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贾鸣和

  高手之间过招,胜负往往在一念之间。
  谢慎屏息凝神,点了点头道:“那谢某便谢过牟大人了。”
  牟斌玩味的盯着谢慎良久,方是释然一笑道:“圣人言‘君子上达,小人下达’,我这也是为自己谋。”
  谢慎微微一愣,孔圣人之言被牟斌曲解成这般,当真是叫人哭笑不得。
  向牟斌告辞后,谢慎坐着软轿返回了翰林院。
  现在时间还早,得继xù
  坐班,不过谢慎却有些心不在焉。
  萧太监派东厂番子对谢慎进行监视,不管其是出于什么目的,总归是对谢慎不信任。
  而锦衣卫也在牟斌的暗示下对东厂番子进行了拘捕,表面平和的局势下似乎有一股暗流正在涌动。
  谢慎本以为杨鹏杨太〖%
  M.35ww.监遭贬会让东厂和锦衣卫之间的关系缓和,现在看来却是他太年轻了。
  两个机构业务范围有交叉,都是天子的亲信耳目,怎么可能会相敬如宾。
  也就是说锦衣卫和东厂之间永远不会真的和谐相处,最多做到面上和善,过得去就行。
  至于暗底下的见不得人的东西,谁都不会少做,却是各凭本事了。
  不过让谢慎有些疑惑的是,为何锦衣卫和东厂会围绕他角力,难道他这个小小翰林修撰真的有如此影响力吗?
  谢慎越想越觉得脑袋疼,索性起身到后院散散步。
  路过庶吉士进学的署房时,谢慎一抬头便见几名庶吉士结伴从署房中走出,其中便有朱希周。
  他们边走便笑着说道:“那贾咏不过是一匠籍卑贱之人,便是中了进士,选为庶吉士又能如何?难道他还以为自己可以逆天势大道,入阁为宰辅吗?”
  “嘿,这小子的口气还真不小。什么话到了他那里都显得铮铮傲气。”
  “如此粗俗之辈,竟然馆选为庶吉士,入这翰林清贵之地,实在是令人作呕。”
  “跟此辈为同榜同年,实是吾辈之辱。”
  朱希周作为这几人中的大佬,最后补充道。
  谢慎扫了一眼,发xiàn
  除了朱希周,一行人中还有叶德、王崇献、陈琳等人,都是朱希周的铁杆跟班。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贾咏二字别人可能不知,谢慎如何能不知?
  这位正德朝、嘉靖朝的大名人可是一代阁臣,以清廉刚正出名。
  谢慎是专修嘉靖朝历史的,自然对贾咏十分熟悉。
  贾咏,字鸣和,河南开封许州临颍县人。
  他自幼便天资聪颖,可谓之神童也。河南乡试贾勇更是夺得解元一举扬名。
  京师大比,贾咏的成绩虽然不如乡试般耀眼,但却是足够用了,与十几名同年一道被馆选为庶吉士。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贾咏参加科举的身份不是民籍而是匠籍,难免会被一些自诩清流高贵的人轻视。
  明朝时普通百姓有四种户籍划分,分别为民籍、军籍、匠籍、乐户。
  除了乐户没有资格参加科举,其余三种可以正常参加科举考试。
  当然,这一概念普通人并不清晓,很多人以为像匠人这样的身份是不能参加科举的,也只有像谢慎这样的专业人士才对此了然于胸。
  熟读明史的人都知dào
  ,进士中绝大多数的是民籍,但确实也有匠籍和军籍,
  这些人虽然可以参加科举,但因为数量不占多数,便被民籍出身的进士轻视孤立,难以混到一个圈子中。
  这贾咏便是最好的例子。
  谢慎本来就对贾鸣和十分推崇,哪里能容忍他被朱希周这样的宵小之辈诋毁,当即上前一步冷笑道:“朱同年此言差矣。贾同年虽为匠籍,但学识渊博,且胸怀宽广。朱同年岂可如此诋毁同榜同年。”
  朱希周和几名跟班小弟正聊得兴起,却见谢慎走到他面前,直是愣了一愣。
  真是冤家路窄!
  朱希周暗叫一声晦气。谢慎的嘴上功夫他早已领教过,自然不想再自讨没趣。
  扬长避短的道理他是懂得,既然能假借李广之手打压谢慎,又何必他亲自出手呢?
  “哼,听说谢修撰胞兄是低贱商贾,该不会谢修撰起了惺惺相惜之感了吧?”
  话音刚落,谢慎便一掌向朱希周面上掴去。
  伴着一声清脆的巴掌声,朱希周只觉得左颊一阵滚烫,又羞又气,直是说不出话来。
  谢慎怎么敢,怎么敢当众打他!
  朱希周没有发声,他的几个跟班却是不干了。
  只见那王崇献上前一步冷笑道:“君子动口不动手,谢修撰此举有违君子之道吧?”
  谢慎却是嗤笑了一声道:“君子之道,你们几个也配说君子之道?民、匠、军三籍皆可以参加科举文试,这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你们方才所说匠籍不配参加文试,岂不是无视君父?”
  大明以孝治天下,无视君父这一顶大帽子扣下来,朱希周和几名跟班都傻眼了。
  “汝辈无君无父,不忠不孝还有什么脸面在这里对贾同年评头论足。谢某真是羞于与汝辈为伍。”
  谢慎却是不肯轻易放过朱希周等一帮恶人,继xù
  滔滔不绝的说道。
  朱希周虽然心中早有防备,但想不到谢慎的切入点如此精妙,他便是想还击也张不开口。
  更糟糕的是,谢慎的声音很大,引得署房内的其他庶吉士纷纷探出身来一探究竟。
  朱希周只觉得自己仿佛被人剥光了衣服丢到大街上,一脸通红。
  就在这时,这件事的正主贾咏施施然从署房内走出,来到谢慎近前,淡淡道:“多谢谢修撰仗义执言。不过既然都为同年,还是得饶人处且饶人罢。”
  如果放在谢慎成名以前,三十三岁馆选为庶吉士已经算是前途无量了。可在谢慎这一十六岁即被天子钦授翰林修撰的妖孽面前,贾咏哪里还有什么优越感。
  如果谢慎没有记错的话,这贾咏最后做到了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兼太子太保。
  这样一个未来的礼部正印堂官兼内阁大学士,此时也是一脸青春气息,倒真是叫人唏嘘啊
  ps:这些庶吉士都是历史真实存zài
  的,另外匠籍真的可以参加科举,贾咏就是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