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五 云中书 上

  八王的新夫人进了门。虽是三夫人,却自视甚高,处处都想凌驾于王妃之上。
  八王事先跟紫云和菊若交代过,这三夫人高唤雨是王钦的外甥女。她进南清宫,摆明了是来监视八王一家的。八王冷笑一声道:“你们听听,名字都能呼风唤雨。咱们家以后怕是没有什么安宁了。”
  “王爷,你放心。只要我还是当家主母,就由不得她兴风作浪。”紫云虽是安慰八王,却也难掩忐忑,“只是我这心里没有底,不知道我能撑多久。”
  “姐姐?”菊若也难免担忧,拉着紫云的手道:“姐姐,我也想明白了。一味退让不是办法。我同你一道。咱们什么都不怕!”
  “看着你们俩这样,我就放心些了。”八王舒了一口气,“我再筹谋筹谋,争取早日把这个祸害送出去。只是让麟儿他们,离她远点。”
  南清宫上至八王、王妃,下至贴身侍卫、丫鬟都处处提防。高唤雨心中也明白,所以更要主动出击、争个高下。谁知,自从高唤雨进了门,八王非但从未单独见过她,还一直背后支持着紫云弹压她。高唤雨一时倒并没有掀起什么风浪。直到八王奉命要出使辽国,高唤雨才觉得等来了机会。
  皇上对八王的那点不信任,皆来自自己没有子嗣。太宗取代太祖不过是二三十年前的事。皇上有心病,怕历史再度上演。
  其实皇上想过:如果将来真的没有儿子,就从皇族中过继一个,哪怕是从八王的孩子中选一个,让皇位回归太祖一脉都是可以的。但一切都得朕赐予你才行。朕不给,你不能有不臣之心。所以经不住皇后和宰相王钦等人的劝说,便安插了眼线在南清宫。
  整体上,皇上对于八王的信任还是远远大于疑虑的。关键时候,皇上还是觉得打虎亲兄弟,愿意对八王委以重任。况且这次关系到宋、辽、高丽三国的和平。皇上不敢掉以轻心,就派了八王率使臣前往。
  起因确实有些复杂。早在太祖太宗年间,宋与高丽的关系更和睦些。高丽是个小国,没有实力与宋辽抗衡,多是依附一方。后来辽国萧太妃、斡鲁朵叛乱。叛军一度逃到接壤的高丽边境,烧杀掳掠,让高丽人苦不堪言。高丽王只能上书求助辽国皇帝解救。有了平息战火的恩情,高丽开始向辽称臣,便和大宋没了来往。
  这次高丽的大将康肇拥兵自重,杀了高丽国王王诵,另立王询为王。康肇野心不止于此,还准备向外扩张。当时辽国萧太后已经去世,由皇帝耶律隆绪亲政。耶律隆绪得到探报,立即整顿兵马准备东征,并派使者把亲征高丽的消息告知大宋。这等于把自己的后背交给了盟友,这对大宋是莫大的信任。
  辽国虎狼之师很快杀的高丽叛军节节败退。高丽王王询上表求和,耶律隆绪同意了。他下令士兵不准进攻、不准抢掠。与此同时,高丽王又从海上派使者到大宋要求恢复邦交。于是就有了三国盟好的和谈。
  八王带着使团,云龙作为八王私人的护卫一路跟随。冲着一团和气来的,谁想宋使还在路上,前方又发生了变故。
  高丽的守将卓思正依附叛军,杀死辽使,再次公然开战。辽国怎会容忍?耶律隆绪亲自率兵击败高丽军队。
  八王一行到的时候,辽军已经大获全胜。高丽王王询弃城逃跑。辽军便开始大肆烧杀抢掠。这跟之前八王预想的场景大相径庭,深深痛心,对耶律隆绪道:“谁的百姓不是百姓啊?”
  耶律隆绪本不是暴君,也是因为日前高丽屠杀使者实在可恶,才默许了将士们的行为。耶律隆绪想要出口恶气,便顾左右而言他。八王也是无奈。
  辽人一直用上宾之礼对待宋使,可八王很是心焦,晚上翻来覆去睡不安。一时云龙进来了,安慰道:“王爷放心吧,我刚出去打听了一下。想来明早一切就会好的。”
  “杀光了,可不是好了?”八王又无奈又痛惜地叹道。
  云龙微微笑笑摇摇头:“听说带头烧杀抢掠的将军被杀了。”
  “啊?这不又是轩然大波了?”
  “杀一儆百。也未必是坏事。”云龙轻描淡写地一句话结束了讨论。
  八王看着他收拾床铺,有些捉摸不透他,追问道:“你好像有点偏袒高丽啊?”
  “咱们来这是为和议的。对于高丽,只要打败就行,何必步步相逼让他灭国呢?”云龙回头直起身答道,“况且三方牵制,和平才能更长久。”
  八王听此言,觉得豁然开朗,道:“是啊。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睡觉。”
  第二天早上,耶律隆绪得知掠城的将领被杀,头颅还被挂在了城楼上,勃然大怒。本要再次大开杀戒。士兵却从城头上捧来一个黄绢。耶律隆绪打开看了以后,忙出了营帐朝着城楼的方向拜了拜,下令不再出兵。
  散场后,八王好奇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八个字竟有这么大魔力?”
  云龙笑道:“听说辽主深信佛教。他还有个小名,叫文殊奴。”
  “文殊奴?”八王不解。
  “想来他小时候曾寄身在文殊菩萨的名下。”
  八王知道云龙之前是好道的,这些年倒是对佛家也多有了解,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紫冰。八王微微点点头没有再说话,只伸手拍了拍云龙的臂膀。
  辽方停战,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高丽王也再次派使者前来求和。三方的和议再次提上日程。只是对于大宋一方,又有新的情况。
  高丽和大宋恢复邦交,向大宋称臣的同时,也禀明了自己的难处:高丽北部与辽国接壤,此次又被辽国击败,实在害怕辽国的军事威胁。高丽需奉辽国为正朔,使用辽国的年号。希望大宋不弃,能够接纳高丽“一番事二主”的外交策略。
  八王不敢擅作主张,句表上奏朝廷,请皇上定夺。朝堂上有些朝臣勃然大怒,有的却觉得可以接纳。皇上御批,请八王临机裁夺!
  这对于八王来说是莫大的信任和荣耀,可同时也是极大的难题。到底该如何取舍?八王心中本就想要和平。只是临机决断这个责任太大,他又拿不准使团成员都是什么态度。于是,先私下里问了云龙的想法。
  云龙笑道:“谁臣服谁,除了有些面子,这些外交辞令还真值得相信吗?臣属谁都不要紧,关键看最后得到什么?于民有利,才是长远。”
  八王得到了肯定的鼓励,心里更有底儿了,前去找和议使团的成员商量。使团中多得是能臣干将,并非玩弄权术之辈。大多数还是愿意屈尊接受盟好的。有一两个有顾虑的,被众人一开解也就逐渐接受了。
  于是三方和议停战,签订盟好条约。
  八王一行打算先到杨延昭镇守的幽州暂做休整,再回京城。云龙颇为感叹:“上次咱们来幽州和议,是十二年前。”
  上次来时,紫冰还重伤在床。他们抛下她,来顾国事。谁知就再也没有见到。
  同行的时彦是前几年开科取士的状元,文采不俗。他见八王和云龙面露凄惶之色,笑道:“王爷,臣初次见这边塞寒冬,写了首词。说来让王爷指正指正?”
  见八王点头,时彦念道:“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古木连空,乱山无数,行尽墓沙衰草……”
  一行人都说写的真切,字句极佳。八王却抛开上阙边塞壮阔的景象描写,轻语吟诵着最后两句:“料有牵情处,忍思量、耳边曾道。甚时跃马归来,认得迎门轻笑。”
  前来迎接的杨延昭听到八王吟诵,笑道:“四哥是想念四嫂了吧?”
  八王也不避讳,笑道:“是啊。我和你四嫂当年也是在这边塞之地走到一起的。”
  杨延昭前头引路:“四哥先进驿站歇息吧。休整好了,再回家看四嫂。”
  八王一行住下,除了做些休整之外,重要的是替皇上查看边事。谁知第二天,杨延昭就急匆匆地跑来找八王,进屋就道:“四嫂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