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莫名其妙的混战

  项离领着一千游骑出关,还没有跑出去多远,就迎面遇到了狐裘男子的一千骑军,双方显然都没有想到,会在此时此刻,遭遇到这么多敌人。
  华达鲁第一个想法,就是大唐知道自己的行踪了,不然,就算有一百个理由,也不可能出动这么多游骑。
  华达鲁并不是害怕,他一生戎马还不至于胆小到那种程度,今天他来的目的,是要亲眼观察一下拒北关的情况,但并不想在拒北关下惹出什么动静,更不想亲自领人与对方大战一场。
  项离看到这么多北燕骑兵,第一反应,就想到张舟是不是出事了?这么多敌人几乎跑到了自己的城关之下,究竟是为了什么?
  除了张舟出关这件事,一切都很正常。他在拒北关也呆了将近二十年,北燕这等规模的探关行为从未有过,而主将出关的情况,也是绝无仅有,这两个十几年都没有出现过的情况,今天同时发生,说没有内在联系,谁会相信?
  项离越想,心里越是懊恼不已。
  张舟十有八九是出意外了,那么今天就应该是自己最后一次领兵出关了!
  别想了,杀一个赚一个吧!
  双方短暂迟疑之后,大唐游骑在项离一马当先的带领下,根本就没有排兵布阵的前奏,率先发起了冲锋!
  华达鲁只说了一句:“拦住他们!”就转身而去。既然敌人查知了自己的动向,就更不能浪费时间的留在这里了!
  这支骑军是他的亲卫部队,战斗力和执行力在边境军中都是屈指可数的,当即分成两拨,五百人负责狙击大唐骑兵,五百人护送华达鲁撤离。
  ……
  张舒和不可能真的让尹、种两个副将跑着出去救人,但只有项离一支人马出去接应,也难以平复自己的担心,所以在项离出城后,城内马上开始了第二支游骑队伍的调拨聚集,准备随之出关。
  然而,毕竟是临时命令,加上非大战期间,也从未有过这么大规模的游骑调动,人马准备上不可能那么快,还没等准备齐备,从关外的空旷之中,就传来沸腾的喊杀之声。
  站在城头上的张舒和就是一愣!
  这个声音证明,战斗就发生在拒北关不远处,虽然无法判定具体原因,但身为边军主帅,他具备着强大的应对能力!
  “擂鼓备战!马上组织游骑出关,不管付出什么代价,也要把张舟这个王八蛋给我接回来!”
  不管张舟是不是自己找死,都不能让他死在关外,哪怕要赔上几千名士兵的性命,也要把人给弄出回来才行!因为,张舟绝对值得他张舒和投入这样的价码!
  ……
  同样惹大人物不开心的,不仅仅是张舟一个人,华达鲁也算一个。
  北燕皇帝,共有兄弟五人,名字以金木水火土序之。四王各镇守一方,老二萧辽木,也是诸王中实力最强的,负责镇守南边边境。
  北燕骑军明面上的精锐有五十万,其中帝国直属的二十八卫,总兵力就有近四十万,剩下十多万则是各王归属,其中南郡王萧辽木手里就占了七万。而实际上,北燕的兵力远远不止这些。各王暗中蓄积实力,招兵买马,总体数字甚至已经超过百万。
  地盘不如大唐辽阔,人口不如大唐稠密,但实际军队数量却要远远超过大唐,这也是大唐百年,数次攻伐北燕,都取得了战役的胜利,而最终却不能向北推进的主要原因。
  北燕东临大海;北接荒寒;西连草原;南拒大唐,毋庸置疑,只有大唐才是北燕的心头巨患,也是帝国防御的重中之重。
  不算相近的增援后备,仅压在边境线上的军队中,就有十支正规卫军,人数达二十万,还有南郡王的私属人马七万,明面上就有近三十万的军力。而实际上,萧辽木的私军数量,甚至已经超过边境正规卫军,堪称全国过半主力雄军,都汇聚于此。
  南郡王萧辽木名义上是整个边境军马的总指挥,而华达鲁则是他麾下私军的主帅。
  萧辽木已经提前打过招呼,这几天会来找华达鲁说些要事,而华达鲁却领着几千骑兵去了边境,说什么要亲自巡查,掌握真实情况,这让南王萧辽木心里多少有些不满。
  “王爷如此信任他,他却一再任性行事,老奴觉得这样的人,王爷应该适当敲打敲打才行!”一个锦衣玉带的老宦官轻声说道。
  萧辽木对这位相随相伴自己近四十年的老奴,没有露出一丝责怪的神色,而是耐心解释道:“狼比狗而言,贵在狼性!华达鲁就是一匹狼,约束太多反而不好!”
  老宦官也不见任何情绪的笑了笑。
  “王爷,恕老奴说句不中听的话,华达鲁再如何施展,也终究成不了完颜大赫那种人物的!而你对他的放纵,只能让他更加忘乎所以、自以为是!”
  “呵呵!这一点,本王的确是不能否认,自己没有皇兄那么好的运气,可以得到战神那样人物的辅佐,不过呢,战神已经是历史了,他的能力无人可以复制不假,但他毕竟不可能死而复生,再爬出来指挥一兵一卒了,自然也就复制不了后人的才华,那段属于他的传奇既然已经结束,不提也罢!”
  就在老宦官还想继续说些什么的时后,萧辽金就先一步转移了话题。
  “这么多年,本王也算是彻底看明白了,京都那里纷纷扰扰太多,指望着他们讨论出一个结果,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如果傻乎乎的等着天上掉馅饼,是没有任何机会的,所以呢,很多事都只能靠我们自己去努力争取,而我们现在总算是看到了一点希望,千万不能马虎大意、错失良机了!”
  老宦官微微点了点头,他非常明白“适可而止”的道理。
  “如果一切顺利,这的确是王爷的大好机会!”
  “是啊!只要拿下了拒北关,完成了皇兄多年以来的心愿,那几位也就只能是看着眼红,却无力回天了!”
  “据情报显示,东郡王那面最近小动作频频,要不要……”
  “当然要!他如果成功下海,得到利益的只能是他自己,对我们绝对没有好处,再说,多少年来的规矩怎么可以轻易改变呢?”
  “可是北郡王和西郡王,在这件事情上,态度已经有所缓和……”
  “哼,老三、老五在这方面的想法,是和我相同的,他们现在态度松缓,不过是想借此从我手里捞取些好处而已!但眼下大事为主,的确没有必要在这方面浪费精力,给他们点甜头,让他们帮我压制住老四的发展,还是很有必要的。”
  “老奴知道该怎么做了!”
  “现在粮草、军需方面准备的如何了?”
  “毕竟要避讳京都方面,一切都得暗中进行,加上这次雪灾又损失不小,所以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足备!”
  萧辽木的脸色沉了几分。
  “不杀他几个,好好警醒一下那些废物,他们就会偷懒耍滑,不肯努力做事!要知道,这种事机会难得、迟则生变,所以,留给我们准备的时间并不多,这方面以后就由你亲自盯着,务必要加快速度,以免耽搁影响了整个计划!”
  “那些人的确是尽心尽力了,王爷莫要生气,请王爷放心,老奴一定会把事情圆满解决!”
  萧辽木看了看老宦官,突然一笑。
  “你说你啊,本王下不了狠心的时候,你就能处置果断,而本王动了杀心时,你却又心软的不行!”
  “呵呵,老奴这可不是故意和王爷唱对台戏啊,其实正相反,老奴对王爷绝对是忠心耿耿!”
  “嗯,这话不假,这么多年来,为本王鞍前马后,真的是辛苦你了,!”萧辽木深有感触的说道。
  “有王爷这句话,老奴这辈子都值了!”
  ……
  “报!”帐外传来喊声。
  主仆二人各自归位,才让报事官进来。
  “什么事?”老宦官代为问道。
  “回禀王爷,华大帅出巡所带的其中一支千人队,在边境处遭遇了强敌,已经败回!”
  “那华达鲁呢?”
  “华大帅的情况还未知!”
  “什么?”萧辽木一下子站了起来,潜意识的看了看老奴。
  老宦官只是微微一愣,随既吩咐道:“马上命令范围二十里内的驻防骑军全部出动,务必把华达鲁给我安安全全的接回来!”
  报事官离开后,萧辽木不安的神色更浓。
  “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王爷不必着急,按双方最近的举动看,并没有大范围动兵的可能性,应该只是小规模冲突!”
  “可是小规模冲突,怎么会让一支千人队溃败?”
  老宦官沉思了一会儿,说道:“不如让老奴去边境看看吧!”
  “好好,但务必要平安回来!”
  老宦官微微一笑。
  “请王爷放心,大唐边军游骑那种角色,还伤不到老奴的身子骨!”
  ……
  随着第二拨游骑出城的,还有一支人马,人数并不多,只有三百余骑,而且骑跨的也多是临时找来的驽马。
  这些人并没有随着主力骑军跑多远,就停了下来。
  尹东山认真的看了看种合。
  “老三,你准备好了吗?”
  种合神情严肃的点了点头。
  “二哥,将军对你我有知遇之恩,这次如果将军真的出了什么意外,你我都难辞其咎,与其无法抬头做人,还不如死在这战场之上呢!”
  尹东山又看了看身后那些军卒,高声问道:“我在问你们一次,可曾想好了?现在回头还来得及!”
  身后这些军卒,基本都是临时组织拼凑的,而且大多数是步卒。他们十分清楚这次出城意味着什么。
  “尹副将,兄弟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绝无胆怯退缩之辈!”
  “是啊!能为将军拼杀一次,值了!”
  “两位将军只管指挥向前,兄弟们必然紧随其后!”
  “我等舍命也要救回将军……”
  一个个意志坚定,无有退缩。
  “二哥,你就说我们该怎么做吧!”
  具体谋划,尹东山要强于种合。
  尹东山看了看前方千骑卷踏烟雪的景象,略微想了一下后,说道。
  “我们这些人如果随着大部队走,能起到的作用,会极为有限,而私自行动去寻找将军,一旦遭遇敌人骑军,也能以讨到便宜!”
  “那该怎么办?总不能在这里等着吧!”
  “当然不是,这段时间,我没少向游骑了解关外的情况……”
  尹东山的确有些将才,张舟给他重任,他不仅尽职尽责与城关之内,对城外情况也主动了解,希望为以后做些准备。
  “……在此东行四十里,游骑游巡区域外,有一处新建的北燕军营,虽然游骑没有探出究竟,但我觉得其实并不简单,北燕根本没有理由在这里安营立寨的!”
  “二哥,咱们这次是要救将军,和北燕营地有什么关系?”
  “按我大胆推断,将军应该还没有落入敌手,那样的话,如果我们可以成功的分散北燕在此区域的军力,就能更好的保证将军的安全!”
  “你的意思是声东击西?”
  尹东山点了点头。
  “我们必须闹出一个让北燕惊动的大动静才行!”
  “听二哥的!”
  “兄弟们,留名祭奠塔的时候到了,跟我走啊!”
  三百余骑呼啸着向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