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救人

  有了昨天事件的血腥警示,码头并未发生大的骚乱,让张舟放心不少。但闻讯而至的流民越来越多,形势越发紧迫。
  天过晌午,已经运走了六十多船。张舟谢过邱俊的辛苦后,跟随胡过海赶往莲蓬岛!
  行至湖心时,张舟遇到了京都水军的船队,估计能有百艘,满载装备整齐的士兵,应该是去往通州的禁军,喊话得到回应,得知是后殿禁军。
  张舟有些怅然,他知道这些船还要回京都,可是绝对不会帮着自己转运难民,那可是贻误军机的大罪,没有人会担这个风险,也只能望船兴叹!
  胡过海已经顾不得,日后该如何在南十州自处了,直接拉下脸皮,生拉硬拽的,把躲在莲蓬岛和周边各州的,近三百名富商大户,都聚集在莲蓬岛的一座大祠堂内!时间太紧,如果不是很多人都在莲蓬岛,也根本聚不齐这么多人。
  张舟来到大祠堂,也没有时间和这些人客套寒暄,直接分开人群,来到中间位置,跳到一个桌子上。
  “本人张舟,御封的九州侯!当前的事态,想必各位都知道!情况紧急,态势恶劣,刻不容缓,我也不多说废话!今天找大家前来,就是希望各位能应帝国之需,慷慨解囊!对百万流民,伸以援手!”
  “侯爷,我听说朝堂并没有下旨意,要求我们做什么吧?”
  张舟看了一眼说话的人,看其左右陪衬的架势,应该是比较有地位的人物。
  张舟抱拳解释道:“旨意应该就在路上,情况紧急,还望大家这个时候,不要计较这些!相信朝堂日后也不会忘记各位的付出!”
  但是这些人的反应,似乎很麻木。
  “侯爷,你要船,我们已经给了,别的也帮不上什么了!”
  “各位,南十州何等富足,不需要我张舟过多表述!目前只有百多条船,远远不能解决问题!如果你们觉得怕吃亏,我张舟在这里保证,日后我一定会尽力补偿各位的损失!更何况你们各位在苏州应该都有产业,一旦事态控制不住,你们的损失也绝对不小!这个时候还希望大家同心协力,共渡难关!另外,除了需要船只上的支援以外,还希望大家捐献出一些粮食,供灾民应急之用!”
  下面的人开始窃窃私语,有不少点头认可张舟说法的,但仍有不少死硬分子。
  “侯爷,我们这些人,虽然不差那点钱,可是粮食的确不多了,恐怕无能为力!”
  还是那个人发话,张舟强压心头怒意。
  “这位朋友!国难当头,还希望以大局为重!你如果确实没有,我也不会强迫你如何,但请你不要说话!”
  “难道有困难还不让说?你让我们来,不就是摆明了要强迫我们吗?”
  张舟再无耐性,目光冷冷的看着那人,突然道:“不知道这位大人物如何称呼!”
  “我可不是什么大人物,小人蒋豪!庆州……”
  张舟举手止住他继续自我介绍!冷笑道:“蒋豪,有通贼的嫌疑,有乱我大唐南十州的恶行!来人啊!拿下!”
  闻言的二牛,粗鲁的拨开人群,几步走到蒋豪面前。
  蒋豪还在惊愕张舟的那番话时,就看见一个熊一样的身影出现在眼前,刚想说“你想做什么?”,就被二牛的大手一把抓住了脖领子,像小鸡一样被拎了起来,然后只听二牛吼了一句“去你妈的!”,蒋豪整个人,越过人群头顶,朝着门口方向就飞了出去,“轰”的一声,身躯砸在地面上,腿蹬了两下,再无动静,估计没被摔死也差不多了!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还没有缓过味来,就听见张舟一字一句的冰冷说道:“都别给我废话!你们也把消息给我带回去,转告那些没来的!我,张舟就在苏州码头等着,凡是南十州有名有姓的大户,一个一个来,必须满船粮食,给我运到码头去,明日日落为限!到时候,名单上没有出现的南十州大户,我会挨家逐户的进行拜访!今年南十州少缴的税银,就从这些人的财产中出了!”
  话完跳下桌子走向门口,在门口再次回头道:“记住,五十人以上的船舫、不管载人的,还是装货的,我都要了!你们有不信邪的,就来试一试本侯的手段!看看本侯能不能让你们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西南诸州,氏族的影响力极大。在很多人眼里,氏族长老才是他们的“皇帝”,这些历史悠久的古老氏族,操控着人口众多的族民,占有最好的土地,拥有惊人的财富,在各州都有着绝对的话语权,长老不发话,所有政令屁都不是!
  其它州的氏族力量,相对比较分散,还好一些。而乌州,建国时就是乌性氏族的天下,只是后来一家分成了现在的五家,都姓乌。虽然不能像司马家族那么霸气,但他们仍然掌控着地方的话语权。
  牟林绞尽脑汁才和这些氏族搞好关系,得以把乌州极好的发展起来,挤入南十州行列,说明其做事手段和治理能力都非比寻常。
  可是此刻的牟林却一脸悲戚。
  为了乌州,他也算呕心沥血,十多年来,他以朋友一样的相处方式,得到了氏族的信任,彼此合作默契,使得乌州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今天这样的结局!那些氏族不管出于何种目的救了自己,却也是毁了自己,通敌谋反,自己就是跳进颍州湖也洗不清了!
  不用看,他也猜想到乌州现在是个什么样的局面!兵荒马乱,一片狼藉,想到这些更让他心如死灰!
  坐在他对面的乌慕容,是乌氏一个分支的长老,也是整个乌州氏族的代表人物。此刻面有愧疚的望着牟林,轻声道:“大人,事已至此!我们也只能想办法,尽量的做一些补救措施,来减少氏族的损失了!”
  牟林长叹一声,没有说话。乌慕容继续道:“我们相识十多年,也算相知一场!从你到乌州做官以来,乌某一直鼎力相助,并不曾亏欠过大人!这次或许是我们行事冲动了,但也的确是不甘心你如此受辱!”
  牟林看看乌慕容,苦笑道:“慕容长老,这些话不需要多说,牟某心里自然有数!如果我猜的没错,朝堂方面应该已经大军压境了吧!”
  乌慕容有些尴尬的点点头。
  牟林绝对不是迂腐之辈,流寇再如何势大,最后也只有死路一条。那么,眼下的形势,就需要氏族做出决断了。舞阳之败必然会追责,指挥失误固然是一方面,但是有人策应匪寇才是关键!
  乌州氏族所做的一切事实,已经是板上钉钉,罪责难逃!但那么对外的说法却可以有两种,一是在牟林暗示下,氏族才有此行为!二是氏族自己所为!牟林就算是猪,也知道氏族会怎么样选择!不过牟林并没有说破,也没有恨怨!事到如今怨恨没有任何意义,自古喊冤叫屈的人还少吗?反而,想通了其中要害的牟林,有了几分轻松。
  “我不要求别的,我的妻儿希望你能好好照料!”
  此话一出,纵然老练精明的乌慕容也心里一酸,如果当初不是冲动,如果眼下不是为了成千上万的族人考虑,他也断不会走出这一步,情难自禁,有些哽咽,只能点点头却说不出一个字。
  牟林一笑道:“我知道你把我当成朋友,不然你也不会亲自来见我,这就足够了!”
  话完牟林从靴筒里取出一个,被布层层包裹着的小物件,打开布裹,里面是一个黑檀小木牌。把玩时间太久的原因,爆浆极好,很有油润光泽。
  牟林把木牌递给乌慕容道:“这是你父亲给我的,现在还给你,他当初让我好好对待乌家氏族,我也算信守承诺了!”
  乌慕容潜意识的站起身接了物件,擦擦眼睛,仔细观看。
  “这,这是我族的图腾信物!怎么会在你这里?”
  “二十多年前,我救过你父亲一命,后来我到乌州,得以与你父亲重逢再遇,这是他临终前给我的!”
  “那你为什么不早些拿出来?”
  “我不想让你为了报恩,才把我当成朋友!”
  乌慕容看着手里的牌子,怔怔出神,呆滞许久才轻声说道:“你的夫人和孩子,早就离开乌州,我们也找不到!今晚,会有人护送你出城,兵荒马乱的,你如何不知所踪,我们并不知情!大人,我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
  牟林想不到他会这样,一时也不知道如何作答!
  乌慕容继续道:“大人还愿意认我这个朋友,就足够了!是我乌慕容愧对了朋友二字!以前与你接触,和你是乌州的府政主官不无关系,从今日起,我不会再辜负朋友二字!”
  随着第一船粮食运到了苏州码头,张舟又在飞蛟帮手里借来大批人手,专门负责开设粥场。他把粥场设在刑捕衙门附近,多少可以分担一下码头上的人群压力。随着可以乘船离开的消息传播越广,聚集到码头的人也越来越多,让码头的压力极大。
  邱俊这些天也熬的两眼通红,举着灯笼,走到在粥场进行指挥调度的张舟身边。
  “侯爷,你休息一下吧!”
  张舟摇摇头,声音沙哑道:“不放心啊!流民现在看见粮食就和疯了似得,白天在运粮过程中就冲突了好几次。有些事我考虑不周,也想不到,只能现场观察、了解,真怕一个应对不及,就会出了大事!”
  “侯爷,有些事也没有办法!流民太多了,城里曾有几个大户打算赈济,结果直接就被哄抢了!听说现在城外要好一些,有那些僧人出面,局面还能控制,城里是没有人敢放粮的!”
  “苏州府政衙门就没有组织过放粮吗?”
  显然到了这地步,邱俊也不想隐瞒什么。
  “侯爷有所不知,这些年也不曾有过这样的事,官仓里面的粮食都是那些粮商的,用来应对一下检查而已,其实早就空了!”
  对此张舟也只能一叹,前世就有过这样的事,在眼下这个时代,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现在巡城的人员不够,只能让一些帮会出面,帮着维持秩序,这些还靠邱大人多多费心了!”
  邱俊点点头。
  夜里很冷。
  大街上,到处都是流民,蜷缩在可以避风的处所,依偎在一起取暖,争取熬过这难捱的夜晚。
  张舟带着二牛和杨小郎在街上缓慢步行。已经看到好几个熬不住饥寒而横死街头的流民。饥饿、寒冷、疾病,无时不刻在这些流民中巡游,捡取生命。
  当初大唐最为繁华,号称“满城通明夜不歇”的苏州,如今暗夜漆漆,惨不忍睹。
  张舟感觉步履沉重之极。这时传来阵阵哭声,是一个孩子的啼哭,寻声望去,是从路边一个阴暗角落里传出。张舟连忙跑过去查看,是一个重病的母亲,已经断了呼吸,怀里一个只有两三岁大的孩子,在深夜中失去母亲最后体温的庇护,感知到发生了什么,拉着妈妈的衣襟,哭喊着“妈妈”,张舟抱起孩子,一时间情绪再也控制不住,泪如雨下。
  随着各处支援的粮食进入苏州,极大缓解了苏州局势的紧张,可以让张舟不再那么焦虑。各州的运船又来了三百多条,目前为止已经从苏州接走了三万多女人和孩子。可初步统计,这只占苏州难民中女人孩子的一半还不到。
  但毕竟有了粮食,局势不再那么紧迫!虽然也发生了不少流民偷劫之事!都被雷霆手段及时进行了镇压,没有引发大的动荡,造成严重后果!
  张舟又从飞蛟帮手里借了近千人,分别在苏州、惠州开辟几个粥厂,把征集的粮食分去一半用以赈济惠州,惠州的难民要比苏州还多一些。但张舟已无能为力!
  所有州府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张舟的私下分担灾民的请求!在应州一带,有不少人企图渡过澜江到应州求生,澜江本就宽阔流急,临时制造的船筏安全性又极差,加上人为阻拦,船翻人亡的事每天都在上演!
  张舟来这里,已经是第十三天,第一批船队已经返回了莲花湖,开始了第二次周转!
  从飞子汇报中得知,关玉娘已经命令陈朝英的商队,经陆路全力在颖州接收流民,估计可以接收一万多人。现在的河州,所有衙门和各行各界都运作起来,寻常百姓也大力参与,出钱出力,协助九州商业在河州码头和州城之间,建造大批的拼制木房,按计划十二月底,可以建成供七八万人入住的规模,并全力筹备过冬的棉衣、棉被、木炭、食物等物品……
  听到这些,张舟却丝毫开心不起来,因为寒冬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