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墨入沧海

  封诚来到了一座叫做宣城的地方,走路对于自己体内肆虐的内力很有帮助,会让他们平静。封诚打算在宣城停下,因为他看见了一则告示的缘故。
  “聘
  千金易得,良师难求。小儿顽劣,然不食则饥,不学则愚。今寻良师规束,但求知礼节荣辱,修身齐家,不奢治国平天下。遂求贤若渴,不使野有遗漏,凡有志者,皆可往河西李氏应聘。”
  走下去是没有办法融入这个世界的,停下来才可以。这是缘分,封诚揭下告示,准备应聘这个老师的岗位。
  河西李氏很好找,这可算是宣城最有实力的几家之一了。李家祖上便是朝中高官,官至礼部侍郎,归野后在宣城养老。河西李氏便是这一脉。现在李氏两兄弟,一个淮滨知府,一个就是我们宣城李氏,家中良田千顷,商铺无数,算是宣城数一数二的大亨。膝下仅有一子,年方十三,骄横跋扈,文科却没先生愿意教,很是令李林头疼。
  封诚到了李府,向管家告知来意,管家见一这么年轻的人前来应聘,并没有做出任何轻视怠慢之举,可见家教渊源,令封诚稍安。管家略微与其交谈几句,问一些常见问题,封诚只说自己师父志不在仕途,无意扬名天下,自己也是,游历至此,甚喜此地风土人情,于是前来一试。
  管家请其稍坐,前去禀告家主。
  不久,他便被带到会客厅,见到了学生家长,一个四十多岁沉稳内敛的男人,相貌普通,确不易被人轻视。
  “听管家李荣讲,先生自外地来游历自此?”
  “是的,听闻府上公子欲寻先生,某虽不才,但也算度过千卷书行过千里路,故且来一试”
  “哦,那先生打算如何教,教什么?”
  “那要看大人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了”稍微停顿,封诚说道“不过在下跟随师父多年,对于教授别人也只学到四个字”
  “哦?”
  “因材施教”
  “先生大才!”李林赞道,一句话把封诚和他虚构出来的老师都夸进去了。“只是小儿顽劣,之前也找过多名先生,终未能善终,先生何解?”
  “那令公子必然聪明伶俐,倒也不必矫枉过正,须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需知是非对错,将来必是不世之才”
  “好一个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先生果然大才,小儿便劳烦先生代为管教了,不知先生何时开始开始?”
  “那便三日后吧,三人之后,在下前来贵府报道”
  “有劳先生,我即可让管家给先生在府上安排好住的地方,如有特殊需要,跟管家提出便是。”
  “有劳了,照旧即可,既然如此,在下三日后前来府上报道,这就先行告退了”
  “先生不用过饭再走?”
  “不必了,大人贵人事多,小生就不叨扰了,在下告退”
  封诚之所以着急走并约定三日后再来上班,就是既然已经应聘上了,自己接下来就要先打听打听李公子的行事德行,毕竟换过好多先生的主,就相当于后世换过N多学校的问题学生,虽然揭榜就知道这个小孩肯定不好相处,不然也不至于贴告示求老师,知己知彼方百战不殆,自己连对方什么情况一点都不知道,那就太被动了。
  大妈们永远都是邻里之间小道消息的一手货源,而且容易打动。在付出一点水果的代价下,封诚很快就打听到了想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