第379章:皇太后要废掉小皇上

  黑头头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道:不稀奇,不稀奇,这是做皇上的通病,当年的秦二世不就杀了自己的几十个兄弟姐妹么,隋炀帝杨广为了篡夺皇位,杀了自己的亲哥哥,唐太宗李世民不也杀了他的哥哥和弟弟么。
  赵恒没有说话,在一旁一劲的发抖。
  皇太后厉声的:别人家的事情我不管,但我的儿子绝对不可以这么做。
  话罢,向赵盈道:盈儿,你立刻给我拟懿旨,传在京都的所有王族成员进宫开会紧急会议。
  闻言,赵恒吓得脸色大变,忙喊:母后,不要,儿臣知罪了,饶儿臣一次吧。
  赵盈惊道:太后,你——你这是要废了皇上啊。
  皇太后冷冷的道:私废朝廷忠臣是为不智,派军队围困慈宁宫限制自己亲生母亲的自由是为不孝,不念亲情,冷血毒杀自己的亲哥哥是为不义。这种不智,不孝,不义之人怎可为一国之君。
  话罢,向李应龙看了看道:应龙虽说生长在民间,不熟朝事,没有经过皇家的正统培训,但他为人光明磊落,足智多谋,侠肝义胆,仁义孝顺。再说了,他又是长子,安情安理他都应该接替皇位的,就这么定了。盈儿,拟懿旨。
  李应龙听明白了怎么一回事,忙摆手道:娘,打住,打住,我可不想当什么皇上,皇上多忙啊,一天到晚这个事情那个事情的,成堆成堆的事情要去管,我可没有那个耐心管那么多的破事儿,一点自由都没有,娘,这个皇上还是让弟弟当吧。
  话罢,顿了顿,语气一转的又道:不过,这几天他是不能当他的皇上了,就由我来替他当几天皇上吧。
  闻言,皇太后一愣的:应龙,这几天由你来当皇上什么意思啊?
  李应龙道:这几天宫里面要发生大事情,弟弟不会武功,他应付不了,所以,只好由我来替他当两天皇上应付那些事情了。
  闻言,皇太后一惊的:应龙,宫里面要出什么大事啊?
  李应龙道:有人要劫持娘和弟弟去大辽国。
  闻言,皇太后和赵恒大惊的齐声喊道:是谁,是谁这么大胆啊?
  李应龙卖关子的:现在还不能说,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赵盈道:太后,朝廷现在是内忧外患,不能多事,只宜稳定,如果现在废君换帝,会引起朝廷众臣的慌乱和时局的动荡,对国家极为不利,望太后三思啊。
  闻言,皇太后思索了一下点头道:盈儿,你说得对,是本宫考虑的不周了。
  话罢,扭头向赵恒道:母后就依盈儿和你哥哥之言,先留着你的皇位吧,如果你再做出让你母后失望的事情,那就别怪母后对你不客气了。
  赵恒忙道:儿臣不敢。
  皇太后道:还不向你哥哥和盈儿道谢。
  赵恒忙向李应龙和赵盈谢道:谢谢哥哥的宽宏大量,谢谢盈姐为朕说情。
  这时黑头佗走过来伸手在赵恒的肩膀上轻轻地拍了拍,然后以警告的口吻:小皇上,给你一个忠告。
  说着,他用手向李应龙一指:千万别去惹他,这小王八蛋可不是人能惹得了的,就连我这个当师父的都被他给整得七荤八素找不着北了,更别说你了。
  话罢,稍停顿了一下,接着又道:我说这话不是说我老人家比你小皇上聪明,而是这小王八蛋已经修炼成了不坏之身,什么刀枪剑戟,弓矢长矛的,统统都杀不死他,就连天上的雷电都奈何不了他,毒药就更不成了,他吃毒药就跟喝凉水似的。
  闻言,赵恒用怀疑的眼光向李应龙看了看。
  赵盈帮腔的:皇上,头佗长老没有夸大,这无赖的确是杀不死的。
  赵恒这才信了,双眼中不由放射出恐惧之光。
  赵盈似想起了一事,又问:对了,宫外面围着的那些禁卫军哪里去了,怎么都不见了?
  李应龙一笑的:已经被本假皇上假传圣旨给解散了,不然你们进的来嘛。
  闻言,黑头佗用嘲讽的口吻道:你小王八蛋真行,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啊。
  这时两个宫女手托两只木盘走了进来,盘中放着两碗稀粥和几碟小菜。
  李应龙道:娘,吃饭,吃饭。
  皇太后点了一下头一笑的:好,吃饭,娘真的是饿了。
  天刚放亮,居住在洛阳城外的那些能起早的百姓走出了家门来到了外面,这时他们突然发现,在洛阳城通往汴京的官道上正行进着一支看不到首尾的军队,与此同时,数队骑兵在道路两旁的荒野中向前疾驶着,“隆隆”的马蹄声在寂静的清晨显的格外的震响。
  一群百姓聚集在一棵大树下看着行进的大军纷纷的议论着。
  一个年轻小伙子奇怪的问:这么多的军队往哪里去啊?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儿猜测:可能又与大辽国开战了,是开往边关的吧?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接话:不对呀,这条路是通往汴京城的,这些军队不是去边关,是去京城的。
  闻言,老头奇怪的:这么多的军队去京都干什么,难道京都那边出事了?
  中年人脸色一变的:我们别瞎猜了,这可是国家大事,说多了不合适,被官府知道了是要治罪的,散了,快散了吧。
  话罢,先走了,接着众人也一哄而散了。
  清晨,百官齐聚在乾清宫的大殿上等待着皇上临朝,但是直到早朝的时间过去了也不见皇上出现,众官不知道怎么一回事,一时间交头接耳的纷纷议论了起来。
  突然,这时一个中年太监从宫门中走了进来,接着就听他拉长了声音宣布道:今早皇上龙体不适,今儿不能临朝了,散了吧。
  王钦见来宣布此事的太监不是皇上身旁的三子太监时,心中不由暗自嘀咕了起来:三子太监怎么不来宣布这事呢?皇上怎么了?病了吗?那今天晚上的行动如不如期进行呢?
  想罢,他走过去向那个中年太监问:胡公公,皇上怎么了,病了吗?重不重呀?得的是什么病啊?
  胡公公尖着嗓子道:咱家不清楚,不知道。
  话罢,转身走了。
  众大臣散了,三三两两的向大殿外面走去。
  王钦忙拦住了几个大臣道:史大人、张大人、赵大人,你们先别忙着走,我们一起去探望一下皇上如何?
  闻言,三人点头表示同意,于是王钦就带着三人拔腿向外走去。
  养心殿中,李应龙与黄公望站在一张巨大的桌子前观看着铺在上面的一张地形图。
  黄公望道:我们丐帮刚刚用飞鸽传过来消息,洛阳王的军队于今早四更天出发了,他们的行军速度非常的快。
  说着用手向地图的一个地方一指:估计今天傍晚可到达这个地方,两天后就会兵临城下。
  李应龙点了点头,但是没有言语,继续的观看着地图,就在这时,宫门突然被推开了,三子穿着李应龙的衣服,一脸惊慌之色的跑了进来,看到李应龙后以为是皇上赵恒,忙走过来扑通一下跪倒战战兢兢的道:皇——皇上,奴才该死,没有办好皇上交托的事情。
  闻言,李应龙看了看他淡淡道:你办的很好,一边待着去吧。
  三子一愣,一头雾水的看了看李应龙,但是没敢再说什么,忙答应一声是,就站起身来退到了一旁。
  突然,从外面传进来一声呼喊:禀皇上,王相、史尚书、张尚书、赵尚书求见。
  闻言,李应龙一愣,忙卷起铺在桌子上的地图塞到了黄公望的手中道:王钦来探消息了,老哥先到后面避一避,别让这家伙看到你起疑心。
  黄公望点了点头,拿着地图就躲到了后面去。
  李应龙转身来到床前坐下,然后向三子打了个手势。
  三子明白了,走到门前打开门向外喊:皇上有旨,宣王相与三位尚书大人觐见啦。
  王钦带着三位尚书大人走了进来,来到李应龙的面前跪倒高呼:臣,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李应龙向四人挥了挥手,四人一愣,不明白什么意思,相互看了看没敢站起来。
  李应龙向三子打了个手势,然后用手向自己的嗓子一指。
  三子明白了,忙喊:皇上有旨,四位大人平身。
  闻言,四人站起,但却不明白为什么皇上不说话要三子代说。
  王钦道:听说皇上龙体不适,臣等不放心,前来探望,不知皇上龙体那里不适啊。
  李应龙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嗓子,然后摆了摆手。
  三子忙代李应龙解说道:皇上的嗓子出了点毛病,说不出话来了,不过不要紧,过几天就会好的。
  闻言,王钦暗自惊喜的:皇上竟然嗓子坏了,说不出话来了,真是天助我也,今天晚上大事成矣。
  但他的嘴上却假惺惺的道:皇上保重龙体啊。
  话罢,转头向三子问:三子公公,传太医过来给皇上看病了吗?
  三子随口道:传了,太医马上就到。
  李应龙又向四人挥了挥手。
  三子忙道:四位大人,皇上要休息了,让你们退下吧。
  闻言,四人忙向李应龙躬身施礼齐声的:臣等告退。
  转身退了出去。
  李应龙向三子一笑的:你很机灵,做的不错。
  话罢,向他挥了挥手:你也退下去吧。
  三子应道:是,皇上。
  转身拔腿走了出去。
  黄公望从后面走了出来,一笑的问:老弟,怎么装起哑巴来了?
  李应龙道:干皮奶奶的,那个王钦鬼得很,我怕说话给他听出破绽来就麻烦了。
  黄公望道:那家伙也的确不是个好东西,小脖子一缩一缩的,怎么看都像一只鳖,真搞不明白,你们的那个皇上怎么会重用这么个杂碎。
  李应龙淡淡的道:眼瘸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