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终南山辨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非也非也,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终南山明论堂中各家学子争论不休,书童远远看到一行人为首的像是院长忙迎上前去,道:“见过院首和各位先生”
  这行人正是贾谊、袁仲一行,和谈之事本已尘埃落定,只待贾谊回朝禀明陛下即可下旨,临行前贾谊这老头偏要来看看终南山书院,其实哪里是贾谊想看,一群初出茅庐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有何可看的,不过是有人这几天害了相思病,吃不好、睡不好,还整日闹脾气,没办法打听了那袁家小姐在终南山书院里读书,这才大老远跑上来,累散架了这一把老骨头。
  “堂中在辩何题”袁仲听着堂中争论激烈,便问向书童道,
  “禀院首,是您月于前留下的题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何解?”
  “不知刚才发言的是那位是何人”贾谊问向袁仲,这终南山书院果然卧虎藏龙,有这般才子若收入朝廷,必能成就一番事业,将来不是封疆大吏就是镇守一方啊!
  “禀大人,是崔梁公子”小书童忙道,“奴才这就进去回禀”
  “不,咱们在这听听再说”贾谊显然对这位崔公子起了兴致,
  又听到堂中那个声音有道:“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者则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是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贾谊满意的点了点头,暗想:嗯,不错不错,假以时日必成大器啊。
  “不才倒是有不同的看法,立心、立命、继绝学、开太平无一不要求学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者治其国,治其国者先齐家,齐家者需修其身,身不正何以齐家,家宅不宁何以治国。”又一个声音响起
  “不知这又是何人呐!唉唉,候爷,您怎么往里闯呐!”贾谊看着慕容南往里冲,彻底绷不住了,这小祖宗可千万不能坏事啊!
  转身进门,便看见两个人影立于堂前,相对而立,堂下的学子分立两侧,窃窃私语颇为赞同,任谁看了都要道声:好一双才子佳人。
  慕容南刚进门便看见此情此景,立刻上前,将两人分开,“你们在干什么”
  贾谊看着小候爷一副自家妇人红杏出墙的样子,满是头疼。
  “快下去,哪里来的无礼之徒,打扰我们听辨论。”台下的学子们看着这个登堂入室之人,
  慕容南看着眼前朝思暮想的人,几天了,自己想尽办法都见不到她,刚一见面却看见她在和一个男人相对而立,两人还颇为般配,一步上前抓住,忙道:“你是爷的救命恩人,爷找了你几日了,若不是贾老头拦着,我早见到你了”
  “候爷请放手!”袁朝节看着眼见这位养尊处优的小候爷,有些无奈,自己当初救他还救成了麻烦。
  慕容南看着眼前的女子,台下又有一群学子叫嚷着,“哪里来的无礼之徒!还不快下去!”
  “就是!”“快下去!快下去吧!”
  听着台下学子叫嚷,一时不耐烦,一把抓住袁朝节,一个起身抱着她跃出了窗外,几个凌波微步直上山顶,江南的三月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山顶上的风景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你你为何如此”袁朝节活了十五年了,平时见的公子小哥哪个不是彬彬有礼、举止有度,从没见过这样的人。
  “他们太聒噪了,我想和你说句话”
  “小候爷有什么话,赶紧说,”
  “我就要回京了,你的救命之恩我无法报了。”
  “小候爷,当初朝节救你不是为了图报,而是你身份尊贵,若你在江南出了事,整个江南都不得安宁,”
  “这是你救我的原因吗?”
  “是,若候爷没其他事,我就先告辞了,”
  “这么高的山,凭你自己下不去的”
  “笑话,我三岁就在这山上跑了,啊”袁朝节刚一转身个,一个不注意被路边的枯木绊住了脚,倒在了一旁的石头上。
  “怎么了,你没事吧”
  “我可能摔到腿了”
  “你先不要动”一边说着一边将袁朝节抱起,准备带她下山,
  “我带你下山”
  轰隆隆几个电闪雷鸣,山上的雨来的很快,慕容南抱着袁朝节快步走进一个山洞里,暂时避雨,雨虽不大,但足以湿透两人的衣服。
  “现在下不去山了。”袁朝节看着眼前的男子,与江南的风流公子不同,身高迤逦古铜色肤色,鼻梁高挺,一双桃花眼长的甚是好看,若不是听祖父说起他在平城时的荒唐事,倒也像是书里写的英雄人物,“父亲会派人上山寻我们,我们只要在山洞里待着,等他们来就好了。”
  “你的脚让我看看。”慕容南有些愧疚,自己本想和她说几句话,却令她受了伤,还淋了雨。
  “不用了,男女终是有别,应该是扭到了”自己同学院的学子们虽一同读书习字,但都守礼教。
  “哦!那我去生火,你衣服湿透了。”
  山中的夜又黑又冷山洞里火光暖暖的,映着火光两个身影相交,相顾无言但其中又有些什么在默默升温,雨一直淅淅沥沥,两个性格迥异的男女,一个本是平城的世家之子衣食无忧,一个是南地的书香之女,在这个夜里有了一生的羁绊。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