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演化大荒

  婴孩侧躺着身,在第一缕曙光破开黑夜之时,婴孩睁开了双眼。
  婴孩的眼前是一朵红花。
  看着红花的婴孩笑了,而后微颤着双腿站起身来。
  婴孩环顾着四周,却又收起了笑脸。
  四周围只是一片黄土,风沙与尘雾肆虐呼啸。只有婴孩旁边的一小块绿地,还透露着一丝孱弱的生机。
  婴孩站在绿地前方,冲着席卷而来的风沙张开了稚嫩的双臂,“咿咿呀呀!”
  婴孩似乎在抗议,警告那些风沙不要再继续吞噬这一片仅剩的生机。
  可是婴孩失败了,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一片绿地日益缩减。绿地上的那些红花,亦是枯萎死去。
  婴孩俯卧在地,而后弓起背脊,为那最后一朵红花遮挡着风沙。
  “嘤嘤嘤”
  最后一朵红花还是死去了,绿色也化成了黄土。
  婴孩哭泣了许久,哭得肚子也饿了起来。婴孩不得不起身去寻找吃食,却又担心自己会忘记那些红花,于是婴孩给那些红花取了一个名字——繁。
  婴孩去寻找吃食,虽然婴孩不知道什么东西能够填饱肚子。
  在寻找“猎物”的时候,婴孩却也成为了一些兽类的猎物。一群同族的异兽张开大嘴,无声的向婴孩袭杀而来。之所以无声,是因为怕其它族群的异兽听见,到时候难免又是一场争夺。
  如今的荒土,已经没有为它厮杀的必要了。
  婴孩还沉浸在失去红花的悲痛当中,却见一些丑陋的生灵向自己扑来,心生怒意。
  而后,那些异兽死在了婴孩稚嫩的拳头下。
  婴孩起先有些害怕,可又觉得这些异兽和那些红花比起来,简直是丑陋的不堪入目。于是,婴孩将它们吃下了肚。
  婴孩吃饱了,身形陡然拔高,变作了一名少年。或许是因为吃下了那些丑陋的异兽,少年的面目也变得狰狞起来。
  少年继续在这片荒地中行走,想要再找到一些没有死去的绿意与红花。
  少年也曾陆陆续续找到一些绿意与红花,可它们很快便也因为那些异兽的啃食与践踏而死去。少年怒从心起,将那些异兽一一斩杀。
  而后,少年继续着自己的旅程
  荒地很大,少年变成了青年,却仍未能守护下一片红花绿意。然而青年在路程之中也明白了许多,那些绿意与红花在很久以前应该遍布整片荒地,而正是由于那些异兽的无知,这才导致大地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青年将这片荒芜的大地称之为“大荒”,将那些无知的异兽称之为“荒兽”。
  青年沉思起来,难道把那些荒兽杀光就能拯救所有的红花绿意吗?
  青年带着这番思想开始了观察。
  许久许久之后,青年发现那些荒兽在走过红花绿地之时,无意中带走了一些种子,而那些种子则会在其它地方开出新的生机。
  于是,青年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驯服荒兽。
  青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为野性难驯。它们被擒住之后,要么拼死相搏,要么自尽而亡。
  青年的驯服计划出现了停滞。
  可青年没有放弃,继续观察异兽的一举一动,寻找着可趁之机。
  很快的,可趁之机被找到了——幼崽
  青年趁着一些荒兽外出厮杀之时,偷偷的把幼崽带走了,而后开始了精心的喂养。
  在喂养幼崽的期间,发生了许多意外。
  起先是因为青年没有走开太远,幼崽的哭喊又把荒兽引了过来。发狂的荒兽让青年都是无法招架,又怕伤到幼崽,只好狼狈退开。
  还有些幼崽因为离开了荒兽,虽然不哭不喊却也不再进食,生生的饿死。
  这可苦了青年。青年既需要去与那些荒兽厮杀以便沾染上荒兽的气息,还需要弄晕一些荒兽去取来兽奶。
  虽然养育的过程有些艰辛,但青年也有了收获,十几头幼崽开始渐渐长大。青年在此期间,还找到了一片完好的绿地。
  虽然绿地不大,却是红花遍布。
  青年开始教授长大的荒兽,让他们不去轻易的踩踏绿地。驯化到了一定的阶段,青年便将那些荒兽放归大荒。放归之前,青年把许多种子撒在荒兽的皮毛上,这样便能让绿意与繁花在大荒之中铺展开来。
  此后,青年开始在许多地方养育起了荒兽,而后再将这些荒兽放归大荒。
  大荒开始褪去荒芜之色。但也有例外之地——大荒腹地。
  青年觉得可以放任大荒自由演化,便在一处山谷之中陷入了沉睡。
  山谷之中,繁花似锦。
  大荒之中,万物苏醒
  在此期间,天外之域中的“她”一直在观瞧着整片天地。
  她渐渐明白了自己会失败的原因,为什么人灵无法在大荒之中生存,是因为少了相生相克。
  就像荒兽会践踏红花,却也会将红花的种子带到更加广阔的地域。当然,这只是最简单的依附关系,还需要找到一个能自成一体的“圆满”。
  走进“门”里的大魔,比自己先意识到这一点。故此大魔以清炁与浊炁创造的婴孩才能得以生存。想来,那名婴孩体内的清、浊应该是在不断的交融。
  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她不知道。
  但是人灵不能再以清炁与浊炁创造,因为那名婴孩太过强大,如果千千万万的人灵如同婴孩一般,那带来的将不是推动,而是毁灭。
  于是,她又从天外之域来到这片天地间,再一次开始创造人灵。
  她再以泥土捏出人灵,而后将“金、木、水、火、土”五炁加以融合,加以调剂,让它们能在人灵体内形成一种相生相克,形成一种圆满。
  她成功了。
  之前那些由她创造的荒兽因为在青年的指引下,也不再无所忌惮的进行毁坏与掠夺。
  “业”开始有了因果。
  就在她成功地创造出了人灵之时,天外又是乍现一道金光。
  “师尊!”她俯身下拜。
  金光似乎与她说了些什么,而后她点点头,不再对人灵有多余的动作。就像金光阻止大魔一般。
  而后,她跟随金光遁去。
  在她遁去之后,人灵开始在天地之间繁衍,与其它的万物相生相克,各有生长与消亡。
  天外之域失去了她的主持,那些门人弟子无人约束,也把目光投向了这片天地。因为与这片生生不息的天地比起来,天外之域实在太过无趣。
  那些门人弟子开始进入天地间,他们起初各自为营,相安无事,都是收容了一些天地之间的生灵。这些生灵乃是由大荒之中诞生而出,模样怪异,心性怪异。
  虽然他们也想过创造一些属于自己的生灵,就如同金光创造了“清、灵、空、明”,又如同“空”创造了“人灵”一般。可是这些门人弟子的道义不够,无法炮制。
  他们也不敢收纳那些“人灵”,因为“人灵”一旦被点醒,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他们将各自的道义与法门传给门下的生灵,并将这些生灵称之为“弟子”,而却让这些弟子称自己为“天人”。
  久而久之,天地之间出现了一些隔阂。
  有的天人占据的方位具有相当的灵气,麾下的生灵茁壮成长,地域也是越来越宽广。而有些天人占据的方位不那么理想,灵气稀薄,环境恶劣,以至于麾下的生灵开始衰亡,地域也是越来越贫瘠。
  天地之间,第一次出现了阶级的划分。
  有了阶级,便有了争斗
  各方的天人,开始了天地间的第一次战争。
  首先,占据理想方位的天人,遭遇了其他天人的围攻,天地之间又是乱作一团。
  天人的战火波及到了青年沉睡的山谷,青年醒了过来。
  青年走出山谷,霎时间目瞪口呆。
  山谷之外,再不见任何红花绿意,就连曾经的黄土也是变得焦黑。而那些天人却无视这一切,仍在不断的厮杀,搅动起漫天的尘雾与风沙。
  一些人灵与荒兽,苟延残喘的奔逃、哭喊,寻找着不复存在的净土。
  青年红了双眼,杀向了那些愚蠢到无可救药的天人。
  起先,青年因为突然袭击,杀掉了那些或者重伤或者离群的天人。可作用不大,而且这还引起了其他天人的注意。
  不久之后,青年便迎来了一场危机。
  天人本来就与先前的大魔有着仇恨,此时大魔已不再,而天人也觉得天地之间不再需要这名大魔创造出来的余孽。
  于是,天人们开始追杀青年。
  青年虽然强悍,但与这些混沌之体的天人比起来,差得太远。
  青年拼命的冲杀而出,走进了大荒的深处。
  大荒深处便是那一片还未开化的贫瘠之地——大荒腹地。
  天人们忙着地域的争夺,无意去开化什么贫瘠之地,也不知那贫瘠之地有着什么未知的凶险,于是便放过了青年。
  青年也未曾踏入过这片大荒腹地,只能小心翼翼的往里而去,然而凶险很快便接二连三的到来。
  青年先是来到一片湖泊,借着混浊的湖水洗刷身子的血垢,却不想这湖水之中冲出来一只巨大的龙龟。
  青年原本以为这只龙龟与自己先前斩杀的荒兽相差不远,自己只需轻轻挥动拳脚便能轻易制服。
  然而,这场大战却持续了整整七日。
  最终,青年将龙龟引出湖泊,这才拼死斩杀了龙龟。
  其实,在厮杀的第五日,青年便想到了要把龙龟引出湖泊,但却迟迟没有行动,因为青年只想驯服这只龙龟,而不想斩杀。
  青年试了很多次,可这只龙龟的心性极其高傲,至死不愿臣服,青年这才下了杀手。
  而后,青年以体内的清浊二炁练化了龟甲,以作防身之用。那庞大的身躯自然成了青年的吃食。
  青年在湖边陷入了沉思,该如何才能获得更加强大的力量
  思考了许久,青年并未得出答案,却等来了另一只荒兽。
  这是一条大蛇,俯卧在地如同山脊一般,玄青色的鳞甲闪动着骇人的光芒。
  青年因为还在深思之中,冷不防被大蛇一口吞下。
  大蛇的腹部亦是极为的宽广,青年在里头能够自由的活动。
  青年觉得自己应该是被误食了,这条大蛇似乎是冲着龙龟的躯体而去,因为龙龟的躯体和自己一同落入了大蛇的腹中。
  不多时,青年便在大蛇的腹中找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人灵。
  青年还未与人灵接触过,不知道这些孱弱的人灵为何能在大荒之中生存下来。兴许自己能从他们那里得知一些有用的东西。
  蛇腹之中的人灵有生有死,那些活着的人灵虽然未立刻死去,却也是奄奄一息。
  太弱了。
  这是青年的第一印象,这种弱小的生灵不会对自己有任何的帮助。
  这些人灵应该是在躲避天人的战乱,从而误入了大荒的腹地。
  青年摇摇头,准备就此离去。而就在这时,其中一名人灵居然对这青年伸出了双臂,那是一个怀抱。
  青年心中一阵悸动,也不知为何便走上前去。
  青年与这些人灵依偎在一起,第一次感到了一种温暖,或者说是温柔。这些人灵保护着一些弱小,有他们自己的幼崽,也有一些荒兽的幼崽。
  这种温柔之中,包含着一种强大的力量。
  青年便在这蛇腹之中感受着人灵的温暖与温柔,体内也渐渐苏醒着一种强大的力量
  观望着这一切演化的唐三藏、掌灯与苦笑二位尊者,也在心中生出了一道灵光。至于日曜菩萨与净月菩萨,无人得知他们在思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