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把脉

  接下来,江岁安打算去买盐。
  粮食地里能种,盐可种不了。
  坊肆里卖的盐有两种,粗盐和精盐。粗盐便宜,但是不好吃,用来腌咸菜倒是很好。精盐比粗盐贵很多,也好吃很多。
  来到镇上官家盐店,江岁安要了十斤粗盐,十斤细盐。
  那卖盐的差爷见她一口气要了这么多盐,使劲打量她。
  江岁安心道不好。
  有那一箱黄金,她不缺钱,但是盐是官家的,而且管的颇严,她一下子买这么多,说不准会被当成私盐贩子给抓了。
  想到这,她赶紧挂上笑容,解释道:“差爷,我们家是做腌货生意的,以前是我哥来买,您兴许眼熟些。今儿他没空,便让我来了。”
  一边说,她一边悄悄塞了一两银子给卖盐的人。
  差爷见她上道,这才收回审视的目光,笑眯眯地道:“哎呀你不早说。”
  江岁安手心攥了把冷汗,笑着陪不是。
  那人给她称了盐,好心提醒道:“你家做腌货生意,应该有官家开的盐引子,下次带着那个来买,多少都尽够你的。”
  “是、是。”江岁安应声,把两布袋的盐装上车,悄悄抹了把冷汗。
  这些盐大概够她吃个一年,她记忆中的灾荒要持续很久,所以她还要想法子再买些盐。
  江岁安离开卖盐的地方,往张记药铺去。
  她告诉过卫里正,她要做药材生意,那地里肯定要种药材,而且日后灾荒降临,除了粮食,最金贵的就是药材了。
  除此以外,她还有件心事。
  那日买了打胎药后,她跟林家对峙,打胎药就没顾得上吃。
  搬到冬瓜屯后,她要吃药前,忽然来了葵水。
  江岁安隐隐觉得不太对劲,她似乎没有怀孕。
  张记药铺有大夫坐堂,所以今日她除了去买药材,还想去找大夫把个脉。
  到了药铺,大夫在后堂坐诊,江岁安忐忑地进去坐下。
  大夫是男的,年纪很大,头发花白,瞧着挺靠谱的。诊脉后,他温和地对江岁安道:“脉象强健有力,并无不适之相。”
  江岁安压低声音问:“可否有孕?”
  老大夫看了看她,见她梳着少女的发式,不由得有些诧异,同样压低声音道:“没有。”
  江岁安心中有惊喜,有失落,有不解,仔细回想了一番,终于想明白了缘由。
  是了,林则正归家那夜,她前世没有拒绝他的求欢,孩子应该是那夜有的。而今世,她直接将他踹下了床,自然不会有身孕。
  没有就好,江岁安心绪复杂,谢过大夫,来到药铺前头。
  她一口气把店里所有的药材都要了,小伙计高兴坏了,赶紧叫来了大掌柜。
  大掌柜一脸不信,江岁安直接给了十锭金子,喜得大掌柜恨不得把江岁安当财神爷一样供起来。
  “能给我送到家吗?”
  “没问题没问题。”大掌柜满口答应,要了地址后,连连保证今明两天一定给她送过去。
  江岁安了了一桩心事,置办药材的事也办妥了,她松了口气,找了个饭馆吃午饭。
  正吃着,听到旁边桌的人议论道:“人说天道有常,报应不爽,这话果然不假。林家你知道吧,就是那个出了个同进士的林家。”
  “知道啊,他家可风光啦,据说县官老爷亲自登门道贺呢!”
  “哼!他家前脚高中,后脚休妻的事你知道吗?”
  “这我还真不知道,也忒不地道了。”
  江岁安放下筷子,竖起耳朵。
  “可不是,这事被巡抚大人知道了,把人拉过去一顿打,听说当时就去了半条命呢!”
  “后来呢?人死了吗?”
  “人倒是没死,就是瘸了。前几天一家子都走了,说是去京里治病去了。”
  “瘸了还能当官吗?”
  “当然不能了。”
  “那他这功名不是白考了吗?”
  “可不是!媳妇没了,前程没了,保不准连路都不能走了,我要是那林大郎,干脆一根绳子吊死算了!”
  “我看啊,他家是亏心事干多了,老天爷容不下他们!”
  “所以说老天爷还是有眼的,譬如……”
  他们换了话头,说起了旁的闲话。
  江岁安招来小二结账,顺便要了一壶酒,送给旁边桌的人。
  然后不等他们道谢,她便快步离开了。
  可不是,林家亏心事做多了,老天爷都帮着她呢!
  后头两天,药铺果然按时把药送了来。
  江岁安买了许多大缸,里头装上仙泉水,把药材放在水里泡过,金贵一些的种在了后院,其他的种在了家后的地里,种了大约有一亩地。
  说来也神奇,仙泉水泡过的药材仿佛枯木逢春,长起来那叫一个快,根本不挑地肥不肥,时节合不合适,反正就是一股脑儿地长,往往半个月就拔高一茬。
  还好江岁安住的僻静,加上她勤快,药材只要长得差不多了,她立马该割的割、该收的收,倒也没让人瞧出异常来。
  长得太快也有麻烦,个把月的时间,她的一个地窖就填满了大半。
  三七、防风、茯苓、黄连等一些常用药材是论缸装的,人参、灵芝等珍贵药材是论箱装的,而且成色极好,几乎可媲美那些千年药材。
  要是有识货的药材商,看见江岁安家的地窖,非得吓得跳起来不可,就是皇城里头储藏的药材,也不过如此吧。
  除了药材,江岁安还把卫大娘给的水稻种子,也用仙泉水泡了,种在了剩下的一亩地里。
  果不其然,水稻也是疯长,但是因为种的不算多,收下的粮食也就不多。
  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进了九月,但家里的粮仓还有大半是空的,江岁安不禁着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