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泰山议(上)

  原本瑞果是不想带着欣儿前来,吴王失势给门里带来灾难,让很多人都对昔日任性的魏欣儿很厌恶,就算不故意为难,光是冷落无视就很让她这个做尊长的感到头疼,带上欣儿,只会徒增麻烦。
  可欣儿各式恳求,她日渐消瘦的脸庞,以及现在的可怜处境,让瑞果动了怜惜,也罢,她在山上这段时日过的憋闷,出去也可。
  并且欣儿学了很多道术,虽以前不消功,但自她的父亲死后,就一改前非,很是刻苦,现在看来,还是有些潜质。
  只是现在罢了,各人有各人福,她现在修为受损,威望下降,能保到现在水平已经不错了。
  “吴师兄,欣儿师姐”步队里,走在最后两三人都是新入门没两三年,因此被步队抛在了后面,可比起走在他们后面的魏欣儿,这几人速度快了很多。
  因此时间一久,他们觉察出魏欣儿的不对。
  再怎么说,都是师姐,论起道术强很多,虽说泰山是九幽归宿之地,禁用神通,但这位师姐的体力不会差到这样吧?
  “我们几个等一下师姐吧,师父他们走的有些远了,怕是顾及不到。”吴练温言说着。
  几人见他这么说了,想到魏欣儿是师父的远亲,欠好太过分,虽说现在师父疏远了魏师姐,但做的太过分,只怕师父心里不喜。
  这样一想,停下脚步,等着魏欣儿走近。
  “魏师姐,你还好吧?”
  魏欣儿忍着疼痛向上走着,忽听上面传来声音,抬头一看,是几位比自己晚入门的师弟等着,她唇角微掀,很快lu出一抹笑:“无事,只是脚崴到了……”
  “师姐为何不早说?”闻听这话,吴练走过来,让魏欣儿坐下,递过去一瓶药膏。
  “卑姐没有带着药膏?幸好我这里有一瓶,师姐先涂上吧。”
  “多谢。”魏欣儿也知道出了泰山境内,施展道术可将tui伤治好,此时他们尚在上山之路上,等下山时,不知要何时,脚上的疼痛,每走一步都很是吃力,幸好有人来帮自己。
  她叩谢后,接过药膏。又冲几名少年笑:“你们不消管我,我涂上药后无碍了,自会赶上来……”
  几人也知她欠好当着男子脱去鞋秣,互相对视一眼后,吴练对魏欣儿说:“那我们先上去了,师姐要是上晚了。我们会向师父说明情况。”
  说罢,陆续离开了。
  看着他们几人的离去背影,魏欣儿默默出了一会神。
  开始给自己崴到的脚上抹着药膏。
  这药膏是门中密制,效果很好,只是一会,丝丝清凉渗透了进去,很快活动自如了。
  缄默着收拾好继续赶路,魏欣儿又回想起了昔日景象。
  昔日受自己恩德,被收入山门且获得培养的双胞胎姐弟,现在对自己都疏远了许多。
  难得吴练还给自己送上药膏。
  她早不是曾经天真肆意的公主,自父亲去世,魏家垮台后,她在门里的日子十分艰难,在她曲意逢迎又放低姿态更兼姑姑庇估的情况下,才有了她的一处容身之处,可自天落到地的落差,还是让她感到无比痛苦。
  更多的是对害自己失去一切的那人的痛恨。
  是的,痛恨!
  叹息了一声,她快步跟上子步队。
  泰山,泰皇顶这是山顶一处平台,站在这里,垂头俯瞰,只见白云朵朵飘过,上面罡风凛冽,荒凉异常,入目处一根草都不生,只有一个高台这就是“天子封禅台”!
  魏欣儿终于赶了上去,并没有落后太多,望了一眼山下的上来的路:一条御道细如缎带,逡迤在山岭之间,若隐若现,十分险峻。
  高台上并没有人,大家都围着高台团团而坐。
  魏欣儿先向着高台恭谨行礼。
  泰山洞天连绵千里,有一段时间,是阴间最高主宰,神契经
  曰:“太山天帝孙,主召人混。”
  史籍又多记人死后赴泰山任泰山府君、泰山令、泰山录事的事。
  历代帝王十分重视对泰山神的祭祀,甚至亲登泰山封禅祭拜,这样的存在和威严,不可是苍生叹服,连来到这里的修士们,都心生畏惧,不敢无礼。
  行礼后,回到了瑞果左右,默不作声,这才打量着周围。
  周围有上百人了,不远处就是新任宗主许叶。
  许叶虽年过五旬,看上去还只是三十左右,容貌英俊,在宽衣长袖陪衬下,有着出尘之气。
  许叶修为高深,天赋过人,不过比师祖还差了很多,这次受邀前来泰山,也只有合光同尘了。
  天下诸侯哪一个没有受过修士的黑暗相助?
  现在诸侯渐少,天下只有两三个大诸侯,眼看着天下有主,进入收尾阶段,这时要是修行门派间还有着诸多矛盾,对整个修行界并不是好事。
  故由各派来此一聚,一观天下之势,做一番阐发,以平息和和谐矛盾,不至于恶性坚持,廉价了外人。
  大家都静坐着,渐渐,幕烟四起,瞑色苍茫,一轮明月渐渐浮现。
  这时,一个中年道人突高声说:“江山苍茫,天下将定,真龙已出,但还并不是一个,看来未来的天下之主,要在这几人中呈现了。”
  这道人年过半百,须发半白,抬头看人,神光隐隐。
  “宗主可有高见?”站在许叶身后的瑞果听了,微笑了下,问着。
  新宗主上位后,对此没有颁发意见,这时在泰山上,本是说这事,就要见分晓听了问话,许叶笑容温和,也不敷衍,轻声说:“对我来说我更看好南方这一位。”
  “师兄说的是王弘毅?”口气有些冷,瑞果却认真考虑:“简直,现在还残存的四条龙气中,他最有掌控是真龙。”
  知道瑞果的族人被王弘毅所灭,许叶听了,笑了笑。
  见此,瑞果不语,修行人对族人虽有珍惜,上山后淡了很多,要不是王弘毅连累了她这一脉的道统她也不会如此冷淡。
  不过说了这句,她不再说话,清冷的站在一旁,继续观望着,听着这中年道人说着:“现在时辰已到借封禅之力,我们可以观得天象,众位道友,请尽力加持之。”
  泰山在地球上,曾屡次封禅,而在这个世界也同样获得七位皇帝的封禅。
  只是地球上秦始皇封禅刻石颂秦功业,却二世而灭。
  汉武帝封禅,举行封祀礼,改年号元鼎为元封割泰山前赢、博二县奉祀泰山,名奉高县却死前就国运空虚。
  汉光武帝封禅无大事,究竟是二祖。
  唐高宗和唐玄宗封禅,日后安史之乱。
  宋真宗之后,帝王来泰山只举行祭祀仪式,不再进行封禅。
  这个世界也是一样,七代皇帝封禅,都有着一些问题,致使以后皇帝,只举行祭祀仪式,不再进行封禅。
  就算这样,也得七代龙气,这时众道叩拜行礼,默祈天真,勾引幽明。
  渐渐,只见高台附近,渐渐龙气氤氲,使各人能清晰看见气运。
  只见北方龙气氤氲,却是黑赤之气,滚滚而来,一柱上升宛然狼烟,直冲天空,一条又是狼形,又似黑龙,在龙气中张开血盆大口,威慑咆哮着。
  “众位道友,请看,这就是水德之气,主杀。”中年道人说着。
  又一个宗主这时沉吟说着:“大家看,似狼形,又似黑龙,这是胡人改制之效,尚未完全应天命,还留有胡风之故。”
  大家都是颔首,不语,又观看着南方。
  只见南方赤中带黄的龙气同样滚滚,气运层层dang漾,随风席卷,酿成万千云气,中间一条赤龙周身金鳞开合翕动,在里面漂浮,更有一个龙柱滚滚而上,直冲天空,真龙正在向着洛阳移来。
  “南主也应天命,成赤龙之躯,龙气浓郁。”
  这时,洛阳和长安,各有一股龙气冲天,长安龙气也有着向洛阳移动的情况。
  “这两股龙气,都已衰弱,特别是洛阳的龙气,根基细微,这仗无论谁胜,城市覆灭无疑,大家有何意见?”
  看到这里,这里的人都是知晓,这一场大战不成避免了,并且洛阳必灭。
  并且这一战,是北龙和南龙的第一次直接交锋,决定着彼此的消长,谁在这一战中取胜,其势会压着一头,一旦龙气消长大势形成,再想翻身就难了。
  想到几代人的谋算,不过是为了天下之主最终呈现,在场的修士都是感慨不己,听了这话,都说:“洛阳之事,我等无异意,曾经涉及洛阳的道友,都可收手了。”
  收手不是很容易,不过断臂求生也是无可奈何,这时,里面站出几人,都是脸色惨白,说着:“我们岂敢不信的事理,还望各位道友能伸出援手,我们感激不尽。”
  众道都是颔首,洛阳很容易就解决,下面就是长安了。
  “长安龙气已衰,虽还有运柱,却没有龙相,支持长安的道友,还请速速决断,这时决断,还能收手,有泰山天坛,宣誓离开,可留一线生机,要不就来不及了。”
  长安阵营,都有些游移,长安看来简直没有机会,但总比洛阳好一些,这决定就很痛苦了,不过片刻后,还是有人起身暗示收手。
  “下面就是南北之争了,各道友有谁退出?”中年道人连喊三遍,见无人应答,挥袖说着:“既是这样,就各依天命,成王败寇。”
  明月照耀,众道无语,片刻后,各起身稽首作礼,大袖飘飘,洒然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