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九 变节求位 上

  经过泰山封禅、汾阴祭地等一系列折腾之后,大宋朝看似花团锦簇、繁荣昌盛,实际上早已剩下一个空壳子。每次的盛典都劳民伤财,民间怨声载道。只是这些民间疾苦声都被高高的红墙隔在了宫外,皇帝听不见。
  朝堂上,王钦任枢密副使位同副相,丁谓任三司使掌管国家钱粮。两人权倾朝野,一味地拍马逢迎,对于稍有抵触的官员一律排挤。副宰相王旦是个老好人。自从宰相寇准被贬谪之后,便没有人能够压制住王钦和丁谓。朝堂上乱象丛生、弊病日渐明显。
  皇上也有觉察,他不能眼见的江山毁在自己手上,也不能让王钦和丁谓做大到让自己无法控制的地步。他试图找到一个可以平衡各方的人。这个人选无疑是寇准最合适。
  可是寇准的狂傲执拗让皇上很不爽,寇准的威望和才华也让皇上有些压迫感。皇上犹豫再三,还是决定让八王上朝主持大局。
  八王许久没有参与政事了。除了自保,更多的是不想参与到那些几近疯癫的庆典中去。自己躲在南清宫乐的清闲,又不沾污秽。
  在皇上召见八王之前,已经有人来见过八王。这个人是末流小官佟于蓝。当年紫冰和茱萸帮过佟于蓝,八王对他有些印象。
  他见到八王就单刀直入道:“王爷,据我的推算,国库的银钱最多还剩下三成。宋辽和议之后,本来省下大批军费。可是这两年封禅、祭地已经折腾的差不多了。这三成是救不了灾荒的。”
  “若是遇上灾年,得要几成?”
  “至少六成才能勉强够救灾和来年重建。王爷,您知道,救灾不是只有粮食就行的。好多地方都得花钱。若再这样下去,只怕过两年,连给辽国的岁币都会成问题了。”
  “现在有什么办法补救吗?”
  佟于蓝摇摇头:“若是增加税收,老百姓太苦了,短时间也解决不了这么大的亏空。”
  佟于蓝年少,治国济民的雄心还如春潮滚滚,奔涌澎湃。他躬身拜道:“王爷,您若再不管管皇上,他会把整个大宋给拖垮的。”
  “本王已经不问朝政好久了。”
  “王爷自保无可厚非,可若是国之不存,王爷还能明哲保身吗?”佟于蓝直言道。
  “放肆!”八王其实是动心了的。他呵斥佟于蓝不是因为他说自己,而是作为太祖的子孙听到国之不存太刺心。
  佟于蓝并不介意,接着劝道:“如果王爷现在站出来主持大局,一切还来得及。王爷该为你赵家天下做点事。”
  佟于蓝初生牛犊的劲头,让八王很感动。佟于蓝让他想起年少时的自己,那般的忘我、不计利害,只是一心为国。从何时起,他开始学会趋利避害,开始学会在朝廷上打滚。现在似乎是变得圆融不易受伤了,却早已失去那颗可贵的少年心。
  似乎是习惯了官场的规矩,八王仍是等到皇帝的召见,才进宫面圣。
  当皇帝问起八王的意见,八王自然是推荐寇准。见皇帝有些犹豫,八王道:“寇准是有些毛病。皇上和先皇也都知道臣历来与寇准交好,还都一用再用。还不是因为皇叔和皇上都赏识他的才能?”
  “四哥说的是。他的缺点和优点都太明显。”
  八王笑笑,对皇上道:“臣子这样分明,对于为君的来说,岂不是好事?”
  “这倒也是。”皇上笑着点点头。
  见皇上允诺,八王心满意足地出宫去了,静等寇准复职的好消息。好消息没等来,却等来了皇上的勃然大怒。
  皇上召集朝中重要官员们在御书房开会:“朕早就听说,寇准喜欢收买人心。好人都让他做了,难事都推给朕了。”
  八王不明白皇上当着宰相和六部行政长官的面,这样说寇准是出于什么目的。前两日,不是当面说好了的?就算驳八王的面子,也不必这么兴师动众?
  副宰相王旦对于寇准的复出,他是很赞成的。见皇上发怒,王旦小心翼翼地问:“皇上,可是寇准有什么做的不妥的地方?”
  皇上从桌案上拿起一个奏章,又往桌案上一扔:“看看吧!”
  “臣不敢。”王旦躬身道。
  皇上示意太监递给王旦:“无妨。你们都传着看看吧。”
  传到八王手里,八王才知道皇上发火并不是另有所指。事情是这样的:
  寇准被贬出京后,在大名府任知州。大宋帮助辽国平定了斡鲁朵的叛乱之后,萧太后曾派使节来答谢大宋。其中辽国的一个有威望的使节很仰慕寇准。听说寇准身在大名府便特地去拜访。
  使臣见寇准仅仅穿着州衙官吏的官服,惊讶道:“寇相公德才兼备,怎么不在朝中为相,跑到这儿来做个小官呢?”
  寇准倒也坦然,笑道:“皇上圣明,朝中没有大事。大名是北部的边境重镇。况且前些日子,战火又起,皇上特别派我来坐镇的。”
  寇准这话既给了皇上面子,又给了自己台阶下。让不明就里的辽国使节更是敬佩寇相公不辞辛劳为国为民。
  对于辽国使节的恭维,寇准也很受用。他便下令让大名府驻军护送辽国使节一行回程。
  按照大宋的官制,州衙的行政长官是不能擅自派遣当地驻军的。驻军将领不乐意。寇准劝告将领说:“现在战事刚刚平息,有些余孽还在逃亡。万一使节在大宋境内出了事,我们都担待不起。”
  驻军将领觉得寇准说的有道理,可又没有好处地白干活,自然还是有些迟疑。寇准便说:“你们办好差事。我自会上奏为你们犒赏的。”驻军这才同意送辽国使节回去。
  只是问题来了,朝廷并没有要求大名府的官员和驻军护送辽使,哪里会有这项开支?加上辽宋战争之前,户部查出佟金山等官员贪污军粮的案子。从那以后户部拨往各地驻军的费用每一项都清楚列出。动了哪一项都得有理有据。寇准允诺驻军的赏钱自然没有出处,被驳回了。
  寇准只好上奏中书省,请求朝廷拨款。
  这个事可大可小。只是皇上本来就心中忧虑,又碰上寇准的上奏,心中恼怒:“寇准不是爱收买人心吗?不是爱挥金如土吗?告诉他,让他自己掏钱贴补!”
  众人都明白皇上只是泄泄火,并不是大事。可八王心里明白:寇准回京主政的事恐怕又要耽搁下来了。
  只是皇上等得,朝廷的现状怕是等不得了。八王心急如焚。云龙自然看的明白。只是圣心难测,他们也是无计可施。
  自从云龙娶亲之后,偶尔会去杨度那儿坐坐,喝喝茶抚抚琴。两人竟也成了一对清淡如水的忘年交。云龙觉得杨度审视京城的局势,甚是清明,便去请教。
  杨度听了来意笑笑:“朝中之人举荐不行,那就让山野之人举荐。”
  “朝堂上有分量的人都不行,山野……”云龙不解。
  “你忘了汉初的商山四皓了吗?”
  云龙恍然大悟:“对啊。商山四皓倒是比张良、陈平说话还管用些。可眼下去哪儿找这样的人?”
  杨度抿口茶,笑道:“看来皇上封禅泰山你们都没去吧。”
  “怎么?”云龙不明就里,拱手道:“还请前辈教我。”
  杨度慢条斯理道:“有一个叫魏野的隐士,在泰山闭关修炼。咱们这位官家是极其好道的。经过魏野的茅庐,皇上要召见他。可是魏野说自己不问世事,竟然从后边逃走了。”
  “也是个有趣之人。”
  “是啊。因为他的拒绝,名声倒传得更响了。说他道骨仙风、说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杨度喝口茶继续道:“这个魏野却很推崇寇准。”
  云龙忙躬身谢道:“多谢前辈。”
  见云龙起身想走,杨度添了一杯茶,笑道:“急什么,喝杯茶再走。这里边我添了你送的栀子。尝尝。”
  两人喝着茶,云龙道:“前辈正值壮年,怎么不想着再找个主君?”
  “本来是想找的。后来觉得谁也不依附,过的更自在。谁要想来问什么,直接付钱就好了。问完两不相欠。”杨度手里只管倒茶,随口说的风轻云淡。
  云龙呵呵笑道:“前辈平时待人这么直白吗?那我岂不是很荣幸,屡屡让您赐教。”
  “你不一样。”杨度倒着茶,指指琴说:“你给的东西更贵重。古琴谱,还有这些江南的花茶。”
  “这值什么?”
  “千金难买我心头好。”杨度举起杯子笑道。
  两人喝了一回茶,云龙忽然想起什么,问道:“前辈给丁谓王钦出过主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