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县学第一课(上)

  (求收藏,求推荐票!)
  翌日清晨,谢慎早早起身,一番洗漱后装好笔墨书砚提起布包,前往县学进学。
  由于昨日和王章,王守文等人喝了不少酒,谢慎现在还觉得有些头晕目眩。这绍兴黄酒果然名不虚传,让不胜酒力的谢慎苦不堪言。
  县学的进学时间很固定,每日只需上午半日在学宫读书。至于下午的时间,则完全由生员自己来支配。
  这多少有点垂拱而治,无为而修的味道。
  其实就像王章所说的,只要每次例考时考生都在,平日里来与不来问题都不大。
  谢慎来到县学时已经到了不少生员,谢慎一一过去拱手算是打了招呼。新人嘛,自然最重yào
  的事情是混个脸熟。
  在这个讲究论资排辈的大明朝,资历便是一切。谢慎是新人,自然不能太高调了。
  〖\
  m..
  “哈哈,谢案首快这边坐。”
  王章坐在学堂左侧靠窗的位置,抬首便是修竹小径,位置极佳。
  他见谢慎来了,便十分热情的起身迎了过来。
  谢慎苦笑一声,心道这王章看来在县学之中地位颇高,不然也不可能坐在这么好的位置。
  “章兄莫要再以案首相称了,某实在是汗颜。若论才学,在座各位都是前辈翘楚。”
  “是啊,堂兄!你和慎贤弟之间不必这般拘束,若是要亲切一些,唤他慎哥儿也行。”王守文显然心情不错,笑着打趣道。
  谢慎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王守文这才识趣的收起了话匣子。
  “咳咳,慎贤弟昨日考lǜ
  的如何?愿否加入海棠诗社?”
  王章一脸期待的望着谢慎,让谢慎好不尴尬。
  他也知dào
  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何况是县学这样的地方。王章这么明着“逼问”他,不就是为了在众生员面前扬名吗?
  谢慎昨日想了一整夜,还是决定加入这海棠诗社,不为了别的,只为了在县学中站稳脚跟。
  王章再怎么说,也是王守文名义上的堂兄。虽然实则两家关系淡漠,但王章和王守文的私交却是不错。
  秘图派王氏和上塘王氏算是打断骨头连着筋,想要彻底撇清关系是不可能的。
  在县学这种地方肯定有很多家族势力角力,孤身一人想要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
  诗社便是各大家族角力的一种体现。既然非得要做一个选择,那谢慎宁可选择和王守文关系匪浅的王章。
  再者说了王章可是允诺帮他推广诗作刷声望的。
  以上塘王氏的影响力,要想帮zhù
  谢慎扬名是再轻松不过了。既然加入海棠诗社益于己,利于人,谢慎又何乐而不为呢?
  “某自是愿意加入诗社。”
  谢慎此言一出,王章直是兴奋的拍案而起。
  他早就关注此次院试,余姚学子上榜很多,但真zhèng
  像谢慎这样诗也作的极好的却凤毛麟角。
  如今他能够让谢慎加入到诗社,此消彼长于对手也是一大打击。
  “太好了,以后慎贤弟有什么需yào
  为兄帮忙的地方,尽管说!只要我上塘王氏能办到的,为兄绝不推辞!”
  他得yì
  的扫了一眼学堂,满是一股老子天下第一,你们谁敢不服的王霸之气
  “肃静,是谁人在县学喧哗聒噪!”
  这声音极为阴冷,吓得王章一个寒颤,下意识的朝门口望去。
  只见一个年约三十,身着墨蓝色直裰,头戴黑色幞头的儒士踱步走了进来。
  “学生参见郑训导!”
  众生员齐齐冲那男子行礼,谢慎亦跟着做足礼节。他心道这男子看来就是县学训导了,只是怎么不见孔教谕现身?
  “王章,县学重地,你兀自聒噪什么!”
  郑训导眼睛紧紧盯着不远处的王章,冷冷说道。
  “学生,学生一时失态,还请恕罪。”
  王章显然很怕这个郑训导,竟然直接服软。
  郑训导冷哼一声道:“朽木不可雕也!”
  说完他便拂袖走到桌案前,撩起下摆沉然坐定。
  “今日孔教谕有恙在身,便由本训导代讲!”
  “今日讲的是《大学》,诸生翻到第六章。”
  郑训导一板一眼的讲道:“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盖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于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己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念完这一段,郑训导停顿了片刻,一边捻着下颌短髯,一边沉声道:“谢慎,你来讲讲对这篇的见解。”
  众生员的目光齐刷刷的落在了谢慎的身上,少年心头苦笑,这郑训导还真是认真负责啊,一上来就给自己这个新生“特殊照顾”。
  谢慎前世好歹也是科班出身,文史不分家,他对《大学》也是有过通读的。
  至于这一章的内容,谢慎早已烂熟于心。
  他起身冲郑训导拱手一礼,继而朗声道:“依学生所见,所谓格物致知,即需yào
  研究万事万物的原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接触天下万物,做到切身感知。若是死啃书本,所得也终归是纸上浅见。”
  谢慎说完,笑吟吟的看着郑训导,显得极为自信。
  格物致知的理论是中国古典哲学的重yào
  部分,谢慎当然有过研究。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一理论有实践论的重yào
  思想。格物致知,分解看就是唯有格物才能致知。
  要说把《大学》倒背如流谢慎可能不如一些明代儒生,可要搞理论研究,他还真是没有什么对手。
  郑训导听后颇为满yì
  的点了点头。
  他早听说谢慎被大宗师点选为院试案首,此子童生三试连夺案首,想必实力不俗。故而郑训导便想要考校一番谢慎的才学,看看他的实力如何。
  诗文什么的郑训导是不想考校的,那太偏,既为生员,四书五经自然烂熟于心。以《大学》为题策问当是最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