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那里,应该比这里还要冷些吧。
  “希望,不要是我想的那般吧。”柳清秋站起身子,活动了一下,坐的有些发麻的双腿,然后将窗子关上。
  当晚,柳清秋正哄着姜华睡觉,就听见外面号角声突然响起,然后就是喊杀声,惊叫声从外面的街道,屋中传了出来。
  原本,已经快要睡着了的姜华,被这么一吓,猛地扑到柳清秋的怀中,身子止不住的有些颤抖。
  柳清秋早有准备,心中虽然还是有些不安,却也勉强还能镇定下来。
  “华儿乖哦,没事的娘亲可是很厉害的,娘亲一直都会护着华儿,华儿不怕好不好?”柳清秋一边安抚着姜华,一边将墙上挂着的青霜剑取下来,握在手中防备着有人冲进来。
  原本,柳清秋怕这种上过战场,饱饮鲜血的兵刃煞气太重,会冲撞了华儿。所以,一直都不曾带在身边的。只是,这两日心中着实不安,才将这青霜挂在屋中。如今,取用却是方便。
  这时,屋子的门被敲响,云凡的声音从外面传进来:“娘娘,在下和小玉姑娘前来看看。”
  柳清秋还没有就寝,身上的衣服都是齐整的。至于姜华,柳清秋怕他冷着,也给他披上了外衣,倒是方便见人的。
  “你们进来吧。”
  ‘吱呀,’一声,门被推开。
  柳小玉和云凡一起走进来,只是两人的神情却是大不相同。
  云凡衣着整洁,神情淡然,面上没有丝毫慌张。
  柳小玉却是慌慌不安,身上的衣衫也有些凌乱,面色发白,红润的嘴唇被紧紧的咬着。一双眼睛直直的看着柳清秋,可见是被外面那些叫喊吓着了。
  柳清秋看了看柳小玉,本想说上几句。只是,又想到怀中的姜华。心中叹了口气,都是孩子啊!
  “你们两怎么一起过来了?”房中太过安静,外面的惨叫听的更加清晰,柳清秋索性开口说说话,也好缓解一些。
  云凡自己到桌边坐下,给自己到了杯茶,然后才说道:“在门口碰上的。在下可是不会武的,要是真有那北荒骑兵冲进来,我是没办法的。这不是想着娘娘功夫高强,感觉这里安全些就来了。”
  说完,云凡还看了看柳清秋手中,握着的青霜剑。心里思量着,不知道当初架在自己脖子上的,是不是这一把剑。
  柳清秋见云凡这般,也不再去理会他。转头看向瑟瑟发抖,都快要站立不住的柳小玉。再摸了摸姜华的小脑袋,心中叹了口气。
  这都是些孩子啊!在哪个和平的年代,只会在父母跟前撒娇的年纪,在这里却经历了这些事儿,也不知道会不会留下什么心理阴影了。
  “小玉也别站着了,找个地方坐下吧。”柳清秋说着,声音比平时要柔和了几分。
  柳小玉听了柳清秋这话,刚想要行礼谢恩,却不想腿脚酸麻,稍微一动,就踉跄了几步。‘噗通’一声,重重的跪倒在了柳清秋面前。
  这一下,就连依靠在柳清秋怀中的姜华都低头,一脸奇怪的看着柳小玉。
  柳清秋莫名的有些想笑,可是,在这种时候她又哪里能笑得出来,只是扯了扯嘴角:“小玉不必行此大礼,快去坐着吧。”
  要是放在往常,柳清秋必然是要去扶一把这小丫头的,可现在怀中抱着姜华,便只是动口说了一句。
  柳小玉脸色有些发红,慢慢的从地上爬起来,坐到旁边的小杌子上。经过这么一闹,心中倒是没有刚才那般的惶恐了。
  柳清秋也不去管她,换了个舒服些的位置,看着怀中的姜华。
  听着外面越来越近的惨叫,似乎是离这里越来越近的样子,心中就越发不安,想要知道外面究竟怎么样了。
  只是,这屋中有两个小的,还有一个云凡,柳清秋不放心,自然不能亲自出去打听消息。
  至于云凡,柳清秋看了一眼,依旧一副悠哉样子的云凡,就将心中的念头打消了。
  若是平时,叫他去打听个把消息,对他来说自然是手到擒来的事儿。可现在外面情况不明,他一个不会武功的人,万一碰上北荒骑兵,那岂不是羊入虎口一般了。
  云凡感受到柳清秋的视线,只以为她是为外面的情况担忧,便开口安慰道:“娘娘不用太过忧心,皇上都已经做好了安排,这里想来也有不少人保护着。”
  柳清秋张了张嘴,只是想到这云凡并不是自己的心腹,而这屋子里也不知道又有多少人盯着呢!所以,就硬将自己的话重新咽了回去。
  这座客栈在番城的中心位置,距离北边城门还有不短的距离,若是光靠着两条腿,怕是一个时辰也走不到这里。
  如今,能听到那些声音越来越接近,岂不是说明,那些北荒人不光进了城,还能在城中流窜。
  已经里的这般近了,那这一路上的百姓又如何了?
  柳清秋微垂着眼眸,想到十几日前回客栈时,隔着窗缝,看见的那一双双惶恐的眼睛。
  姜俞贤既然早就做好了打算,那么现在这种情况,究竟是出乎了他的预料。还是说他根本没有将那些百姓的生死放在眼中呢?
  柳清秋不敢确定,也不知道这两种可能,究竟哪一种是她更不希望出现的。
  这时候,在想想之前仓皇逃窜离开这里的平民,只觉得他们的所作所为真是无比明智。或许,这便是小人物趋利避害的本能吧。
  柳清秋的脑中乱糟糟的,屋中安静的落针可闻。
  直到天微微发亮时,外面的声音才停止。无论外面如何,这间屋子里却一直平静如初,就好像与外面那些动荡是两个世界。
  柳清秋动了动有些发麻的双臂,怀中的姜华已经不知何时睡了过去,还轻轻的打着小呼噜。只是,脸上却是有些皱起。可见睡的并不安稳。
  柳小玉倚在软榻上,小脑袋一点一点的。
  云凡却是依旧如同昨晚一般,丝毫没有移动。只是,壶中的茶水,早就已经被喝干了。
  “娘娘!娘娘您在吗?”
  柳公公的声音从屋外传来,惊醒了柳清秋怀中的姜华,也吵醒了半梦半醒间的柳小玉。
  柳清秋微微皱了皱眉,姜华可是没睡多久呢!小孩子不好好睡觉,怎么能长个子呢?这个柳下惠,现在才什么时辰,就来打扰人睡觉。真觉得自己脾气太好了是吧!
  一夜未睡的柳清秋心中烦躁,只是怀中还抱着自家儿子,也就不好发作,只是冷冷的说了一句:“进来说话。”
  柳公公听了,只觉得一阵冷风吹过,身子一抖,心中就生出了几分惧意。但是,娘娘都让自己进去说话了,他也不能真的临阵退缩。
  轻手轻脚的走进屋中,柳公公看清了屋中的情况。太子殿下那副明显刚刚睡醒的样子,心中顿时了然。
  行事之间更加小心谨慎了几分。
  “娘娘,皇上让奴才来告诉您一声,今儿就要收拾收拾,回京了。这么早过来打扰娘娘,也是想让您有个准备。”
  见到柳公公这般模样,柳清秋也不想为难他。
  “本宫知道了,只是,皇上为何这般急着想要回京,你可知道?”
  柳公公瑟缩了一下,结结巴巴的说到:“奴才,奴才不敢说。”
  柳清秋一夜未眠,心情并不好,性子也有些急躁,懒得和柳公公周旋,只是冷冰冰的瞪了他一眼。
  柳公公一咬牙,斟酌着用词,还是开口说到:“京中传来消息,说,说柳大人有反心了。”
  “不可能!”
  这下柳清秋真的是惊讶了,自己的父亲,怎么可能有这种心思呢?她那父亲,虽然有些能耐,能够将柳家从商户变为官家,但也只是小小的五品官而已。就是因着自己,做了个阁老。那也是因为担了个皇上老丈人的名头罢了。
  真的要说有多么能耐,多么厉害也不尽然。柳铭德自己也明白自己的斤两,所以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儿女都出息了,他早就准备回家养老了。却没想到,出了柳清秋出宫的事儿,这才赶鸭子上架的监理着国事。
  可是,皇上是他的女婿,太子是他嫡亲的外孙子。他又怎么可能,真的想要和自己的晚辈抢这个位置呢?
  柳清秋怎么想,都想不通这其中关节,只能急急忙忙的催促着下人们收拾。
  等到收拾好,柳清秋带着姜华柳小玉几人出了客栈,就看见客栈外停着一队人马,其中被围在中间的明黄色座驾,柳清秋很是熟悉,正是姜俞贤来的时候乘坐的马车。
  “娘娘,皇上的意思,让您和太子殿下同坐龙辇。”柳公公凑到柳清秋身边,低声说道。
  柳清秋点了点头,心中记挂着京中的父亲,急切的想要知道姜京城里的近况。也顾不得柳小玉和云凡两人了,直接带着姜华,就上了姜俞贤的座驾。
  姜俞贤的面色并不算好,眼下还带着明显的乌青。可见,昨晚也是一宿没睡。
  见到柳清秋带着姜华上车,姜俞贤平静的表情,稍微柔和了些许。不等柳清秋说话,就直接将她和姜华拉到身边坐下。
  “秋儿,昨晚没吓着你吧。”姜俞贤问完,见到柳清秋一脸平静的样子,有些自嘲的笑了笑。他怎么忘了,自己的秋儿,可是那个敢于孤身深入敌营,将自己救出来的人呐~。昨晚这点子小场面,怎么可能吓得着她呢?
  姜俞贤有些尴尬咳了咳,然后看着缩在柳清秋身边的姜华:“华儿昨晚休息的可好?”
  姜华还小,也不知道要隐藏情绪之类的,想到昨晚那可怕的场景,心中害怕,面色也有些发白。
  柳清秋感受到姜华的害怕,瞪了一眼勾着他回忆那些事儿的罪魁祸首,一把将自己的儿子抱在怀中,好生的安抚着。
  姜俞贤见到姜华这幅模样,心中有些不舒服,自己的儿子,未来姜国的帝王,怎么可以流露出这种害怕,恐惧的样子呢?
  不过在想想姜华如今的年纪,心中却也生出了些许怜惜。可是,一个男孩子,日后定然要顶天立地的。况且他还是自己的儿子,日后一定不能再是这般作态。
  “我已经招了莫老进京了,回京之后华儿就由他开蒙。”
  柳清秋奇怪的看了一眼姜俞贤,宫中子弟明明都会去上书房学习功课,就是要找蒙师,也多是从其中择选家室清白些的,家中势力不算太强的有德之士。
  尤其是太子的老师,往往还能加封个太子太傅的名头。这应该是无数读书人,都想要拥有的荣耀。变相的也是对于此人学问品德的认同、哪里又用得着,专门从姜京城外面请人呢?
  姜俞贤突然给姜华从外面找了个蒙师,柳清秋心中难免有些嘀咕。
  这个时代,那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可是依然盛行的,无论是蒙师,业师,座师,只要是沾着师字的就必须一辈子敬着重着。否则,那可是天大不孝了。
  就算姜华是太子,是未来的皇上,真要是传出了不敬师长的名声,也是极为不好的。
  柳清秋的心中姜华是最重要的,所以也顾不得问京中的消息了,直接开口道:“皇上怎么突然想到要请这位做华儿的蒙师?他可是有什么特别的?”
  姜俞贤对于柳清秋不知道这人,倒也没有意外。
  “秋儿有所不知,这位以前是白鹿书院的山长,去年退了下来,一个人带着自家孙女。膝下也没有儿子,给华儿做个蒙师,日后也没有那么多麻烦。”
  柳清秋点了点头,就是对于文人士子的事儿了解的不多,可是这白鹿书院她还是知道的。那是姜国文风最盛的地方。年年科考,都会有几个书院的学生下场,大多都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
  让这么个桃李满天下的大儒,来做一个三岁稚童算起来还有些屈才了。
  至于姜俞贤说的麻烦,想来是孙女不能继承香火,日后嫁了人,就是别人家的媳妇子了。也就不能因为爷爷是太子之师,做什么污糟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