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4章 小心
他还年轻呢,只要不犯事儿,再干个一二十年不成问题,一二十年后的事儿一二十年再说吧。
刘太医低头应了下来,心里悄悄松了一口气,这样也好,他也算是提醒了。
事后再有人因此事提起什么话来,萧院正应当不会对周满有别的想法。
刘太医隐隐觉得自己亏了,这个亲家结的,怎么他孙女还没嫁过去他就已经给周满操心这些了?
满宝在腊月的寒风中抱了一堆册子回崇文馆,路途之遥远让她无比的想念科科的空间。
要不是还顾忌着来往宫人的目光和回到崇文馆后不好拿出来,她都想把怀里的东西塞空间里去了。
她只能一路跟科科念叨,以此忘却怀中沉重的资料,等回到崇文馆,满宝胳膊都快要抬不起来了。
白善他们刚考完试,这两天正好没事,不过是领了孔祭酒的任务,替崇文馆的书楼整理书籍罢了。
俩人很干脆的把活儿都托给了殷或和封宗平等人,然后过来帮周满。
看到她抱回来这么多册子,便拿起一册翻了翻后问:“这么多东西?两天的时间能看完写完吗?”
满宝揉了揉手道:“别看多,其实需要查阅的就几册而已,我都知道在哪儿,一会儿给你们找出来。”
她道:“之所以带这么多过来,是因为先生说有备无患,预防写到一半忘了什么又要去太医院里查找,从这儿到太医院可也不近。”
满宝叹息道:“本来这些东西一直是放在崇文馆这边的,要不是萧院正带回去,我查找还是很方便的。”
满宝帮他们将重要的那几册资料都找出来,其他的就暂且堆在了一旁。
白善一边翻一边问,“这些都要你写吗?萧院正的折子上写什么?重复报到不好吧?”
满宝刚想说些什么,察觉到屋里有人看她,便扭头看去,见不远处坐着的崇文馆众编撰,她便改口道:“萧院正身体不适,让我先写着。”
她没说一定要自己做报告,后儿再说呗,萧院正要是真的不上朝了她再说。
白善闻言抬头看了她一眼,点了点头后道:“那我和二郎帮你把用到的资料抄录下来。”
满宝点头。
她心里还记挂着一个问题——萧院正装病不上大朝会的问题,但书楼里有不少人,所以她不好意思开口请教白善。
她往外看了眼,迟疑着是不是要去找一趟先生。
白善看了她一眼,似乎察觉到她的想法,便道:“先生正给太子上小课呢。”
满宝便泄气,那算了,还是等晚一些,太子走了以后再说吧。
白善则拉了她的手道:“我们去食堂里买些吃的,二郎你先整理。”
白二郎正弯腰把边上的火盆搬到自己脚边,好让自己暖和些,闻言只略略抬了抬头就挥手道:“快走吧,快走吧。”
白善就拉了满宝出去,“你想吃什么点心?”
三人都处于正在长身体的年纪,或许是用脑过多,三人饿得也很快,属于吃多少都不会胖的人。
满宝道:“什么都行,红枣糕,桂花糕,栗子糕,饭团子都行。”
“那就都来一些吧,”白善牵着她的手走远了以后才问道:“你找先生干嘛?”
“有个问题要问。”满宝把萧院正宁愿装病也不上大朝会的事儿说了,她道:“总觉着怪怪的。”
白善也觉着怪怪的,想了想后道:“我听人说,年末年首两场大朝会,一场是在正月初一,文武百官一大早便进宫贺喜,陛下颁年号,事后陛下还会宴请百官;年末一场则在封印之前,主要是三省六部还有京畿两县的汇报,这不是正常的吗,为何要躲?”
满宝:“所以我才觉着怪呢。”
白善也想不明白,于是决定稍晚些和她一块儿去找先生。
到了食堂,他们找到专门照顾他们的内侍,给了他一角银子后道:“去厨房给我们买些糕点来,什么红枣糕、桂花糕、栗子糕都行,饭团也可以。直接送到书楼去。”
满宝:……
内侍接了银子立即笑着应下,然后飞奔着去了。
白善和满宝笑道:“走吧。”
白二郎见俩人不过一刻钟的功夫又手牵着手回来了,就忍不住撇了撇嘴,哼,想出去谈风月就谈风月呗,偏找借口说定吃的。
书楼外面就蹲着好几个听吩咐的内侍,随手一招就可以把他们叫过来吩咐,哪儿用得着专门跑到食堂去找人?
书楼里的其他侍讲和编撰们也都是这么认为的,纷纷觉得太子殿下就应该出一个新规,比如,未婚夫妻不能同馆做事,夫妻也不能!
对于太医署的事儿,白善和白二郎了解得还真不少,先不说太医署本就是三人共同的点子,就说在建造太医署的过程中,他们没少被太医署和杨和书借调过去计算一些数据,加上满宝,他们对太医署的了解只怕比一般的太医还要熟。
而且提纲他们都提前写好了,这会儿只需要在几册资料里摘抄一些东西下来交给满宝。
而满宝更是了然于心,已经开始写关于太医署书籍编撰的折子,等她写完这部分折子,白善他们的资料也找得差不多了。
三人一边写写看看,一边吃东西,很快就把厨房里送来的三碟点心全吃了。
可惜也没觉得怎么饱,三人见时间不早了,便一抹嘴巴将东西收起来决定去吃晚食。
满宝招呼俩人把东西都抱上,和她一起回她的房间去。
白二郎一边抱着一垒资料一边抱怨,“为什么非得放你房间,就不能放书楼里吗?”
满宝道:“刘太医给我做了担保呢,我丢了东西就丢了,连累人就不好了,赶紧的。”
白二郎就和白善帮着把东西搬回她屋里,满宝等他们转身出去时,很干脆的把才堆到桌子上的资料全收到空间里去了,然后才出门和他们去找先生。
“先生这会儿下课了吗?”白二郎道:“我总觉得现在先生给太子讲小课的时间越来越长了。”。
“这是好事儿,说明太子能听进去先生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