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雕,追求的是的纯粹,不惜废料。北派雕,追求的是因材而雕。
  中国有句古话:“艰难困苦,汝于成”。这句话向我们诠释了一个道理:只有经受住各种考验才会取得自身的不断进步。纵观古今中外,我们所知道的那些成功人物,那些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作出过贡献的人,没有一个不是从残酷的考验中走过来的。
  太史公在《史记。报任安书》中记载:“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可见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走进器展馆,立刻被一种古朴典雅又不乏高贵的气氛所感染。展厅里微弱的灯光下是晶莹剔透的器散发着些微光芒,数落一段时光的掌纹,联想一段悠久的岁月,诉说一段神秘的故事……器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品,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古代社会里,器大多被上层贵族所占有,而下层的平民百姓一般不拥有或很少使用。不但如此,古代的王公贵族往往陪葬大量精美制品。
  可见,器在古代代表着财富与权利,是等级制的标志。另外,古人从特有的温润缜密与君子的道德联系在一起,今人佩戴器除了喜爱它的温润剔透的外形以外,更注重器的文化内涵。器已不仅仅是一种饰物,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是一种民族传统的传承。器上的龙,春水,秋山早已融入了人们的心中。
  暗青和着淡白,使之有了墨的色彩。
  一颗树,树干青而枝条白。枝桠错杂间,竟开出两朵一黄一白的花朵,四五枝带着花瓣的枝条摆放着。
  惟妙惟肖,春情秋愫通通都可以问到。
  手与之间渐渐润滑,那是在感受皮肤上的油脂,通透无比,只有墨色现出阴影。
  “半透未透云掩空,墨色云雾互升腾”“漠漠暗夜无际垠,唯见长空星点明”。
  手掌纹路,指关节,关节皱纹,甚至每一块指甲都被刻画的清清楚楚。
  然而即便如此,前些时间看到有国库中巨大的翡翠原石被雕刻,却着实惋惜。
  古之成大器者,均能坚守一份不被污染的秉性,这才是挣脱所谓传统的束缚的勇气和突破。懂得了生命的目的,明晓了生命的真谛,看透了生死轮回,厌倦了浮世繁华的我们才能尽力保护自己的本性。涤尽心灵的尘埃,剥去世俗的光环,割舍物欲的孽障,弹出生命的轻响。于是,我们找到了真实的自我,活出至性至情。
  不琢,不成器也。
  然本非器,何以成器之说?
  不琢,为本,为基奠。
  是一种态度啊。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