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对坐话禅

  洪水泛滥,火光滔天。猪八戒化成了水火,一齐覆盖向无数奔涌而来的猛兽。
  猛兽固然凶残,尖牙利爪。它们似乎无可匹敌,但水火无情,这自然衍生之物才是他们最大的天敌。
  笑面尊者似乎明白这一点,感知自己会落入下风,便立刻散去神通,道道黑色佛气凝成身形。
  猪八戒并没想到笑面尊者会如此干脆的收手,依然呈不可阻挡之势向前涌去。
  笑面尊者凝实眸光,扫视前方滔滔而来的水火,他在找什么。
  那边的掌灯连连惊呼,虽说猪八戒与笑面尊者交手的场地并不大,可那种“势”让掌灯觉得整个世间都在遭受重创。
  “找到了!”笑面尊者此时咧开了嘴,黑气涌动之间变化成一名武将,手持长戟。
  “呔!”武将闷哼一声,手里一抬将那长戟朝着水火相接之处刺去。
  “噗嗤!”轻响传出,水火迸散,一道身形显露而出。
  掌灯握住嘴,打眼一瞧,那道身影却不是猪八戒,而是一个美人。
  “大王!”美人轻唤出声,眸子里水波闪烁,面容转换之间将那眷恋、不甘、疼痛演绎得淋漓尽致。
  武将不为所动,手中的长戟再次向前推出几分。
  “君不见,白马西风落阳处;卿不念,鸳枕鸯被同眠榻而今”美人念起诗词,只因疼痛非常又止住了说话。
  掌灯听后,恍惚起来,仿佛看见那凄凉之处立着一位身着红衣的美人,她凭栏而望。在那夕阳沉寂之处,一位武将披盔戴甲,胯下一匹嘶吼如龙吟的白马。他回首,可他的目光并没有将美人看在眼里。他的目光中满是家国,满是臣民。
  美人摇步回到寝宫,却也没有睡下,独倚红楼看着床榻。红枕绣被,刺着成双的鸳鸯,她不敢去碰,怕那丝滑的触感化作余温,化作缠绵
  “而今独身倚红楼,暖阁绣闺何其陋。日日思君不见君,只问君心何其归。”美人的泪水浸湿了胭脂,像是血泪一般。
  那武将终于动容了,手掌缓缓的松开了长戟
  “啊”掌灯目瞪口呆,那武将不是笑面尊者所化吗?那美人不是猪八戒所化吗?怎么还能够被相互影响
  掌灯想不通,孙悟空出声解释道“佛气与神力并不相同,乃是一种欲念,只是凭心依念而行。佛气的战力并不强,却能够勾动起深处的念想。”
  “也就是说”掌灯接话道“能够影响人的心神?”
  “嗯”孙悟空沉吟一会,道“也可以这么说,不过俺老孙不喜欢,那种东西太过虚无。”
  “猪天蓬的这位美人可真是入骨三分啊!”掌灯看着那位跪坐在虚空中的美人,心神也是一荡。
  “你要说美人的话,他还真是行家!哈哈哈哈!”孙悟空的笑声似乎并不像听上去那么痛快。
  就在武将即将松开长戟之时,双眼猛然一睁,数股黑色气息从宽大的红袍之下荡出,手中的长戟毫不犹豫的刺穿了美人。
  “啊!!!”美人死心的娇喝一声,眼中的眷恋忽而转成了恶毒,“好狠心的大王!好狠心的大王!”
  美人说话之间已然散成几团黑雾,黑雾带着鬼脸与嘶吼,顺着长戟绕上了武将的脖颈
  唐三藏与苦面尊者并没有多么用心的在比试,都转头看向了猪八戒与笑面尊者。
  唐三藏与苦面尊者已交手多次,都是凭借着对于经文的感悟。可两人分不出胜负,因为不管是唐三藏还是苦面尊者,都是早已悟至大成。
  “没意思!没意思!”唐三藏往后退出一步,道“我们也来玩些好玩的?”
  唐三藏说话时,伸手指向半空中的美人和武将。
  苦面尊者犹豫一会儿,似乎觉得不该把生死玩成一场游戏。可那边的战局还真是吸引人啊
  苦面尊者还是点了点头,道“你想怎么玩?”
  “嗯”唐三藏思忖一会儿,盘腿坐在了地上,道“既然我二人都是学佛悟经之人,便以明悟为准。贫僧出题,你来答。怎么样?”
  “哼!”苦面尊者也是盘腿而坐,手上掐起捻花决。对于经文的感悟,苦面尊者有信心不输于任何人,尽管出题的是被三届誉为“三藏”的大法师。
  “掌灯!”唐三藏向着掌灯招了招手,“过来听佛了!”
  “啊?”掌灯听得很清楚,只是不明白到底什么意思。
  唐三藏并不解释,再次招了招手。
  “先来个简单的!嘿嘿”等掌灯捧着长明灯坐在旁边时,唐三藏开口了
  有一位禅师法号为“道瞒禅师”。一次,他在打坐时,忍不住朝佛像上唾了一口痰。
  他坐下的童子,见他很不以为然,急忙问道“老师!你为什么要把痰吐在佛像上面呢?”
  道瞒禅师咳嗽了两声,反问童子道“虚空之中,到处都有法身,可我忍不住要吐痰,你告诉我,我的痰往哪里里吐呢?”
  童子茫然不知。
  又一次,道瞒禅师用很不高兴的样子又朝虚空中吐了一口痰。
  童子又很不解地问他“老师!方才吐痰为什么要生气呢?”
  道瞒禅师解释说“我在这里打坐,这虚空之中的山河大地、森罗万象都显现在眼前,叫人觉得厌烦,所以我就忍不住要唾痰。”
  童子惊讶道“山河大地、森罗万象?!那可都是修行中的瑞相,可以说是好事,老师为什么要厌烦呢?”
  道瞒禅师说“就你来说固然是好事,可是对我而言却是很讨厌!”
  童子糊涂了“这是哪门子境界?”
  道瞒禅师答道“菩萨境界!”
  童子皱起了眉头,摇摇头表示不懂,“这种境界真令人难以懂得。”
  道瞒禅师说“因为你是人,不是菩萨。”
  童子再道“菩萨不是名为‘觉有情’吗?”
  道瞒禅师终于呵斥道“因为你是一个拘谨不觉的傻瓜,怎能称做‘觉有情?’”
  唐三藏说完,掌灯一脸懵然,只觉得那个道瞒禅师不讲道德,怎么能到处吐痰。
  “掌灯!”唐三藏瞥向掌灯,“你自己好好参悟一番,待尊者答不上来时你再作答!”
  掌灯慌了神,要是自己把刚才道瞒禅师不讲道德的想法说出来,唐三藏可能要在自己头上敲几个大包。
  “哼!”对坐的苦面尊者冷哼一声,直言道“这也只能算作一个道理,却算不得佛法。”
  “凡人只知尊敬佛像金身,其实并没有真正认识佛,因为佛的法身早已遍满虚空、充实法界。道瞒虽将痰吐在佛像身上,这表示他已经认识诸佛的法身已经无处不遍、无处不在了。此乃第一。”
  掌灯听着苦面尊者的话,只感觉面部僵硬。这些道理自己可悟不出来,就算能悟出来,也不知道要多长时间。
  “凡人坐禅之时,大都喜欢见到瑞相,以增加信心。而道瞒讨厌这些,这正表示他已灭除三界间的差别现象而归于平等,灭除人我对待而归于统一。那童子拘于俗见,难怪要被斥为不觉的傻瓜。此乃第二!”
  “好!不愧是尊者!”唐三藏拍起手掌来,开始思索下一个问题。
  掌灯呆愣愣的坐在一边,并不是因为苦面尊者说的道理有多么高深,而是在纠结一件事情。为何苦面尊者称那“道瞒禅师”为“道瞒”,而不以禅师作为尊称
  “看来这苦面尊者对自己相当有信心啊”掌灯只能感慨一番。
  “第二个问题!”唐三藏伸出了两根手指。
  苦面尊者听后嘴角微微一抽,他似乎有了些笑意,真是世所罕见呢!
  有两位禅者,他们走在一条泥泞的路上。
  走到一处浅滩时,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那里踯躅不前。原来是因为她穿着丝绸的长裙,使她无法跨步走过浅滩。
  “来吧!小姑娘,我背你过去。”师兄说罢,把少女背了起来。
  过了浅滩,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后和师弟继续前进。
  师弟跟在师兄后面,一路上心里不悦,但也默不作声。
  晚上,回到寺院,师弟忍不住了,对师兄说“我们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亲近女色,你今天为什么要背那个女人过河呢?”
  “呀!你说的是那个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到现在还挂在心上?”
  唐三藏的第二个故事很是简短,“尊者,可否给贫僧身边这位小娃娃讲解一番!”
  “法师,这个故事我听得懂”掌灯还没说完,唐三藏便阻止了他。
  苦面尊者沉默了许久,并没有做出解释。他觉得没有必要。
  良久,苦面尊者冷声道“你要我放下?哼!接下来可否听本尊一讲!”
  “洗耳听尊言!”唐三藏挺直了腰背。
  苦面尊者动起了下巴上的那一小撮胡须,“从前,一位头陀问佛祖,‘一物不将,来时如何?’”
  掌灯看向了唐三藏,意思很明显:那位头陀的话听不懂
  唐三藏听后一笑,低声向掌灯解释道“意思是,我在禅修的道路上,抛弃了一切,下一步该怎么做?”
  掌灯点了点头,唐三藏则示意苦面尊者继续……
  苦面尊者继续说道“佛祖告诉他‘放下吧。’那位头陀再问‘我已经两手空空,还要我放下什么?’佛祖指示他‘放不下,那就把它挑起来!’”
  掌灯听完,心神一震,看了看苦面尊者,又看了看唐三藏,而后咽了口唾沫,暗自道“三藏法师与苦面尊者的交手可比猪天蓬的战斗凶险多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