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小嫩芽

  等大家确定下来谁来做晚饭时,苗婶子准时来做晚饭了。
  李雪儿笑着将大家的决定告诉了苗婶子,苗婶子也没有和李雪儿说什么客气话,便回了自己家。
  刘金水在家没有做过饭,而刘金林因为要照顾生病的母亲,做饭对他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不过,刘金林会做的饭只有面糊糊。
  本来李雪儿要去帮忙指导做点其他吃食,在大家一直的反对下,只好由着刘金林和刘金水去做面糊糊了。
  刘金水看着熟练地做着面糊糊的刘金林,再看看自己连烧火都烧不好,便不由得佩服起刘金林来。
  刘金水一边烧着火,一边认真地学着刘金林的动作。
  在一做一学中,一顿白面糊糊便上了餐桌。
  炕上一桌,地下一桌,虽是简单的面糊糊,一个个却也吃得津津有味。
  吃过晚饭,刘金林、刘金水和刘国兵三人便告辞各自回了家。
  本来李雪儿要帮柱子去洗锅,不过已经得到某人暗示的柱子坚持自己去洗锅。
  不过后来杨皓晟偷偷溜出去后,李雪儿便明白了柱子为什么不让自己去帮忙了。
  李雪儿这才后知后觉地发现,最近一段时间柱子好像和自己没有以前亲近了,一有时间,要嘛缠着杨大叔,要嘛就是追随着杨皓晟。
  李雪儿只是笑了笑,随着要出屋消食的杨大叔,走出了正屋。
  如丝的春雨不知何时已经停止了,雨后的空气中混合着泥土和青草的味道,不由得令人想深深地呼吸上几口。
  望着园子里已经润湿了的土地,李雪儿便想到了才种下没多久的各种蔬菜,这场春雨之后,各种蔬菜定会慢慢地冒出头来。
  第二日,天便放晴了。
  一天天的太阳变得越来越有劲,暖洋洋的照射下来,再加上时不时吹过的一阵阵春风,在院子里制作家具的六个人的干劲不由地加上几分。
  当这样六个人一起,一边忙碌地制作家具,一边欢快轻松地聊着天时,日子过的格外飞快。
  等李雪儿在忙碌之余想起去看看种在屋后小山坡上的蔬菜时,日子已经过去了十多日了。
  这日吃过晚饭后,除了已经回了家的刘金水三人,李雪儿招呼其他人去屋后的菜地看看应该已经冒尖了的蔬菜。
  满心期待的李雪儿走在大家的前面,想象着一排排绿油油的小嫩芽出现在眼前的情形,不自觉地翘起了嘴角。
  不过当来到到开出来的菜地边,看着菜地里稀稀拉拉,尖尖细细的小嫩芽时,李雪儿的小心脏因为失望而感觉要抓狂了。
  李雪儿率先走进菜地,也顾不上招呼其他人,仔细地观察起一个个小嫩芽来。
  仔细查看一遍,出芽率勉强凑合,每个坑或窝里至少有一颗小嫩芽,不过小嫩芽的状态却不太好。
  经过她的观察,她发现一方面是因为这块地是才开出来的,土壤质地不是太好,故而影响了小嫩芽的生长。
  另一方面是自从上次下过那场春雨后,最近一段时间都是晴天,而这片小山坡虽说离后山的水沟不算太远,但毕竟中间隔了不少小山丘,此处土壤的湿润度在连日的暖阳照射下,难以给小嫩芽供给足够的水分。
  第一个原因,她也没有办法解决,只能等多种上几年,且轮换种植多种植物,才能改变土壤的质地。
  不过第二个原因,应该是可以想办法解决的。
  想要解决第二原因,可以选择挑水浇菜,但劳动量太大,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边是引水浇菜。
  想到引水,李雪儿的小心脏异常地雀跃起来,她可是水利专业的高才生,不过是自封的罢了。
  她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是水利水电工程,做过各种渠道、水库、水电站等的设计,她对自己的能力可是非常自信的。
  想好之后,李雪儿便不再继续查看下去,而是转身回了家。
  其他人一直关注着一会摇头,一会深思的李雪儿,大家都想不通,在他们眼中见过的庄稼,在连日的照射下,都是这种状态,有什么好伤心难过的。
  当李雪儿转身回了家之后,杨皓晟总觉得李雪儿定是又想到了什么办法,便也转身随后回了家。
  其他四人便也无聊地在菜地边溜达了一会,各自回了家。
  李雪儿回家后,迅速地找出纸和笔,在纸上画了起来。
  不过,她画了几个学过的渠道的截面时,便愣在了那里。
  她学过的渠道设计好之后,都是需要用混凝土来浇筑或是用预制的混凝土块衬砌的,可是哪里去找混凝土呢?
  沙子、碎石倒好说,可是水泥哪里来?
  她颓然地跌坐在椅子上,茫然不知所措。
  杨皓晟进来时,看到的便是跌坐在椅子里,一脸茫然的李雪儿。
  “雪儿,你怎么了?”
  李雪儿回了神,看了看杨皓晟,便决定将自己的想法和杨皓晟说一说,说不定,杨皓晟能够想到可以解决的办法呢。
  当然,混凝土之类的是不能告诉杨皓晟的。
  杨皓晟听了李雪儿的阐述,由衷的赞叹李雪儿的想法之外,也不免为李雪儿说的渠道要用防止渗水的材料铺设而忧心起来。
  那里去寻找防止渗水的材料呢,再说那些材料才是防止渗水的呢?渠道又是什么东西呢?
  一连串的疑惑砸的杨皓晟也愣在了那里。
  杨大叔和柱子回到屋里时,看着两个坐在那里发愣的人,无奈地摇了摇头。
  “你们俩有什么难题,不妨说出来,我们一起想想办法。”
  杨皓晟在李雪儿之前抢着将李雪儿的想法给杨大叔复述了一边。
  杨大叔也对李雪儿的想法赞叹不已,不过他的经历比杨皓晟多,所以很快便想到了一种可以防止渗水的材料。
  那是他刚进入军营时,父亲让他押送一批粮草到前线,途中遇到了雨天,是一位将士建议买些油布将粮草遮盖起来,然后继续赶路,才没有耽搁前线的粮草供应。
  杨大叔将这个故事简单给李雪儿和杨皓晟讲了一下,两个愣着的人对望一眼,立刻明白过来杨大叔的意思。
  材料问题解决了,李雪儿的劲头又回了身。
  她一边在纸上画着她初步设想的引水线路图,一边给杨大叔和杨皓晟解释着各处设计的理由。
  柱子则在一边听着其他三人的讨论,一边不由地为有这样一个聪明的阿姐而自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