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初步达成

  她从小是和男孩儿一起玩的,家传的功夫让她在同龄男孩子中也是无敌的,娇滴滴的女孩子要怎么相处,白珍珍毫无经验。
  魏明珠就是娇滴滴的女孩子。
  白珍珍之前也是随意说的地址,没想到魏明珠真的来看她。
  “明珠同志!”
  她干巴巴的不知道说啥,魏明珠咋会让她尴尬,赶紧介绍了刘美。
  白珍珍更紧张了,这是长辈呀。50斤一袋的红枣,她轻轻松松能拎两袋,这姑娘真是缺根弦,居然问魏明珠这次是不是来倒卖水果的:
  “你这红枣够新鲜,可惜我的摊位生意不太好……不过你放心,我肯定帮你把货卖出去。”
  “是给你带来吃的,我还做服装生意。”
  啊?吃不完这么多的,白珍珍犯了难。
  不过这事儿可以稍后再考虑,魏明珠和刘美上门是客,白珍珍要收摊带两人回家。她这水果摊生意很一般,卖果蔬的就是这样,一旦你生意不好了,果蔬放两天就不新鲜,自然恶性循环,越来越不好。
  魏明珠犯嘀咕,第一次来羊城,听白珍珍讲生意还挺不错的,这还没有一个月呢,一落千丈变成了这样?
  白珍珍好像觉得无所谓,“之前在别的地方卖,后来有个师弟娶了老婆,生活也没着落,我就把那摊位让给他们两口子,自己换了个地方。”
  她轻描淡写,魏明珠都愕然。
  这也太仗义疏财了吧?
  其实当中还有很多事,比如白珍珍原本摆摊的算是黄金口岸,自然有很多摊贩争抢,都靠白珍珍一拳一脚打得其他人不敢再争抢。白珍珍对外人狠,对自己人却挺怂的,师弟想要那摊位,老婆装装可怜掉两滴眼泪就骗过去了……她一个女同志要把生意做起来多不容易,别人两口子却坐享其成。
  这些事白珍珍也没觉得有啥好说的,带着魏明珠母女回家,白家房子不小,却也是家徒四壁的。
  还有个奶奶和白珍珍一起住,看见有除了师兄弟以外的人上门,并且是年轻的女同志,白奶奶可高兴了。
  刘美不会说普通话,说话带着重重的豫南省口音。
  可她要放慢了语速好歹也能听明白,白奶奶只会说羊城话。魏明珠勉强能听懂,刘美是一个字都听不懂,和白奶奶比划着交流。
  白珍珍说话很直接,问魏明珠是不是还需要帮忙。
  魏明珠跑了两次,对羊城不说多熟悉吧,批发服装这块儿肯定比白珍珍熟了。她原本没啥需要帮忙的,看见白珍珍水果摊生意萧条,魏明珠倒有了新想法。
  “白姐,你这生意要是一直没起色也不行,没想过转行吗?”
  白珍珍也在考虑这问题,她都干个体户了,也不觉得丢脸。但卖水果她是有经验的,从哪里进货,货该怎么卖她都知道,如果转行她又能干啥。
  卖水果当然是赚钱的。
  后世人们腰包瓷实后,在口舌之欲和营养均衡两端徘徊,水果越吃越贵,有人甚至习惯性用水果来代替正餐。在83年做水果生意就马马虎虎了,哪怕羊城经济比内地城市富裕。
  大环境就是如此,卖吃的能发的是小财。
  魏明珠卖两件衣服出去的利润,白珍珍的水果摊卖一天也不一定能赚到。
  倒卖女装的利润,又不如倒卖电器。
  魏明珠问白珍珍是否想过改行,白珍珍老实点头:
  “想过开个猪肉铺。”
  猪肉铺?
  猪肉摊子倒不愁赚不到钱,不吃水果行,长期不见油荤却不行。
  白珍珍显然早有打算,魏明珠人聪明,她就说出来请魏明珠参考下,“我去乡下收生猪,自己宰杀自己卖,一头猪也能赚点钱,一天能卖两头,赚的比我之前那水果摊也不差多少。”
  生猪的收购价是才几毛,一头猪出肉率在六成半左右,售价却能比收购价贵一半,赚的就是中间的差价。以现在的肉价,白珍珍一天宰杀一头猪,全部卖光的话能赚大概二十元,两头就能赚四十元。
  不是人人都有魏明珠的野心,对83年的白珍珍来说,一个月赚近千元,已经能在羊城带着她奶奶过很好的生活。这个收入的前提是她每天能保证收购到两头猪,并且宰杀完毕,将它们全部卖出去!
  想也不可能,收生猪要耽搁时间,屠宰也要花时间,每天40元的收入不说砍掉一半吧,少三分之一没疑问。
  一个月能赚七百元左右,魏明珠飞快计算出了这行的利润。
  她上辈子没接触过这些,不过知识的储备向来有备无患,从魏明珠开始倒卖油渣,就把整条产业链都打听了一下。大规模养猪是不是有可行性,搞肉联厂有没有发展性,魏明珠能搞个计划书出来……然而并没啥用,投资大见利慢,有这时间她都不知道倒腾多少手货物了。
  白珍珍好厉害,会自己杀猪!
  魏明珠咂舌,哪个年轻女人敢搞猪肉摊子,也就白珍珍这样的猛人了。
  敢杀猪能杀猪的白珍珍,能不能干点别的呢?
  “白姐,你有没有想过去特区找点门路……”
  “你说鹏城特区?”
  魏明珠轻轻嗯了一声。
  1979年才建市,80年国家批准建立鹏城经济特区,那地方发展有多快呢,上辈子魏明珠供职的那家跨国公司,其华国总部就在鹏城。
  鹏城她也算熟了,要说发财致富,商州哪能和鹏城比!
  就算现在的京城和沪市论经济发展速度也是不如鹏城的,国家政策的支持,鹏城特区各种厂子落户开花,生产出来的啥都能赚钱,魏明珠想到那些出厂价便宜的电子产品和电器就心痒痒。
  白奶奶和刘美在厨房里继续比划,白珍珍想了半晌,很直白问魏明珠:
  “你想让我干什么?”
  白珍珍果然不傻的,谁把她当傻子骗,谁才是笨蛋。那个让白珍珍让出水果摊的师弟早晚会后悔,一个水果摊,白珍珍让了就让了,两人的情分也消耗光!
  “白姐,你首先要搞到一张边防证。”
  白珍珍是羊城城市户口,她要办去鹏城特区的“边防证”虽然不容易,也不至于没门路。魏明珠一个豫南省人,没有正式单位的农村户口,想办一张去鹏城特区的边防证就太难了,要经过村、乡、县的层层审批,比后世办港澳通行证要难得多!
  她总不能学某位房地产的大佬,办不到边防证,靠钻铁丝网偷偷跑进鹏城特区吧——山穷水尽想要成功的时候,魏明珠也愿意钻铁丝网,现在她还能指望着白珍珍。
  她现在还不能真正天南地北到处跑,想要赚钱,魏明珠需要在羊城这边有个代理合伙人。
  白珍珍会是合格的代理人吗?
  魏明珠并不知道,这只是她和白珍珍第二次见面,她希望自己的眼光不要太差,也希望白珍珍是个聪明人。
  在白家蹭了顿饭,魏明珠和刘美就告辞了。
  刘美还以为只是来看朋友的,却不知道魏明珠已经初步说服了白珍珍。鹏城特区高速发展,83年早早涉足,如果能在鹏城站稳脚跟,魏明珠以后还犯啥愁啊。
  两人到底要干哈,还要白珍珍去看看鹏城此时的具体情况。
  魏明珠对鹏城最早的印象都得是千禧年之后,83年的鹏城特区她也没亲眼见过,但她很想亲眼见证!
  服装批发市场还是那么热闹。
  秋装和冬装还好,夏天的短袖论"斤"称,裤子以"打"来论。
  魏明珠哪怕第一次本钱不足,也没进过便宜货,有的牛仔裤一打12条才80元,批发价不过几块。魏明珠进的货是不是外贸产品不好说,质量上起码甩一打80元的牛仔裤一大截。
  这样一看,她赚的钱似乎不够多,可新颖的款式和过硬的质量,让她每一次进回去的货都被人抢购。
  魏明珠想进点棉衣。
  商州的冬天最冷时会零下好几度,11月就能感受到凌冽的冷风。
  轻薄保暖的棉衣应该能卖出去,魏明珠想进一批回去试试水。毛呢大衣洋气,可它不抗冻,魏明珠也没打算放弃这个市场。
  可走了一圈,摊位上都没有棉衣。
  跑了两趟,她也知道这些人是啥钱都能赚,只要有顾客要,他们肯定能捣鼓到棉衣。干脆就直接问,魏明珠拿过两次货,拿货时间的间隔短,可见货卖的很好,再加上她这张脸,批发摊位的老板对她印象很深刻。
  “棉衣,你能要多少?”
  还是之前批发毛衣的老板,他的货比别的摊位贵,质量和款式都经得起考验。
  他的摊位上也没有棉衣,但魏明珠一听这话,就知道有戏。
  “要看价位和款式、质量……都满意的话,先带10件吧。”
  听说魏明珠只要10件,老板懒洋洋的。
  10件也赚不到多少钱,魏明珠也不催促,照旧挑选着摊位上的货。好些人的摊位上买来买去都是那些款,这人的摊位上却时常有新款,以魏明珠的眼光都看得上,摊主拿货的源头绝对是83年国内服装厂的佼佼者了……起码是潮流设计上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