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的前世今生

  暑假我抽时间在老邦瓜的指导下,熟悉复兴中路重庆路书房的周边今身前世。我书房(巴黎新村)以前是一个叫陈凤(陈洁如)蒋介石的夫人住过,来看望她的人有周恩来,宋庆龄,将经国,陈立夫,戴季陶等等,我书房的东西南北分别有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居,周公馆,孙中山故居,刘海粟,邹韬奋,张充仁等纪念馆和一大会址新天地等,我爷爷的爷爷就住在合肥路淡水路,他们当时已有“道奇”车了,解放上海时,我爷爷躲在电线木头后看打仗,耳朵听着让子弹飞的节奏。老邦瓜讲老底子马路上老清爽,北面淡水路老闹猛,因为有小菜场。小菜场搬了以后安静了一阵,又成了时尚青年聚集的美食街,再后来……终于又安静了。淡水路的格局是西高东低,这个“高低”说的不是地势,而是社会层次。淡水路大多数的人文历史在路西。相对来说,路的东边要稍逊一筹。除了复兴中路口的教堂诸圣堂、复兴中路到自忠路保留的一片石库门老房子之外,差不多都是新建筑了。而路西,基本还是民国时代的原貌。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大家都是到淡水菜场凭每月发放的几张票证换点口粮买点菜。淡水路合肥路口西北角的这条弄堂,叫“淡水邨”,这里住过的名人,可就多了。邦瓜讲伊小辰光放暑假,赤脚赤膊一帮黑皮小赤佬,爬上淡水邨1号墙头,一个一个高呼“瓦西里”从二楼往沙泥地跳,还抽围墙枪篱笆挑地上的柏油去粘知了这是他们一代人的暑假生活。
  著名音乐家黎锦晖的住宅就是1号。1930年邓演达在这里主持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后来成为中国农工民主党。现在的1号已经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院里有邓演达的铜像。
  淡水路332弄3号,著名记者陶菊隐旧居。关于陶菊隐
  7号:民国时代一位奇人徐朗西的住宅。为什么说徐朗西是位奇人呢?因为他的公开身份实在太多,也太复杂了,粗粗数一数:留日学生、辛亥元老、青洪帮领袖、蒋介石的把兄弟、造币厂厂长、诗人、书画家、美术教育家、京剧名家、武林高手……这就多少身份了?十根手指头数数都有点不够。
  孙中山还赠给徐朗西的大字条幅:天下为公。徐朗西作为美学家,他写过《艺术与社会》,作为京剧名家,他和俞振飞的父亲俞粟庐齐名,言菊朋是他的学生。他办的新华艺专,培养了众多艺术家,。徐朗西的故事要讲,怕是要长篇大论。不过一个人的精气神,常常可以通过语言反映,徐朗西一生中说过的话,不知有多少。但他有三句闲话,说得掷地有声、石骨铁硬,其为人的风骨,从这三句话中,就可看出端倪了。
  雕塑家张充仁为徐朗西塑的胸像,标注中说徐朗西“落拓无羁,潇洒自如”。张充仁住合肥路,和徐朗西住的淡水邨是相通的。徐朗西的新华艺专建立了图书馆,以他夫人王友淑的名字命名。杜月笙得知此事,托人送来500银元作为购书经费,徐朗西婉言谢绝。后来杜月笙在某个场合遇到徐朗西,当面问他:“我的钱虽然来路不正,但送你对社会办有益的事,何必拒不接受?”徐朗西回答说:“谢谢你的好意,我也知道用这笔钱买书供大家看是对社会有益的事,但万一读者们看书时闻到书页上的鸦片烟味,叫我怎样做人!”如今崇拜杜月笙的人不在少数,他的所谓做人的“三碗面”,被很多人奉为圭臬。不知这些杜月笙的粉丝看到徐朗西这位白相人爷叔的话,有何感想。
  徐朗西长期担任陕西旅沪同学会的名誉会长,对陕西老乡多有照顾。同学会的执行理事戴天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被捕了,徐朗西动用关系把他救了出来,住在自己家里。后又联系学校、准备路费,把戴天送到安全的地方。
  他的三句闲话,呱啦爽脆,一个人一辈子的气节、底线、原则,跃然纸上。
  卢湾的弄堂大多曲径通幽,淡水邨也不例外,要看徐朗西旧居的前门,需要从这条仅可容身的夹弄中穿越过去
  穿过夹弄来到前门,一下子豁然开朗。庭院深深深几许,这里栽种着一排水杉,一看就很有历史
  弄堂里一位大伯伯告诉我:你看这杉树,直上云霄,笔笔直,旁边枝枝岔岔很少,这排杉树说明啥?说明我们淡水邨有贵人啊,
  在拉毛外墙和地下室通风口
  看我拍照拍得起劲,弄堂里的爷叔过来凑热闹:“妹妹头,我们这条淡水邨家家户户都有故事,1号,现在是文物,侬晓得了。3号,大记者。7号,侬盯牢穷拍。侬晓得4号有啥故事吗?”这……我只能老实请教。“4号里住过梅兰芳的琴师,具体叫什么名字,我也不知道……”我回家查了网上的资料,梅兰芳的御用琴师有好几位,徐兰沅、王少卿、姜凤山……究竟哪位曾经是淡水邨的住客,暂时还没有答案。看来这条淡水邨弄堂的故事,一次两次还说不完呢……以后长大了再叙说。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