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炼己存真

  结束完早晨的修行,那边做早课的师兄们也结束了修行,大家聚在斋堂一起吃早饭。四师兄黄天谷一早都没见谢言跟大师兄,心中好奇劲又上来了,吃饭的时候,凑到谢言身边好奇问道:“你跟大师兄一早上干嘛去了,早课的时候怎么没见你们俩”。
  谢言现在有点怕这位师兄的碎嘴,不敢看他,低头说道:“我和师兄爬山修行去了”。
  黄天谷听说我跟大师兄一大早是去爬山不禁眼前一亮,“爬山这么好玩的事情怎么没叫我,明天我跟你们一块儿去”。
  旁边的大师兄听后瞪了他一眼,说道:“你给我老老实实做早课,爬什么山”。
  黄天谷委屈道:“凭什么你跟小师弟能去,我不能去啊。大师兄,我被师傅禁足,可好久没出去看看了”。
  大师兄道:“谁叫你不好好修行,整天净想着玩,想出去啊,等你哪天修出内丹再说吧”。
  黄天谷听大师兄谈到修为就语塞了,瘪了瘪嘴,低头喝粥
  饭后,谢言被三师兄叫去朝真阁。
  静室内,两人相对而坐,三师兄白玉蟾问谢言:“你之前可有读书识字?”
  谢言回道之前上过几年私塾,学过一些蒙学。
  白玉蟾点头道:“如此甚好,我们修道之人,不能单单只学自家经典,闭门造车。你可知道舍去儒释道三教,这世间还有有多少教派,为何他们能存在且有信教者追随。这世间的道理太大太多,穷尽一生也难窥其一二。我们要尽可能多的接触其他家优秀的知识理念,多学习多容纳,开阔眼界,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这样才能早日得道”。
  “师傅让你跟大师兄学习练气吐纳,这还不够,今日起你便随我学习诸教经典。另外诗词书画也要拿起来,一来可以陶冶情操,为烦闷的修行增添乐趣;二来若你日后下山入世,这些也都是能用得到的”,白玉蟾谆谆教诲道。
  谢言明白三师兄的良苦用心,点头称是。
  三师兄白玉蟾自小博览群经,无书不读。又擅书法,篆、隶、草皆精,其草书如龙蛇飞动;画技亦高,特长竹石、人物,所画梅竹、人物形象逼真;又工于诗词,文词清亮高绝。有如此名师,谢言自然能学到很多,再加上他自小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一段时间学习下来倒也颇令白玉蟾感到满意。只是这位白师兄教学时规矩甚严,谢言若稍有走神或是没用心练习,就要被他用戒尺打手心。所以小时候的谢言对白玉蟾虽然尊敬但还是敬畏偏多,不像大师兄那样相处起来随意。
  就这样,谢言每日清晨随大师兄爬山锻炼、练气吐纳。早饭后跟白玉蟾读书念经,学习诗词书画。傍晚又要对着落日吐纳呼吸。晚饭后随众师兄做晚课,诵读经书,全部结束后才回房睡觉。一天的日子过得忙碌又充实,只是偶尔会想念山脚亭花村的秋姨,做梦会梦到娘亲和印象模糊的父亲。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谢言在观中已经呆了三月有余,这段日子他收获很大,无论是练气吐纳还是学习经典都进步神速。跟随大师兄学习诸教经典、诗词书画快是因为他自小便聪慧,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再加上足够勤勉,时间长了,自然能够博闻强识。而练气吐纳进境快主要还得归功于他口窍以开,能为刚开始的修行之路节省不少功夫。
  谢言打小生下来便因口窍滞塞,口不能语。六岁的时候母亲突然离世,使他悲痛欲绝又无法像常人那般通过哭喊发泄出来。过于悲伤的情绪,使他气血逆行,憋到极致。若是按照常理,他早已经脉充血过度,爆裂而亡,然他福源深厚,不仅没死,反而借着气血冲击之力,侥幸通了口窍。
  口窍为之一,九窍又是人体接收天地精气,与天地交感之处,也是人体排泄废物的出口。若是得道之人,不食五谷,通体无垢,便可控制控制人体九窍,只吸纳天地精气而不排,久而久之,修为愈涨。修道必修九窍,若能使九窍相通,便可使感官互用,甚至不用感官而能知能见外界事物,这种境界与天人合一极为相似。在先秦典籍《列子·黄帝篇》中也有叙述,说的是列子学道九年后之悟道境界,耳目口鼻无不同。
  谢言通了口窍便能初步感应天地精气的存在,再配合呼吸吐纳之法,渐渐地就能感应自身炁机。而每天日出日落之时都是天地精气最为充沛的时候。因为日出是为阴气下降,为阳气上升;日落是为阳气下降,阴气上升,每当这两个时间段都是人体最容易接收感应天地精气的时候。谢言在大师兄的教导下,每天在日出日落之时吐纳呼吸,这便是修行第一步道术筑基的修行方式。
  一日傍晚,红日西坠,谢言跌坐于女梭溪畔,神观于玄,也就是眼观鼻鼻观心。玄之一字可概为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人体之中其实也有玄位,即是两鼻孔外人中穴上方这一区域,这里是阴阳交接,天人合一之所。此时得他呼吸绵绵,若存若亡,无思无虑,飘飘欲仙,恍恍惚惚。慢慢的在他脑海中有一点灵光浮现,如梦似幻,触摸不及,这不正是元神!
  在紫阳真人张伯端所著的《青华秘文》中有云,曰“元神见而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矣”。此刻的谢言元神初显,带来四周的天地精气疯狂的往他身边涌去,又经过口鼻纳入体内。体内原本微弱的气流被狂涌而入的天地精气催动,慢慢的加速转流动起来,速度越来越快,绕着周天运转。他神观于玄、虚寂恒诚,体内疯狂运转的天地精气每转过一圈都会化成一滴人体元精,如雨水般润入腹下丹田。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黑暗的地平线吞下最后一点血红之时。谢言缓缓睁开了双眼,眼中浮现一道淡淡的神光,如月华初上,慢慢消散,竟开了眼窍。
  大师兄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他身边,见谢言醒来,便坐到了他身边,笑着道:“常人便是整日静坐,也需二三年,积久益善,方能促开一窍。没想到小师弟你才修行短短三月便又开了一窍,当真天资卓绝啊!”
  谢言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脑袋,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刚刚发生了什么。只知刚刚打着打着坐竟好像要睡死过去,然后脑子里出现了一道光,再然后有什么东西从自己的口鼻涌入到身体里,感觉很舒服。醒来后感觉脑子很清新,看东西变得更加清楚了。再仔细一感应,发现那道光还淡淡的浮在自己脑海中,自己好像突然能看到自己的五脏六腑了。
  大师兄淡淡的笑道:“你刚刚的情况叫作扫除后天之习染,独露先天之真体;使识神退位,元神呈现;息断俗缘,退藏于密。这叫炼己存真,你已经跨过了修道的第一步了。接下来要继续努力,不可懈怠,走吧,开饭了!”
  夕阳的余晖被最后吞没,整个天地陷入寂静当中;当一天的繁杂都归于平静,桐柏观的夜晚显得格外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