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我不曾见过世子,更谈不上半点交情。"绮梦斩钉截铁的回着,"在家时大门不出二门不入,进了宫也没出过这延禧宫,不曾见过一个外男!"
  繁悦瞧着她不像是说谎,这才命宫女把那包首饰拿出来,"这是你母亲送进来的,另外她让你保重身子。"
  绮梦接过去打开,顿时热泪盈眶。她咬着嘴唇,生生把眼泪憋回去,吸了吸鼻子说道:"多谢姑娘走这一趟,往后有用得着绮梦的地方尽管吩咐!"
  "你怎么不问问是谁托我来得?"繁悦盯着她问道。
  她闻言赶忙回道:"绮梦知道宫里面规矩多,要少说少问。姑娘要是想说我也拦不住,要是不想说我问了也是白问。不管母亲找了谁,反正绮梦就领你的情!"
  "嗯。"繁悦听了点点头,"想要在这宫里混得风生水起就要知道分寸,你很适合在这里。"
  一盘棋没有下完,繁悦就起身走了。绮梦送到宫门口,瞧着她的背影发呆。如果她猜测的没错,保准是母亲央求了涟儿,这才走了世子的路子。世子不方便来,就求了繁悦帮忙。看来世子对涟儿不一般,而这个繁悦对世子更是芳心暗许。
  她现在也没有心思管别人的事情,母亲这首饰送来的正是时候,苏姑姑那边要时常打点。另外还要花银子打听各宫娘娘和皇上的喜好、脾气,在这后宫无权无势,只能靠银子了。
  繁悦回了慈宁宫,瞧见子缘还在等消息,撇撇嘴说道:"你就这么上心?"
  "可把东西给了她?话也传到了?"子缘没有心思理会她的讥讽,赶忙问道。
  "既然答应了你自然办到。"她不耐烦的回着,"瞧你的样儿,事情一办完就没了和善模样。"
  "悦儿,谢谢你!"子缘听到她把事情办妥,不由得笑着道谢,"我先回去了,你进去歇着吧。"说罢抬腿就往外走,他着急给涟儿回信去。
  繁悦见他心急火燎就走,顿时撅起嘴巴,跺着脚说道:"卸磨就杀驴,往后再也别求我办事!"
  "我有事要忙,明个儿带好东西来谢你!"他丢下一句话走了,没空理会繁悦在身后叫嚷。
  刚走到御花园,见到自个儿父亲进宫来了。晋王爷面色凝重来不及和儿子多说话,急匆匆奔乾清宫去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父亲如此慌忙?买卖功名的案子不是已经尘埃落定,三日之后就要公布大考上榜的名单了吗?
  抓住跟在父亲身后的太监,"怎么了?又有大事情发生了?"
  "世子还不知道吧,阑州送来加急奏折,那里接连下了半个月的大雨,河口决堤淹死了不少百姓。房屋倒塌无数,百姓们无家可归遭了大罪了!"太监面露悲色。
  闹水灾了?世子一怔,突然想起涟儿的姑姑家住阑州,急忙出宫去西府送信。
  涟儿听到世子说阑州受灾,百姓流离失所死伤无数,不由得面带愁容。一方面为阑州百姓担忧,另一方面也惦记二姑夫。桦氏的夫君本是阑州知县,如今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不知道会不会受牵连。幸运的是桦氏带着哥儿、姐儿上京,免去了受灾之苦。
  大姑姑王氏住在离阑州不远的幽州,不知道哪里情况怎么样?梨庵堂上下陷入了哀伤之中,徐氏两姐妹都是愁眉苦脸,桦氏更是眼泪涟涟。
  "姑姑不用太过担心,打发人往回瞧瞧,或许情况没有咱们想象的那样糟。"涟儿一旁劝解着,又拜托世子打听着宫里面的最新消息。
  桦氏听了赶忙派跟来的两个小厮骑快马回去瞧瞧,她在西府等消息,真是度日如年啊。
  却说世子回了晋王府,他父亲还没有打宫里面回来。等到下半夜,他困得不行下去睡了,早上起来晋王又进宫去了。虽然没有从父亲嘴里知道阑州受灾的情况,但是看他忙碌的样子预感到情况不妙!
  不出三日,京都满大街都在议论阑州受灾的事情。百姓说得邪乎,人心浮动不安,朝廷也只好站出来澄清一下。
  各大街道路口都张贴出了告示,上面写了阑州受灾的情况。水灾没有涉及其他地区,朝廷已经调了官兵去救灾,当地官兵和百姓都在积极抗洪,形式逐渐好转。
  百姓见了告示众说纷纭,有人相信有人质疑。
  "朝廷一向是报喜不报忧,可别看这扯谎的告示。我二姨妈的兄弟的三姑姑的女儿的邻居刚从幽州跑回来。他说阑州整个都泡在水里了,死的人被压在坍塌的房子里抠都抠不出来。大雨过后又是持续高温,尸体严重腐烂,那味道都传到幽州去了。他在回来的路上才遇到前去救灾的官兵,那还管什么用,就是去扒死尸去了。"一个穿着草鞋打着赤脚的汉子在告示跟前指手画脚的唾沫星子乱飞。
  大伙听得不住咂舌,议论纷纷起来。
  他见了越发的得意,接着说的话更加没边,"你们都不知道吧,这是老天爷发怒了。"
  "老天爷发怒?"有人不解的问道。
  "那可不是咋的!"他说得有鼻子有眼,"这大雨下得跟天上露个窟窿似的,房子倒了无数,六畜死伤百姓哀号遍野。多少人被洪水卷走,连尸首都没找着啊!这不是老天爷发怒在收人吗?"
  "谁在聚众闹事?"对面过来一对官差,朝着众人聚堆的地方过来了。众人吓得赶忙作鸟兽散,那个汉子也灰溜溜的跑了。
  不过对朝廷不利的传闻却在京都蔓延开来,闹得是人心浮动,皇上知道也是忧心重重。阑州地处偏远,从京都到那里骑着快马日夜兼程也要走半个月。皇上命人骑快马往半路接应,这样消息的传递能更快一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