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事妥心安

  胡良才瞪大绿豆眼,愣是不知道自己啥时候多了魏明珠一门亲戚。
  魏明珠长得这样出挑,就算是远亲,只要见过一面,胡良才肯定不会忘。魏明珠哪会让他细想:
  “我叫魏明珠,是良柱叔叫我来找您的。”
  胡良才想了想,“卖鳝鱼面的胡良柱?”
  他和胡良柱是本家亲戚,不过两家人走动的并不频繁,胡良才算手里有点小权的,就怕别人无故来找他帮忙。魏明赶紧把手里的袋子递上给,“有点事要麻烦胡叔一下。”
  胡良才一眼袋子里的东西眼皮就跳。
  多大点事啊,居然送一条大前门?他第一反应是推辞,魏明珠也不让人瞎想,直接把请胡良才牵桥搭线收购黄鳝的事说了。
  “您要是觉得行呢,我带着点样品。”
  什么样品,分明是在农贸市场卖剩下的。
  胡良才心里就有数了,收购点东西不是大事儿,魏明珠送一条烟真是太多了。
  然后魏明珠带来的黄鳝个头还不小,说实话都达到了收购标准。但魏明珠刻意跑一趟,又是送了重礼,总不可能就为了二十几斤黄鳝。这能赚多少钱?不值当一条大前门拉关系。
  胡良才要给介绍魏明珠前来的胡良柱面子,也看在大前门的份儿上,就给魏明珠说了实话:
  “你别看招待所不小,像黄鳝这种食材用不了多少,来开会的别管是领导还是普通干部,一天都是1元钱的伙食标准。你这次带来的黄鳝我可以做主都收购了……但每天这么多,招待所肯定吃不下。”
  招待所有自己的伙食标准,除了接待各级领导干部来商州的住宿,还包括商州市政府、市委牵头组织的各大会议召开地点,包括人大会。
  不管哪个级别的干部来了,都是一样的伙食标准,每人每天一元由财政支出,吃饭的人只需交纳一斤粮票。
  1元钱吃主食肯定是管饱了,肉菜也有,却不可能整天吃黄鳝嘛!
  魏明珠也不失落,胡良才话里有话,每天二十几斤吃不下,那隔几天呢?做生意都要讲投资的,她要的不是一时的大赚,只要和胡良才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不怕她的黄鳝卖不出去。
  “我听您的。”
  胡良才看她不歪缠,出手大方,兼之长得漂亮,他对魏明珠的观感很不错。
  “良柱和我辈份一般大,你也别您不您的,叫声叔就行。”
  魏明珠立刻顺着杆子爬:
  “胡大叔!”
  胡良才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你在这里等一等,我叫人出来给黄鳝过秤。”
  胡良才没说要买魏明珠的鸡蛋。
  不是这人小气,招待所每天用的黄鳝不能保证斤数,鸡蛋是常备的,不过人家招待所好歹是事业单位,不像平头百姓一样要买高价蛋。
  胡良才要是买魏明珠的鸡蛋,不是让她赚钱,是让她亏本呢!
  二十几斤黄鳝,胡良才单手就能拎起,但他不想把身上弄得湿漉漉带腥味,从厨房叫了个年轻人帮忙,也算是给黄鳝过了明路。
  那年轻同志都不敢多看魏明珠,给鳝鱼过称,魏明珠带了二十多斤黄鳝来,胡良才给算的1.2元/斤,和魏明珠的零售价相同,这就是一条大前门的威力……就这二十多斤黄鳝,魏明珠起码能赚9块钱,用来买烟根本要不了。这年头活泛的人少,才有魏明珠钻营的机会,否则哪轮的上她来和胡良才搭上线。
  “行了,你回家注意安全,后天再送20斤黄鳝来,要的多要的少,我都及时告诉你。”
  看来,胡良才定下的采购频率是两天20斤,平均下来每天10斤,一个月就是300斤。如果能保证这个数,单卖黄鳝给市委招待所,魏明珠一个月稳定能赚近百块。
  她的笑更热情几分,“我知道了,胡大叔再见。”
  她骑着自行车走了,胡良才叫来帮忙的年轻同志提着鳝鱼发呆:
  “胡哥,这是您亲戚?”
  胡良才白他一眼,“你看我老胡家祖坟冒青烟了,能有这么水灵的亲戚?我这是正规采购,你可别瞎说。”
  年轻同志尴尬笑笑:“胡哥,我不是那意思,我是觉得这位女同志太漂亮了,咱们招待所的女服务也比不上她。”
  胡良才想,你知道个屁。
  市委招待所里的女服务员们都是百里挑一的漂亮姑娘,但那是端庄大方的漂亮,主流审美所认可的。以男人的眼光来说,魏明珠这样的才叫顶顶吸引人,但长她这样的,谁敢招到招待所当服务员?
  太吸引人了不行,简直是让领导犯错误!
  女人么,漂亮不漂亮的没用,还得看能不能把握住两次投胎机会。一次是真投胎,另一次就是嫁人了。比如这个魏明珠,看样子就不太会投胎,心疼闺女的人家,怎么也要给找个体面轻松的工作,魏明珠这样的漂亮大姑娘做个体户,说明家里人没本事安排工作。这闺女长成这样,文凭不要太高,认识字也能塞到百货商店当售货员啊!
  可见多半是农村户口,连招工的资格都没有。
  胡良才一个搞后勤采购的,正是单位里的老油条子,将魏明珠的出身猜的七七八八。
  他也没说瞧不起魏明珠,人实在长得太漂亮了,说不定人家啥时候就靠着第二次投胎机会翻身了——胡良才想,这姑娘是个有盘算的,商州市那么大,她偏偏跑来市委招待所卖货。经常出现在市委招待所这一片儿的,当然是各种领导干部。
  啧啧,哪天飞上枝头变凤凰,也说不准呢。
  ……
  魏明珠不知道胡良才是如何看待她的,只要有生意做,胡良才怎么评价她并不重要。
  她沿路悄声叫卖,看见路边上有潜在的顾客就主动上前问人家要不要鸡蛋,围着商州市转了一圈,总算把剩下的一百多个鸡蛋全部销售完。
  再怎么小心都要碎十几个鸡蛋,没有泡沫蛋托,魏明珠保护得再好都有纰漏。不过她已经不打算继续倒卖鸡蛋,或者说鸡蛋成了次要商品,这样想想就轻松很多了!
  家里还养了好多泥鳅和鲫鱼,萝卜青菜之类的,李凤在自留地里种了不少,魏明珠在市场转了一圈,除了猪肉也不知道该买啥菜。那就继续买肉呗,下午的肉摊上没有大肥膘了,剩下的都是瘦肉。
  其实瘦肉也挺好吃的,魏明珠就是一开始吃过两顿红薯,后来到刘家住,正巧赶上农忙,刘家的伙食标准老好了,她肚子里也不那么缺油水了。
  魏明珠割了两斤肉,又买了几样调料。舅妈李凤做菜手艺还行,不过家里做菜就是盐和酱醋,最多加点自家种的葱姜蒜,什么大料、花椒,桂叶之类的东西都没有,魏明珠顺便就带些。人填饱了肚子就对味道有了追求,在条件之内让自己过得好一点,才有继续赚钱的动力呢。
  隔一天跑一次商州市是对的。
  今天太阳很大,刘家的稻谷已经晒的差不多可以归仓了。
  魏明珠这一天赚了二十多块,回小井村时心情本来就美滋滋的,刚到家把自行车停好,刘荣就给她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大坡村的张二赖被刑拘了,估计会重判!”
  魏明珠去商州卖东西,刘荣白天又跑了一趟安庆县,三个流氓不判刑,他都不可能放心。结果今天安庆县搞严打游街,这段时间抓起来的各种罪犯被带着牌子压在车上,高音喇叭喊着,围着安庆县街道跑了一圈又一圈的。
  刘荣恰好碰上这次严打游街的,他不认识张二赖,但这人身前的牌子挂着身份姓名,大坡村的,只有张二赖符合。刘荣早想收拾张二赖,最近严打的挺厉害,他也不想把相熟的朋友牵连进去。哪知道还没等他出手,张二赖就被“严打”了!
  魏明珠不高兴才怪。
  那恶心人的东西两次想对“魏明珠”欲行不轨,第一次原主被齐建华所救,第二次就是原主撞柱之前流言产生的导火索了……“魏明珠”寻死,中间有别人的推波助澜,张二赖也占了很大原因。
  她明明和张二赖没有发生过不轨行为,说出去谁信她?
  反正那些人言之凿凿的,好像真的都亲眼看见她和张二赖滚过草垛子。魏明珠还想着要怎么报这个仇,没想到张二赖已经被抓了!
  “他因为什么原因被抓的?”
  魏明珠也挺忐忑,如果是作风问题,张二赖非要拖她下水怎么办。
  总不可能要跑去医院验身自证清白吧。
  刘荣黑瘦的眉眼都舒展开,“他入室盗窃,公安的人说数额巨大,这次肯定是重判!”
  入室盗窃!数额巨大!
  两个关键点,让魏明珠松了一口气。张二赖怎么这种时候还敢顶风作案,真是自寻死路啊。
  魏明珠也不担心对方会说瞎话扯她下水了,难道张二赖会嫌弃自己的罪名不够重?
  这个消息,让全家都喜气洋洋。
  特别是刘美,平常逆来顺受惯了的老实人,都希望张二赖最好被判死刑。就算不死,关这个人一二十年出来,渐渐就没有人再拿魏明珠的名声来说事儿了。
  “公安抓的好!这些坏人通通该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