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言必有罚

  话说石猴做了美猴王,日日与猴族嬉笑欢乐,把那花果山闹的是无一日安宁。
  石猴第一日坐上王位,便开始布置洞中物件。小玉因年岁尚小,石猴只让她吊在藤萝上玩耍,把那排桌布椅之事尽皆交给小猴。
  小猴把事务安排的详尽,只是猴众生性顽劣,刚动作没一会儿便又丫丫叉叉吵闹玩耍起来。小猴苦笑一番,只能亲自动手搬动桌椅。
  “嗯?”小猴忽而在那角落的石桌上发现了什么,拿起一看,“一张白纸?”
  小猴左右张望起来,怎么会有张白纸安然躺在桌上?比起白纸的出现,小猴更在意这张白纸的完整性,能躲过这些猴众的顽劣而没被撕碎,看来这张白纸也是有些造化的。
  小猴收好白纸,继续搬动起来。
  入夜,玩耍了一天的猴众尽皆入睡,石猴也是搂着小玉躺在了王座之上。
  小猴无甚睡意,独自挂在枝头晃荡着,望着水中的满月被那波纹搅乱,正是“水中望月无盈缺,镜中看花真还假。”
  “嗯?”小猴在束腰藤条上掏了一把,拿出那张白纸来。
  翻来覆去,左看右看,纸上依然空白。小猴又把白纸对着月光晃了晃,纸张通透也并无夹层。
  不稍片刻,小猴看的入了神,心上如那纸上一般,通透清明。
  恍惚之间,圆月隐去,日头从那蔼蔼雾气之中剥离而出。小猴被露水打了个激灵,眨眼之间发现已至清晨。
  一夜未眠的小猴并无疲累之感,舒展筋骨只觉得遍体轻灵,舒爽自在。
  石猴早起便带领那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划定了大小事务。而后,众猴每日里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
  石猴虽然顽劣,但却每刻都把小玉护在左右,小猴也就省心了不少。
  美猴王享乐天真,匆匆间已有上百载。
  这期间,小猴每天夜里都会挂在枝头,凝望手中白纸,观那水中盈缺。起初十年,并无变化,小猴只把那白纸当作珍稀玩物。再有十年,小猴眼中影绰绰有些烙痕,只是回过神来那些烙痕便又消散。
  又过十年,小猴已然看清楚眼中烙痕,那是些不断变化游动的经文。说也奇怪,小猴虽不认得经文,但却意领神会,自此便开了慧根。
  而后数十年里,小猴已能看透仙灵之气。夜沐月华,晨披曦光,进而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小猴还给自己起了一个名,“明”。
  一日,石猴带领众人搬运椰酒之时,小明凑到小玉身边,问道“你的控水之法精进的如何了?”
  小玉出挑的个好模样,明眸皓齿,此时正有些怔怔的看着小明,“你如何知晓我会控水之法?”
  小明只是笑,而后再道“猴王初入水帘洞,便是得你那控水之法相助。如今百年过去,你定是精进了不少。”
  小玉虽然不知小明是如何得知此事,亦觉得瞒不过,便答道“如今能越江河,能入汪洋。”
  “好本事!”小明夸奖一句,而后望向在一边呼喝指挥的石猴,道“我们这猴王,心底纯粹,灵台清明,想必今后少不了一番大造化。只是性子急躁了些,怕是也会招来些灾祸。”
  “不怕。”小玉望向石猴,嘴角勾起一抹弧度,“有我在有我们在,定然为他掩水平山。”
  小明面露诧异,而后望向那已然同猴崽子们玩耍起来的石猴,点点头,“也必然为他开疆扩土。”
  山中岁月轻快,不觉间又是数十年的光景。石猴无甚变化,而小明与小玉却变了原来的模样。
  小明的耳后又现出两对耳廓,自此又被石猴取了个外号——六耳。
  小玉的变化并不明显,就那双眸子清澈通透,仔细一琢磨,却又似毫无边际。
  又一日,石猴正与众猴饮醉了椰酒,躺在水帘洞中呼呼大睡,外边的小明匆匆闯将进来,大呼道“猴王快快起身,灾祸已然来了!”
  却说那唐三藏与掌灯,此时正坐在波月洞中,苦、笑两位荡魔尊者在调息养伤。
  不多时,笑面尊者先行醒转过来,“敢问圣僧,为何是我二人?”
  唐三藏一愣,而后笑答“缘分呐!”
  “呀!”笑面尊者呼喝一声,“恐怕是无人可找了吧!”
  “嗯啊!”苦面尊者此时也已醒转过来,“怕是无人可找了。”
  唐三藏打量一眼,不答反问“那两位尊者又为何追杀贫僧?”
  “无有追杀。”笑面尊者站起身来,“只是把你几人往西天赶去罢了。”
  唐三藏也随之起身,顺手拉起了掌灯,“不怕贫僧破了无妄神教的围困?”
  “哈哈哈哈!”苦笑两位尊者相视大笑起来。
  唐三藏则与掌灯像是无言。
  “解了围困又如何!灭了无妄神教又如何?”笑面尊者缓步而来,“无人敌得过命数二字!”
  “此话怎讲?”唐三藏并不做思考,而是直言相问。
  苦面尊者凑上前来,意外的有些话多,“无关无妄神教,也无关佛道两家。只是三界要变了,也该变了。”
  “怎么个变法?”掌灯想知道答案。
  还未等苦、笑两位尊者开口,唐三藏却先答道“佛不慈悲,道无清明,人不存仁,鬼无”
  “绉那么多酸文作甚!”苦面尊者向来直言直语,“如今的凡尘,只说钱权至上。有钱有权的才有心拜佛诵经。而他们燃的是血纸,焚的是骨香。此等香火,臭不可闻!”
  苦面尊者再低头看向掌灯,“尔等去看看,如今的庙宇只接皇亲国戚,只待乡绅土豪,佛经妙文已然变了调!”
  “也不尽然。”掌灯双手合十,“这一路来,我观那乡村野夫也有心口念佛的,也有”
  “又有何用?!”苦面尊者拍开掌灯合十的双手,逼近一步,“千诵万念不如金香一柱,千叩万拜不抵金银一把。”
  “你说的只是凡尘罢了!”掌灯瞪眼相迎,“大可不必扯上三界!”
  “哼!”苦面尊者背过身去,似乎想躲开掌灯的目光,“吾说的是人间吗?说的本就是三界,得道成仙之人,不思造福三界,不念万千劫难,只把那长生挂在心头,是否”
  苦面尊者又转过身来,眸子里似乎有些闪烁,“是否得道成仙之时,斩断的不是尘缘,而是”
  “咔擦!”苦面尊者话音未落,洞外忽而乍起一道惊雷,斩断了苦面尊者的说话。
  “阿弥陀佛!”唐三藏双手合十,唱念佛号,“天机不可言,言必有罚!”
  苦面尊者住了嘴,低下昂然的头颅。
  唐三藏嘴角一翘,而后掣开双手,仰天呼喝道“那斩断的,乃是道心!”
  “咵嚓!!!”更为强劲的惊雷震动天宇,白光乍起之间,一道闪电劈中那波月洞。
  烟尘弥漫开来,其中缓步走出四道身影,正是那唐三藏、掌灯与那苦、笑二位尊者。
  “天机就是要呼喝出来嘛!”唐三藏挥挥手掌,扑散鼻尖的灰尘,“既然泄露了,便要让三界尽皆知晓,也不枉遭受一次天劫。”
  四人走出洞外,唐三藏回头一看,“波月洞”三个字已然被闪电劈的残缺,只留下“氵月”二字。
  “水中月”唐三藏沉吟一番,“水中望月无盈缺,镜中看花真还假。盈缺之中藏变化,真假之处道天机。”
  “走罢。”笑面尊者拂起袖袍,率先踏步。
  不多时,四人再来到荒土之中,身后的山坳不知何时隐去了,绿意亦是消散,只剩下残缺的水月。
  “待我辨别方向再行。”笑面尊者查看着四周,奈何荒土之中毫无辨识之物,一时间也难以辨别。
  “不必多此一举。”唐三藏说罢便拉着掌灯向前行去。
  苦、笑二位尊者均是皱眉,苦面尊者开口问道“你去过?”
  “没有。”唐三藏头也不回。
  “那你如何确定方向?”笑面尊者也是不解。
  “哈哈哈哈!”唐三藏忽而大笑起来,吓的掌灯慌忙抽回手掌。
  唐三藏回过身来,背后是那冉冉升起的日轮,金光灼灼,“贫僧奉天地大道,承接引之命,冥冥之中自有指引,又何须在意踏向何方!”
  苦、笑二人心中皆惊,不怕那自有天命之人,就怕那知晓天命之意。自有天命之人,多数都是中道崩殂,因无知而荒废也是大有人在。而那知晓天命又懂路数之人,成仙得道往往只是时机之差,而后必能有所功成
  跟随唐三藏的脚步,一月有余。
  此刻,天色已然初夜。
  “三藏法师”掌灯面带苦色,“要么还是让二位尊者确认一下方位?”
  “说的是!”苦、笑二位尊者立刻应声,说罢就要往半空冲去。
  “且住!”唐三藏手掐佛决,口中咒语念动。
  “叮!”一声脆响,半空中现出一圈金箍,顿时封禁那方天地,此乃是唐三藏的“禁箍咒”。
  二位尊者相视无言,只能落下身形。
  这一月之间,二位尊者曾多次想确认一番行进路线,奈何每次都被唐三藏阻拦。
  “贫僧乃是奉天地大道,承接引之命”唐三藏每次阻拦之后,便要叨叨小半个时辰,说的无非是些冥冥之中自有指引的虚言。
  “三藏法师”掌灯扯扯唐三藏的袖袍,“怕是再指引下去,猪天蓬和那奎木狼就真要驾鹤西去了”。
  “不能!”唐三藏毫不在意的摆摆手,“贫僧乃是奉天地大道,承接引之命”
  就在掌灯痛苦的捂住耳朵之时,那边的苦、笑二位尊者立刻呼喝道“噤声!前方有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