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 第一批砖

  爬梯子拆红砖的自然是大人们,小孩子负责在下面帮忙看着梯子,
  一个梯子两个大人,一个从上面取,一个在下面接,最后交给站在下面的四个小孩子。
  苏半夏率先接过第一块取下来的红砖。
  形状方正,颜色漂亮,不规则的美感,入手压手。
  轻弹两下,质量上乘,好转。
  拿到手的第一块成功给予苏半夏很大的信心,不是满分把握,至少也得有个七八分符合要求。
  第一次烧砖,已经很不错了。
  要求不能太高,太高了达不到的话容易导致心中产生落差。
  拆到只有一个人高的时候,大人们从梯子上下来,苏半夏他们也加入到了拆砖的活动之中。
  亲自拆下来的跟接过别人拆下来的完全是两种感觉。
  瞬间热情满满。
  见小孩子们有激情,苏三祥和刘桂花叮嘱四人小心一点,便交给他们去拆剩下的红砖。
  “慢一点,别猛地下手,当心温度没散开。”苏半夏从边缘拿走一块,跟另外三人说道。
  “嗯嗯嗯。”应了一声,狂野的用手抓变成先试探再拿起来。
  诚如苏半夏所提醒的那样,越往下面拆,越能感受到底下的温度。
  欺骗性太强了,外面的砖块都凉了,里面的砖块却还烫手着呢,若是他们直接一手抓下去,保管爪子被烫伤。
  “这种手感,跟青砖很像啊。”大舅舅刘青竹拿起一块砖头,仔细打量了一番,突然开口说道。
  红砖,青砖,是啊,怎么之前就没想到了,一字之差,差的是颜色,而不是转头。
  青砖可不怎么便宜的,一文钱四块,他们这红砖是不是也能卖到青砖的价格呢?
  如果能够卖出高价,他们过去几天至少做了几万块泥砖吧,全部成功烧出来便是便是好几十两银子呢。
  眼神带着点火热。
  苏半夏可不知道几位大人们的热情,他们正在将最后一点点给拆下来,剩下火焰中心部分的红砖,烧得时间最长,因而颜色更深一些。
  因为第一次烧,没有经验,他们搭建的第一个砖筒用砖五千块,成功的有四千八百三十六块,剩下的一百多块有些烧得过程中断裂了,有的则是拿起来的时候便自动断裂。
  留下来的都是相对比较结实的砖块,是盖房子的好料。
  将四千多块砖搬到另外一个空着的棚子下面,大家这才回屋里休息。
  折腾了两天,身上臭烘烘而且堆满了灰尘的人舒舒服服的洗漱了一翻,连饭都没吃便一头扎进被窝,沉沉的睡了过去。
  四个孩子,苏半夏是唯一一个坚持了一天多没有休息的那个,此刻身心放松,困意袭来,彻底睡了过去。
  再次醒来,已经是第二天的日上三更。
  肚子咕噜噜的叫着,摸索着进了厨房,洗漱一番,从锅里拿出一个大馒头,一边啃一边往外走。
  红砖厂的位置正热闹着,爹娘和舅舅们都在期间忙碌着。
  昨天的成功给了他们很大的刺激,因而一大早起来便在里面忙碌,在农忙还没来之前,多做好一些泥砖,到时候想烧随时能搭砖筒开烧。
  苏半夏三两下啃掉手里头的馒头,一同帮着运输做好的泥砖。
  烧砖这个活计,下次绝对不能一次只烧一个砖筒。
  砖筒也可以酌情考虑搭建的打一点,高一点。
  休息了两天,继续第二次的砖筒搭建。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第二次搭建的过程更加的快速、顺利,而且搭的相对来说大了一点点。
  苏半夏提议弄的更高、更大的时候,旁边的苏迎春提醒她,太大的话,添柴会变得更加的困难。
  没被成功冲昏了头脑,听进去了苏迎春的提醒,只是稍微的大了一点点,多放了一千块砖。
  同步搭建了另外九个,一次性烧那么十个砖筒,全部成功的话,有个五六万块烧好的红砖。
  应该足够他们家先盖一栋房子了吧。
  具体需要多少的红砖,苏半夏心中也没数的,盖房子的事情,她并不是专业的。
  专业的事情肯定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现在虽然是耕种期中能抽出来休息的时间,并不代表大家都很闲。
  舅舅和姨爹们是放弃了赚钱的机会特意过来帮忙的,哪怕他们家连一分钱都不给他们,也不会有怨言。
  第一次的成功不代表第二次也会全部成功。
  十个砖筒,其中一个在烧的过程中轰然倾倒。
  幸好砖筒与砖筒之间的位置隔得足够开,人没事的时候也不会往砖筒前面凑,砖筒倒塌是从中间凹陷下去的。
  虽然一次性损失了六千块泥砖,万幸没有任何人受伤。
  砖筒倒塌的声音是在白天,等大家有兴趣的围过来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不由得庆幸自己今天没过来凑热闹。
  倒了一个砖筒,让烧砖的所有人都清楚的人是到,烧红砖赚钱的想法很好,也能实现,但这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么的简单的。
  将倒塌的砖筒清理干净,用不了的统统堆积到一边,还能用的泥土便打包扔了回去,再加点水,摔打摔打,又能做成一块全新的泥砖。
  第二次因为出了坍塌事故,苏半夏又一次坚定的守了一天一夜,加了最后一次柴禾之后实在是扛不住,回去休息了。
  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等她睡醒了再来拆砖筒。
  大人们答应的很好,中途本想先拆掉其中几个,只留一个等苏半夏醒来再拆的,被刘桂花给劝阻了。
  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然会给孩子塑造错误的示范,以后对他们撒谎怎么办。
  哪怕心中焦急,依旧等到苏半夏睡醒。
  第二次烧得九个砖筒,他们开始一个一个的从上面往下拆。
  烧成功的多,也有一个非常不成功的,别的砖筒坏掉的红砖加起来不到一百多块的话,这个砖筒完好无缺的红砖加起来不到五百块。
  连十分之一烧好的红砖都没有。
  稍微难过了一下下。
  苏半夏很快调整自己,告诉爹娘、舅舅、姨爹和姐姐弟弟,烧坏了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他们要善于接收,最起码还有好的。
  不管怎么说,这第二批也是成功了的,虽然成功的数量比预期的少了几千块。
  本想一鼓作气,再多做一些、少一些红砖的时候,舅舅和姨爹们却不得不先回家一趟,至于什么时候能够有空,还真的说不准。
  送走了在他们家辛苦了十几天的舅舅和姨爹们,苏半夏想给钱,奈何他们一个子都不愿意收,只是告诉苏半夏,等他们家做的这批红砖卖出去了,再给他们钱也不迟。
  苏半夏只能应下来,将舅舅和姨爹们的好默默的记在了心里。
  把人喊来就是希望他们能赚钱的,现在是活干了不少,钱却一文都没赚到,于心有愧,于心有愧啊。
  一定要尽快想办法将红砖给卖出去,然后给舅舅和姨爹们分钱。
  在此之前,先得把他们家的房子给盖起来,唯有用眼睛看到红砖房子,才能刺激那些个想要盖房子的人。
  几万块红砖整整齐齐的摆放在砖厂里面,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天有不测风云,夏日的暴雨总是来得那么的突然,晒在外面的泥砖来不及收起来,被一场暴雨给彻底摧毁。
  欲哭无泪。
  抢救回来的不超过一千块,留在家里的苏半夏内心无比的沧桑。
  事情已经发生,救不回来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换个角度一想,也算是幸运的,老天没在他们泥砖书数量最多的那几天来一场暴雨,不然便是彻彻底底的竹篮打水一场空。
  当刘桂花、苏三祥和苏迎春三人慌忙跑回来,只看到苏半夏在棚子里小心翼翼的将剩下的泥砖给包裹起来。
  棚子搭建的比较粗陋,能遮挡日头却不能挡住全部的雨水。
  落在棚子顶上的雨水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便会哗啦啦的从上方漏下来,打湿下面的棚子。
  几个人赶忙过来帮忙,把蓑衣架起来,挡在泥砖的上头和四周。
  “是我不好,看天色不对,应该早点回来的。”苏三祥愧疚的说道。外面那些被暴雨给冲刷了一遍坑坑洼洼的泥砖,是他们辛辛苦苦做好的,现在全用不了了。
  苏半夏幽幽的叹了一口气,不用将这种责任揽到身上,“老天不作美,跟爹你没有关系。”
  “还是我考虑的不周到啊。”
  明明计划里面有些要注意防水,看夏日的天气那么好,她便将很重要的一环给遗忘了。
  没提前准备好足够的挡住雨水的工具,是她做事不周全的缘由。
  浇一盆冷水也好,才能将她给浇醒,不要以为做了一点别人没做过的事情就骄傲自豪。
  没什么事情值得特别的骄傲的,老天爷都看不过去。
  刘桂花什么都没说,只是伸出手揉揉苏半夏的脑袋,泥砖坏了就坏了,等天晴了再继续做就好。
  多费一次力气而已。
  在刘桂花的大掌心蹭了两下,弄好小棚子剩下的泥砖的防水工作,四个人踏着黄泥水回了家里。
  进门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去后院的水井边先冲洗一遍沾满泥土的脚丫子。
  暴雨摧毁了两天的辛苦,根据苏半夏的统计,至少毁掉了四千三百块泥砖。
  雨水对红砖厂来说是狠狠打击的话,对田里的庄稼来说则是天降甘霖。
  持续干了十几天没有雨水,水田里的水在干涸的边缘,昨天苏三祥和刘桂花还在说田里没水的事情。
  哪曾想到,今天便突然来了一场暴雨。
  暴雨下了将近一个时辰,雨停了再走出去,外面一片泥泞。
  看着外面泥泞的道路,脑海中浮现学过的柏油路、水泥路,平坦、宽敞,最重要的是不会一脚踩下去全是泥巴。
  她不知道什么是柏油,也不知道是怎么是水泥,但却知道还有别的办法让泥泞道路变得好走一点。
  青石板路铺不起,也没有用完好红砖来铺路的打算。
  但她给那些烧出来之后断裂了的红砖找到了出路。混入泥土之中,肯定比一脚踏进去全是泥巴要好的多。
  有想法呢先去实践一下,实践的地方自然是他们家的砖厂所在。
  家里的话,有一条铺着石板进出的小路,进去还算是比较干净的。
  “娘,我出去一下。”跟屋里的刘桂花说了一声,避开外面的泥泞,干干净净的走到了砖厂的门口,踏进去之前先把鞋子给拖了,直接踩着泥土过去,一脚下去,黄泥从脚趾缝中间冒出来。
  有点痒痒的,忍不住笑出声来。
  飞快的来到堆积烧坏的红砖的地方,将坏掉的拼凑好,拿个背篓背了一些出来。
  肯定是不能随随便便的扔下去的。
  之前为了方便进出,整个出入的小路被弄得很平整,因而不需要先平整道路,直接拼凑好扑上去就行。
  拼了一排,尝试着走了一下,很好,很不错,回头看看有没有别的东西能弄到砖缝之中,固定砖块。
  忙完一圈,看看自己做出来的成果,苏半夏满意的笑了,以后也不用担心坏掉的红砖会浪费了。
  一家人在天晴之后,陆陆续续的抽空去做泥砖,做好之后晒干。
  这次学乖了,等做的差不多就烧一批。
  忙忙碌碌着,时间来到了六月底。
  六月的天气越来越热了,苏半夏抽空去了一趟仙客来客栈。
  年初红火的景象消失不见,整个客栈冷清了不少。
  夏天吃火锅,实在是太热了,因而生意步入六月便一落千丈,踏进客栈的吃火锅的客人眼见着减少。
  掌柜的都要急的上火了。
  看到苏半夏过来,掌柜的跟找到了救星一般,死死的盯着苏半夏,希望她能想到解决的办法。
  被掌柜的死盯着的人,着实被吓了好大一跳,如果对面的人不是掌柜的是个其他的人,她肯定要高呼救命。
  听完掌柜的诉苦,苏半夏先跟掌柜的了解一下县城的情况,询问晚上县城能否开市。
  天衍朝今上宽厚,并未设置宵禁,因而晚间依旧会有许多人出来闲逛。尤其是那些个有钱的公子哥儿,晚上能干的事情多了去了。
  苏半夏想到了她之前买过的凉粉和宵夜,早午不开门,晚间才开始营业,专营晚饭和宵夜。
  夏天天气热,大家喜欢吃点凉的,而凉粉是个很好的选择。
  其实材料充足的话,还可以做凉皮、凉面,最重要的还有一道冰粉。
  想到办法,跟掌柜的说了给她三天的时间,她回去先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做出来。
  掌柜的一听有戏,巴不得立马把苏半夏给赶回去,快点帮他研究吃食去,他的店铺需要再次红火起来。
  最近一段时间出门,碰到某些同行,还被他们各种挤兑。
  垄断了县城的火锅又能怎么样,到了炎热的夏天还不是一个生意都没有。
  答应了掌柜的要想办法弄出来一批新的吃的,苏半夏先去采购了一翻,去米粮铺买了不少的绿豆。
  没办法,家里每种绿豆,若是有的话当初做的就不只是红薯凉粉,还会有一道晶莹剔透的冰粉。
  转战杂货铺,买了不少的调味料,能买的都来一些。
  最后的目的地是药铺。
  清点一翻,确认所有的东西都买齐了,苏半夏这才背着竹筐往家里走。
  回去的时候,转去集市买了一块五花肉,想着晚上弄个红烧肉来吃吃。
  烧菜的当然不是她,是苏迎春哈。
  踏进家门刚好与回来准备午饭的苏迎春碰上,苏半夏将她买的东西都拿出来,献宝一样送到苏迎春的面前,让她看看。
  苏迎春脾气是真的好,不管拿什么都说好。
  不管苏半夏说要做什么,她也说好。
  好在最近一段时间地里的活都忙的差不多了,她能抽出时间陪着苏半夏折腾。
  得到了姐姐的同意,苏半夏喜滋滋的将东西分别放好。
  先帮着烧火,旁边还放着一个磨绿豆粉的小石磨。
  一边看火,一边磨绿豆,两不相误。
  苏迎春时不时的看她一眼,暂时什么都没问,反正要做什么,苏半夏最后还不是一五一十的告诉她,让她来完成。
  谁让他们家半夏在厨艺一道上的天赋完全没有点亮呢。
  吃过午饭,苏迎春和苏半夏留在家里,刘桂花和苏三祥继续去田里忙碌。
  苏半夏献宝一样,将绿豆粉拿出来,用跟过滤红薯一样的办法过滤出来绿豆淀粉。
  过滤完了绿豆淀粉,另外一件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烧烤调味料。
  烧烤谁都会,抹点盐烤一烤,尤其是在野外露宿的时候,烤着吃便成了最方便的吃饭方法。
  但是,她是从调料下手的,最为普遍的烧烤也能烤出新花样来。
  她提供配方,苏迎春来实现。
  苏半夏买回来的调味料很多,最多的便是孜然、八角、桂皮,这些不仅可以入药还香喷喷的。
  记下苏半夏所说的烧烤的调料,一样一样尝试,配成味道最适宜的烧烤调味料。
  “姐,好香啊。”在外面努力做淀粉的人,闻着厨房里传来的味道,忍不住口水往下掉。
  苏迎春听到声音,笑着应了一句,“调味料,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