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四 得失存心 下

  或许是累过了劲儿,翌日清早,紫冰居然早早地醒了,浑身充满了未曾退去的疲累。她站在廊下伸懒腰,见一个小丫头远远地从月湖边走来。
  走到跟前,紫冰觉得这个捧着茶盘的小丫头脸生,问清霭:“这是谁?”
  “这是茱萸。前几年是由刘妈抚养,眼看长大了,先让她干点轻活,熟悉熟悉。”
  紫冰见梳着总角的小姑娘很是腼腆,就招呼她过来,笑问:“大清早,你捧着茶壶在这儿做什么?”
  “回姑娘的话,王爷在悦然亭喝茶呢。我回去添水。”
  “喝什么好茶?”紫冰揭开壶盖一看,竟无半点茶叶,兀自笑笑:“一个人坐着喝白水,这是心里有事儿。你别回去跑一趟了,在这儿添茶吧。”
  清霭倒好茶才要交给茱萸,就被紫冰接过来:“茱萸你去歇着吧,我去好了。”
  “姑娘,使不得。”
  “都是人,你使得,我怎么使不得?”
  茱萸有些惶恐,清霭笑道:“你跟姑娘熟了就知道了,姑娘让你去歇着就去吧。”
  茱萸仍是规规矩矩地跟着紫冰一直走到悦然亭山下。
  “放心去吧。王爷不会怪你的。有我呢。”茱萸这才致谢回去。
  悦然亭里,八王没有束冠,只把头顶部的头发在脑后用丝带结成束、披散下来。一身素色的衣衫面朝里默然静坐,任风吹动衣衫,似是有万千心事想在风中挥散。紫冰从未见过这样的八王。不是平时那个器宇轩昂的王爷,只是一个疲惫后放松的普通人。
  紫冰静静坐下,倒了一杯茶放到他跟前。八王喝了一口,扭头问是什么茶,才发现是紫冰。
  “栀子花茶。我看你大清早就喝白水,给你添了点料。”
  “喝白水有什么不好?多此一举。”
  紫冰笑笑:“历经沧桑,才想着洗尽铅华。王爷一定是郁郁满怀,才想着品品白水之中是什么味道。”
  八王被说中了心事,装作漫不经心地反问道:“是吗?”
  “是啊。当初在并州,我只吃白饭,还不是一样?”
  八王亦生出同病相怜之感,抛去了伪装问:“这茶很清香,哪儿来的?”
  “从江南外婆家带回来的。最去心火。”
  “昨晚我听你姐姐说了,你也要想开些。”
  紫冰微微笑笑,道:“你看我这样子是想不开吗?这些天经历了太多事,怨恨的、欢喜的、遗憾的、惊心动魄的。这世间之事就好像老天布好的棋局,半点强求不得,我们能做的唯有顺势而为。不是自己的不强求。小时候我总是怨恨林家,现在想想还不是太执迷于怨恨,困住了自己。哭了几场,把这么多年心里的怨恨都哭出来了,反倒放下了,轻松了。”
  “道理都明白,只是甜梦醉人一场空……”八王喝了口茶,叹道:“按说也是我自己选的,或许是梦醒了,怅然若失罢了。”
  “你真的想做皇帝吗?”紫冰没有称呼王爷,也没有叫姐夫。摒弃了所有的身份和年龄,直接以你对话,倒更像是朋友之间的倾诉,直入内心。
  八王爷抿了口茶,干笑一声:“不是想当,是不甘!按说也是自己选的,可心里还是憋得慌。”
  “邓国公跟你说的话,我都听见了。他说的没错,你选的也没错。”
  “只是眼看就要得到,却又失去了。这一天一夜每每想起,总觉得有点对不起父皇。”
  “我又何尝不是?你失去的是江山,我失去的是亲人。刚跟外婆相认,就……不过云龙告诉我说,这美好毕竟真真切切存在过,就足够了。外婆走了,对我的关爱就不存在了吗?你不当皇帝,就不能延续太祖的荣光吗?”
  紫冰又给八王添了杯茶:“得失只在心中。”
  八王捧着茶,端详了紫冰好一会儿,笑道:“长进不少!这一趟江南之行没白去!”
  “是啊,确实不虚此行。坐在大运河的船上,我就想起那首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隋炀帝前期也算是雄才大略,你说他后期怎么就不顾反对、举全国之力非要修运河呢?”
  八王自然知道隋末亡国是有多方面原因,却不明白紫冰所指为何,就迟迟不曾开口。
  “因为他觉得——值得!”
  紫冰定定地看着八王,又道:“就算因此亡了国,却利在千秋。功过、得失,似乎也只有一线之隔。只要自己心里觉得值,就够了。”
  “也是。千古留名的也不全然是帝王。从配殿走到正殿那几步路我想了很多。当时宫中势力错综复杂,可元侃呢,臣下汇报什么,他只能到什么。我就想啊:既然老天只给了我做王爷的命,自然有它的道理。做王爷,能看得见百姓的疾苦,能听得进百姓的怨言;可我要是真坐在那个位置上,高高的宫墙,隔的什么都听不见、也看不见了。”
  紫冰见八王释怀,道:“其实,你也确实不适合做皇帝。”
  “为什么?”
  紫冰一字一顿道:“因为你的心——不够狠!”
  “是啊。当时我看着那个皇位,看着元侃,眼前就浮现出好多人的脸,父皇、皇叔、小叔叔、元佐、元僖……我就想,要是我坐上皇位,难道也要把他们……就算一切和顺,将来是传给我的子孙,还是皇叔的子孙?岂不是会停尸不顾,束甲相攻。那样,我就是闭上眼,也安不了心。还是这样顺着皇叔一脉安安稳稳地传下去的好。”
  心结已释,两人相视而笑。
  八王笑道:“想起那晚的棋局,博弈半天得一‘和’字。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不仅是各方利益的平衡,还有内心得失的平衡。一切都静好从容,方为和。”
  两人静静地喝了一会儿茶,沉静似乎激起了紫冰哀伤的情愫,她仰头长长叹了口气。
  “唉,唉,唉——你劝了我半天,怎么自己叹起气来了?”
  “我只是觉得大家怎么都那么不容易!”
  “是啊。母后在宫里……”虽提及后续烦心之事,八王却并不介怀,自我宽慰道:“好在元侃不是狠辣之人,一切都还有转圜余地。”
  果然如八王所说,新皇念及八王等人的拥立之功,又权衡利害,并未再追究太宗对宋皇后的处置;又念及宋皇后是太祖的皇后,身份贵重,虽未给封号,却给了太后的称号和尊荣。甚至皇帝还要给太后建一座新的宫殿供养国母,只是宋太后一再谢恩推辞,仍居住略有些偏远的景明殿。宋太后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新皇也在普天之下的臣民面前博得了一个“仁孝”之名。
  八王又请旨从李顺容处接出元佐的儿子赵允升。新皇感念旧情道:“朕年幼丧母,多蒙长兄照拂,不胜感激涕零。朕今日恢复兄长楚王爵位。”这正是先皇所想看到的。先皇临终之时,李皇后为元佐求情,太宗不允。除了为太子扫清障碍之外,还有更深的用意——那就是这个加恩的机会要给新皇,给新皇留个“宽仁”的好名声!
  八王、允升自是谢恩。李顺容也因保护赵允升有功而被晋封位份,提升了供养的待遇。各方皆大欢喜。
  解决了后顾之忧,八王心中自是畅快,跟紫云说起紫冰的长进。紫云笑道:“当时要不是云龙,紫冰怎么会这么快就开悟了?该给他记一大功。”
  “紫冰性子太冲,云龙温润包容,倒是缓和了不少。这次回来平和多了。”
  八王称赞着,倒想起一件事来:“听说她外婆去世了。哎……这一个月她也是经历不少。就怕她一散劲儿、一回想,再难过起来,你多陪陪她。”
  紫云笑道:“还用你说?”
  “也不用太担心。我瞧着紫冰心里是真的想明白了。以后能放下心结轻松过活,是个好事。也算有失也有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