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告别

  飞机落地,王惠早早订好了一辆大巴车,行李和人一车拉走,直接奔酒店了。
  之后家长们要去忙选址的事情,给这几个孩子拨辆车,让他们自己玩去。
  8月份南京的太阳正毒,大福第一天出门就让哥哥兜头按了顶大檐帽,小脸带脖子都遮严实了。
  小辫儿又掏出来一罐防蚊喷雾,给她照着胳膊腿都来了一通。
  都是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年龄最大的小孟也才24岁,虽然都没有来过南京,却耐不住GPS的好用,开着车满金陵城转悠,夫子庙秦淮河,美龄宫总统府,每天到处跑也不觉着累。
  看景还是其次,好吃的真寻到不少,几人也都是在德云社排得上号的老饕,每天都吃的心满意足地回去,还不忘记拍照片馋无缘此行的大楠,也不忘记打包回去安慰行程忙碌的家长们。
  于思洋小盆友到南京第一天就感冒了,只能待在酒店休息,每天唯一的期盼就是大福他们给带吃的回来,都是零嘴点心一类的,特有的南方风格,看起来格外精致,入口甜而不腻,很得小孩子钟爱。
  不过,见天等着投喂的倒不是于思洋,而是同来的侯叔。这位是出了名的吃货,是大林这几个小孩长胖路上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
  和老郭他们出门,当然不会短了吃的,德云班主对员工从来不抠门,可精细的吃食也是没有的。你想想,他们进的都是高牌楼的大饭店,毕竟多的是请帮忙办事的饭局,东西倒是不难吃,进了侯爷的嘴一尝就是哪哪的毛病,偏生嘴又碎,桌上也不叨叨,就是回程车上絮絮叨叨没个完,听得老郭都想把这非物质文化遗产还给师父。
  连着玩了几天,这天出门小辫儿就没开车,烧饼和小孟被老郭喊去跑腿了,他带着大林和大福进了地铁站。
  大福长到15岁,少有坐公共交通的机会。也就刚来北京的时候,妈妈的夏利车卖了,她每天跟着倒公交车在剧场和家来回,那时候她还怕生人,上了车爸爸妈妈和师哥们都给护的好好的。
  也不过两三年,家里光景好了,她上下学都是小汽车接送的,这些年坐地铁的次数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家里这些人真论起来,独身漂过的就小辫儿,大林也是一直和家里人一起的,烧饼哪怕十来岁从东北到了北京也是一家人陪着北漂。
  那时候他一个人在北京耗着,谁也不告诉,地铁站都睡过,麦当劳猫一宿都是常事。
  大福在南京当然不至于受那些罪,可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生活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大福甚至连独自生活的经验也没有。
  这一天三个人在地铁线上待了几个小时,火车站、机场还有学校、市中心几个站点还特地出来转了转。
  俩男孩把她护在中间,小辫儿给她介绍这是哪哪,哪个口出去又是哪哪,其实他也没来过南京,又哪里知道这么清楚,不过是他和大林熬夜查地图搜罗的。末了大福跟他要他们写的笔记,泰迪小哥还推拒了一下:“别介,这一份忒潦草,回头我和大林再给你炒一份。”
  大福看着他俩的黑眼圈,说道:“我觉着挺好,人工手绘地图,比火车站卖的十元一份强多了。”
  大福来得很早,新生都没到,一行人浩浩荡荡送她去学校也没引起什么人围观。
  宿舍是上床下桌的配置,被褥是北京带来的,买了最好的过了水晒了好几天。小辫儿给她挂了蚊帐床帘,靠床那一侧又给贴了墙纸,最后仗着天时地利人和悄悄在床头塞了一只小泰迪熊,用枕头挡住了,底下大林拿着自己买一只Kitty猫正想往床上扔,让他爸给熊回去了:“这床才多大?这玩意放床上你是想让大福睡地上?”
  南京的事情办的差不多,郭家班也要打道回府了大福坚持要去机场送行,临别却哭得像个泪人,拽着妈妈不肯放手,老郭发了狠,告诉所有人:“往前走,不许回头。”
  转过头对大福说,也是对所有人说:“这是你自己选的路,你得自己走。”
  小辫儿也没回头,抱着于思洋,对他说:“看着你大福姐姐,给她招招手,她就不哭了。”
  老郭听见了,没说话算是默许了。他同王惠走在最后,扣着妻子的肩不知是不让她回头还是不让自己回头。
  登机后,王惠看着他眼角的泪,捶了他一下,递了张纸巾过去:“就你嘴硬。”
  又想起昨夜,大福回酒店最后一晚是腻着她睡的。12年的时间,如果不是看着这个孩子一天天长大,王惠自己都察觉不到岁月就这样流逝了。
  “大福,在学校要好好和同学处着,短了什么就给家里打电话,妈给你寄过来。”在她心里大福俨然还是小姑娘,睡前是要拍一拍的。
  “妈,您都给我备齐了,我这边不缺东西,非说要的话我想要个别的。”
  “你说,妈给你找来。”
  “我想要个小弟弟,像妈妈也像爸爸,在前院骑小车,在后院踢皮球,咱也给他留根小辫儿……”
  大福,好姑娘,妈等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