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回: 一代明君:赵肃侯

  “你们说,怎么才能救出冰涛韩举?!”赢驷扫视大殿。
  “君上,郡马在密函里说,密探禀报,金不换等人,为了多个盟友,打算杀死冰涛,栽赃荆焰。到那个时候,冰诚、韩宣惠王,就不可能与秦国合作了。所以说,不能让尔等得逞。”张仪看过密函,拱手施礼。
  “丞相言之有理。就拿杜淹、甘励、全励来说。一个是杜志的次子,一个是甘龙的嫡长孙,一个是与郡马有杀兄之仇的贵公子,他们绝没有言和的可能。我们,与冰涛韩举等人,只是利益上的纠纷。以后,真有合作的可能。要是杀掉冰涛韩举等人,那、性质就不一样了。”魏章一番话,说得各位肃然起敬。
  “魏卿说得对。寡人惭愧,还是母后想的长远。丞相,你对这个,有何见教?”一个威风八面的国君,能屈膝下来,询问臣子。
  那么,这个国家不强大,就对不起天道,所以说、秦国的崛起,并不是偶然。
  “我还是那句话,秦国得上郡十五县(今陕西北部)之后,魏国在黄河以西的领土,全部归属于秦。他们,已经不能再对秦国构成直接的威胁。然而,赵国西部,正好临近上郡,对秦国非常不利。以我之建,不如停止伐魏,联合韩魏,攻伐赵国。”张仪出班,说得慷慨激昂。
  “联合韩国,寡人没有异议。可是,秦魏乃是世仇,只能小规模的…唉…算了,为了壮大秦国,我都听丞相的安排。”赢驷心里有个小九九,可他、知道轻重缓急。
  “君上英明,臣等感佩之至。”白起拱手。
  紧接着,就是文武百官的异口同声。
  登时,秦君万岁的回声,盘旋在政事堂里,经久不息,让赢驷觉得飘飘然。
  “丞相,这个特使,让谁去呀?”赢驷一摆手,大殿里恢复平静,变得鸦雀无声。
  “嘿嘿。郡马,当仁不让。不过,先让他们快马加鞭,赶回咸阳。景监大人病重,不能让他带着遗憾离去。”听完张仪的话,赢驷等人沉默不语。
  前不久,赢驷登门探访,景监感动不已,赶忙让小令狐,把自己扶起来,握住君上的双手,说了很多感人肺腑的话,让秦惠文王热泪流淌。
  最后,他打算让自己唯一的儿子,前去军中服役,报效祖国。
  赢驷没有犹豫,但他有个条件,必须看到景监病情好转,再让景析离开咸阳。
  起初,景监不答应,秦惠文王坚决自己的主张,再加上张仪等人的劝解,这头犟驴才他大爷服从君令。
  临走时,景监说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让赢驷久久不能遗忘。
  先秦时期,没那么多破规矩。
  比如说,某个臣子病危,那么、谁都可以登门探病,也包括太子、王爷。
  令人费解的是,皇上不能登门探望,要是打破这个迷信。
  即使,这个臣子能够康复,那么、他也得自缢谢罪,至于什么原因,说出来、简直不可思议。
  这个破规矩,好像出于明朝。
  …
  …
  离石,帅府。
  “各位,都三天了,魏齐联军,依然驻扎在新城。他们,到底想干什么?”赵胜看着众人反问。
  “丢了新城,我怎么跟侯爷交代呀。”子澜有点沮丧。
  “子澜将军,这不怪你。要是追究责任,身为赵氏子孙,我更无颜见君父。现在,我们需要从长计议。刚刚得到消息,公父让敝人回赵。这里,就交给赵将军了。”公子胜看向离石守将嘱咐。
  “请公子放心,卑职誓死报国。”赵疵赶忙施礼。
  “子澜将军,你们留下来,协助赵将军。我和金镖回邯郸。”赵胜立起身子,说的很悲凉。
  “平原君,侯爷不会……”
  “嘿嘿,放心吧。父王没有老糊涂,他知道轻重缓急。我此去,挨训少不了,但没有生命危险。”赵胜也不敢保证,为了不扰乱军心,平原君说得斩钉截铁。
  赵肃侯,虽然比不过秦孝公,但他、也不是滥杀无辜的殷寿。
  公元前,三百四十九年,在位二十五年的赵种离世,其子赵语即位,史称赵肃侯。
  赵肃侯即位之时,华夏大地,正酝酿着沧桑巨变。
  自公元前,四百五十三年,叁家灭智以来。
  韩、赵、魏,秉承“晋阳之战”的团结,三晋相安无事。
  赵襄子执政期间,三晋休养生息。
  公元前,四百二十五年,魏文侯继为三晋领导人,以韩、赵为兄弟之国。
  结成三晋联盟,国力大增。
  随即,开始针对中原的瓜分,也是对齐楚秦的蚕食。
  齐楚秦三国,为抵御三晋的攻势。
  一各个,实施变法,国力逐步增强,与三晋渐趋于平衡。
  不久,三晋中的赵魏交恶,他们为了争夺名利,而大打出手。
  空耗内力,三晋联盟,就此瓦解。
  当时,魏国为霸主,屡次派兵攻赵。
  赵居四战之土,魏秦齐燕猎于外,中山窥其内。
  赵肃侯即位不久,就任命其弟:赵成,为相邦,封安平君,兄弟二人,共主国政。
  赵肃侯元年,为了夺取晋君所在的端氏(今山西、沁水东北),将晋迁往屯留(今山西屯留南)。
  …
  …
  赵肃侯二年,与魏惠王会于阴晋(今陕西大荔东)。
  赵肃侯三年,公子范谋反,攻袭邯郸,不克而亡。
  赵肃侯四年,卫成侯贬号为侯,附属三晋,朝见周天子。
  赵肃侯六年,魏国败韩军于马陵(今河南长葛东北),赵伐齐,取高唐(今山东高唐东北)。
  就在同年,逢泽(今河南开封东南)之会,魏罂称王。
  这时候的魏国,达到了鼎盛时期,以赵国现在的能力,根本无法招架。
  赵肃侯七年,赵刻攻取魏国首垣(今河南长垣东北)。
  赵肃侯八年,魏国攻韩,被田畔、田忌、田婴大败于马陵,覆其十万之军,魏国盛极而衰。
  马陵之战,发生于周显王二十八年(前341年),魏将庞涓,发兵攻韩,韩昭侯向齐威王求救。
  齐国出兵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
  齐威王以田畔为主将,田婴、田忌为副将,孙膑为军师。
  运用“围魏救赵”的战法,率军直趋魏都大梁。
  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
  又用“减灶示弱”的方法,杀得十万魏军溃不成军,并且,杀死魏将庞涓,俘虏了魏太子申。
  史称马陵之战,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围魏救韩;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的地位。
  这对赵国的崛起,是百年难得的机遇。
  赵肃侯九年,秦赵联盟,合攻魏国。
  赵肃侯十年,楚宣王卒,其子芈商即位,史称楚威王。
  赵肃侯十一年,秦赵再次合攻魏国,大败魏军于岸门(今山西河津南),俘虏魏将魏错。
  …
  …
  赵肃侯十二年,壮志未酬的秦孝公病逝,其子赢驷即位,史称秦惠文王。
  即位不久,迫于老世族的压力,车裂卫鞅。
  但是,秦国却保留卫鞅之法。
  不仅如此,秦惠文王比起其父,更加有侵略扩张的欲望,不断的对外进行扩张战争。
  苏秦入秦,却不启用,辗转来到赵国,奉阳君对苏秦的纵横之说,同样没有兴趣。
  但赵肃侯,却睿智的选择接受了。
  这是山东六国,合纵抗秦的里程碑,极大程度的,压制秦国的侵略。
  赵肃侯十三年,楚韩赵蜀,遣使臣入秦。
  赵肃侯十七年,赵国再次攻打魏国,围魏黄城(今河南内黄西)。
  同年,楚威王攻破越国,国势极盛。
  赵肃侯十八年,齐魏共攻赵国。
  君侯下令,决黄河之水以退敌。
  赵肃侯二十年,面对秦国强大的国力,魏国对河西守卫,早已力不从心。
  这一年,秦国完全夺得河西之地。
  此时的秦国,退可以守崤函之固,进可以攻山东之国。
  天下归嬴,已经初露端倪。
  赵肃侯二十一年,楚威王逝世,其子芈槐即位,史称楚怀王。
  一代英主,楚威王的早丧,对楚国而言,乃是巨大损伤,楚国的扩张气焰暂熄,慢慢地从巅峰滑下。
  …
  …
  新城,荆焰住所。
  “报――”叁日之后,一个黑冰台的御使,挎着竹筒冲进来。
  “师父,特使来了。”说完,荆焰退到玄奇若颜身后。
  在这里,玄奇若颜是长辈,荆焰不能越俎代庖,此乃尊师重教的规矩。
  要是,荆焰挡在玄奇苗若颜面前,那是大不敬,江湖得而诛之。
  看起来,没什么大碍,古今多少事,尽在不言中,尊师重教,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忽略。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华夏后裔,谨遵使命。
  等特使跳下马背,以玄奇若颜为首的墨家后裔,早已来到院子里。
  “这是我师父,玄奇前辈。这是我师叔若颜前辈。”不等特使开口,车仪赶忙介绍。
  特使不傻,他知道哪个是大腕儿,在他们当中,中间这俩美女,就是君上口中的前辈。
  据说,百里玄奇,是孝公亲封的国后,就连君上都得敬其三分,何况是郡马爷呢。
  “卑职拜见两位前辈。吾乃黑冰台,御前信使,奉君上之命,快马加鞭,前来宣布君诏。”特使给玄奇若颜一揖到底。
  “特使不必多礼。请屋中就坐。”玄奇懂得官场礼节。
  “多谢两位前辈。”特使不喊玄奇国后,并不是他粗心大意。
  而是,时过境迁,孝公已故,喊之悲痛。
  来到屋子里,车仪点着一柱香,除玄奇若颜以外,荆焰等人躬身听宣。
  有人就说了,不就是一封书信么,至于那么隆重吗,又躬身又点香的。
  答,很至于!
  刘远忠:一更,抵两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