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硬刚!

  茶水溢在几案上,虽然只有几滴,却分外显眼。
  楚玉看着,从怀里掏出手帕,捏着一边轻轻将水滴擦去。
  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在空旷幽寂的房间里响起。
  “是因为萧大人的门状吗?”
  赵祯没有回答,看着宫城方向感慨道:“五月时有芝生于化成殿柱,我召了近臣宗室观之,却忽然想起楚娘子是我大宋‘有福之人’,与这祥瑞相映生辉,倒是一时佳话。”
  楚玉哑口无言。
  这种“祥瑞”她一天能想出好几个还不带重样的好吗?
  灵芝只是一种真菌,殿柱长真菌难道不是应当做防湿防潮,再顺便刷个桐油之类的?
  要不然她什么时候让人在石头上刻些代表祥瑞的字画之类的埋在地上,再假装让人不经意地挖出来献给赵祯?
  再或者往鱼肚子里塞点什么素帛?
  这样她“有福之人”的名号不是更如日中天?
  楚玉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既然赵祯不回答,楚玉便将目标转向晏殊:“晏大人是朝廷重臣,应当知道县主乃宗室女名号,若是官家随意赐给我,不说谏臣,便是大宗正寺也不会松口的。”
  晏殊心里也苦。
  县主是皇室女子,身份贵重,当时他与赵祯提及楚玉时,只说这女子聪慧,他方才进京,不知为人处世如何之类的,赵祯直接就告诉他,他想要封楚玉为县主。
  虽然只是第一次口头上与旁人说,却将晏殊惊地立马就下跪,恨不得血书祈求赵祯收回成命。
  赵祯直接将楚玉所说的煤矿与铁矿调查结果甩他头上。
  晏殊一目十行看下来,汗珠子顺着鬓角往下滑。
  这东西若是让其他人知道了,对大宋造成的冲击有多大,身为三司使的晏殊不可能不知道。
  他举着手中的纸,不过几张,还沁着墨香,却似犹如千斤重一般抬不起手。
  赵祯这才道:“你现在可知我为何要封赐县主给她,一来是她当得起,二来,她若有二心,虽可立时诛杀,到底是个得用之人,一个空有虚名的县主,给了便给了。”
  晏殊心里矛盾。
  从礼法上来讲,县主相当于正二品的官职,给楚玉是绝对不可能的,可是如果那些矿产真的是她所发现并告诉官家的,起码在铁制上,大宋已经不逊色于其它国家。
  “县主太过,不若郡君?或者更低一点的县君?”
  赵祯不置可否。
  今日他正在处理公事,赵祯却突然传召他,让他换了便服一同出宫来了樊楼。
  刚上楼便看到了楚玉。
  如今听楚玉话里意思,居然是不想要这个名号,纵然晏殊心里也不乐意,也问了一句。
  “楚娘子不愿?”
  楚玉扯扯嘴皮:“除了多些负担,还有其它什么好处?”
  “俸禄不提,单是身份上便让楚娘子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你真以为他们能看得起我?”
  楚玉冷笑一声:“别说是个县主,就算是个公主,我本性便是一个农女,那些‘高贵’的诰命敕命就算跪在我面前,心里又真的是服气的?”
  晏殊还真不知道,便望向赵祯。
  楚玉又道:“不说那些诰命夫人,晏大人扪心自问,自己是愿意的还是迫于无奈才与我坐在一起的?”
  “官家既看重楚娘子,想来小娘子自有过人之处,楚娘子又何必妄自菲薄?”
  “想来晏大人是不知道,我曾三番五次被人为难嫌弃吧?”楚玉抬眼看着晏殊,眼里满是讽刺:“我不过一个孤女,在这京城独自过着我自在逍遥的日子,有那看不惯我的,自然会想法设法对付我,现在我身份低,稍微示弱还能得到一些人的同情,若是身份高了上去,原本与我素无瓜葛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来踩我一脚。”
  赵祯倒是奇怪:“你真就因为那些人,便不愿意接受这县主?”
  “为什么不接?横竖我又不吃亏!到时候若是有人敢在我面前胡诌,一个耳刮子扇了过去,还不是有官家给我兜底!”
  一句本应当说得感激涕零的话被楚玉说得怒火朝天。
  赵祯也不知自己哪里又惹着楚玉,他宫里的小娘子哪个不是对他俯首帖耳曲意逢迎,遇到个楚玉,赐婚不愿意,现在连赐个封号也不愿意?
  “只是我现下还未成亲,这县主的名号下来,莫不是下一步就要明着给我赐婚了?”
  赵祯被楚玉满含怨气地一问,也不知该说不该说。
  他原来以为只要将县主的消息告诉楚玉,不说她会不会乐疯,至少不会是现在这样的态度。
  赵祯被楚玉不符常理的态度打乱了思绪,想了想才问:“宝臣可是有哪里惹了你?”
  楚玉不耐烦:“太小!”
  “他虽比你小上些许,为人处世却是不差的。”
  “得了,他还是个万事都要找娘亲的小孩子,我还未成亲,不想当个便宜母亲!”
  “可是因着端午一事?从那之后他便从未与我提及过你,我原还以为是他哪里失礼于楚娘子,想着让他与你赔个不是。”
  “别,杜大人难道没告诉你?那可就是他的失职,建议你换一个脑子清醒灵活一点的过来,不然哪一天他惹了我头发变秃了都不知道!”
  楚玉对杜振并没有什么怨言。
  道不同不相为谋,杜振是赵祯派来监视她的,在他的角度做事自然没错!
  晏殊听着楚玉一句比一句火大,担心真惹怒了赵祯让楚玉吃了瓜落,有心在俩人中间缓和,便问楚玉:“上次与楚娘子闲言了几句,倒是觉得楚娘子是个有见识的,听说楚娘子有个庄子,里面收成可还好?”
  楚玉对着晏殊倒是和颜悦色起来:“原不是推广占城稻,我想着将之与本地稻相结合,已经快到了收成的时候,看起来竟然是比往年要丰收些许,不知晏大人有没有兴趣?”
  三司里也包含粮食的出入,楚玉让他亲眼见到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的收成更好,更利于对杂交水稻的推广。
  至于最有用的赵祯,楚玉已经选择性将他遗忘。
  就算他劳师动众地跑去看了一眼,也没什么作用,还不如让晏殊直接写成折子给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