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她的偶像

  时间过得飞快,今天已经是正月十五了。
  一如往年一样的吃吃喝喝,走亲访友,新年接近尾声。过了元宵节,就算真正过了年。
  今晚的茶楼如往常一样满座,客人脸上的表情还带着新年的喜庆。
  小城的人喜怒皆形于色,高兴或悲伤都大大方方的表现出来,不喜欢隐藏。
  秋望月在这个日子里给大家来点不一样的音乐,用古筝演奏钢琴名曲《致爱丽丝》。
  给古筝加了一个琴码,拓宽音域,使之高八个度,《致爱丽丝》就从指尖流出。
  众人先是一怔,接着凝视静听。
  世界文化交流开始之后,西方人士被古筝独特的风味韵致所征服,将古筝誉为“东方钢琴”。
  这种赞美对古筝形成了一种考验,既是“钢琴”就应奏钢琴之曲,不然的话,所谓的“东方钢琴”就仅仅是一种泛泛的溢美和客套。
  民乐奏西曲,如二胡、琵琶等其他民族乐器都有了成功的范例,古筝因为受到缺音少律的技术限制,凡有中途转调和带有升降符号的作品几乎都无法演奏。
  于是,中华国新型转调古筝应时代之需及时地郑重亮相了。
  新筝的出现解除了作曲家怕其作品在筝上难以演奏的后顾之忧,演奏家们则获得了更大的技艺展示空间。
  《致爱丽丝》这首曲子用古筝弹出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或许开头听起来有些陌生,但仔细聆听一定会让你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清筝版的《致爱丽丝》没有钢琴和交响乐乐团合奏的那么有气势,但其韵味却让人回味无穷。
  《致爱丽丝》结束后,秋望月端坐了一会,对自己笑笑。
  音乐停后,茶楼里静得只剩下彼此间轻缓的呼吸声。
  易灵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去演艺台:“姐姐,灵灵也想学。”
  秋望月拉着她的手:“好呀。”
  掌声在这里想起。
  李晶走过来:“月牙儿,8号桌客人找。是一对中年夫妻。”
  秋望月点头,起身把易灵拉回座位。端起她的茶杯,喝了两口茶水,向8号桌走去。
  走近,秋望月大吃一惊:“刘老师?!”她是真的吓了一跳。
  中年女士气质非常好,像长年浸染在书香、茶香里的人,秋望月的气质与她有些相似。
  刘老师和蔼地笑着:“小姑娘,坐下聊聊。”
  秋望月在她身边坐下:“刘老师,明先生,两位怎么来了林桂?”
  这位刘思老师可她的偶像,中华国古筝大师。她居然有幸见到真人,而不是从电视里看她表演。
  而她的丈夫明知先生则是著名画家,在国际上的名声都是响当当的。比他的妻子刘思更有名。
  他们的一双儿女,一个是演员,一个是画家。都小有名气。
  她会知道这些,一是因为是自己的偶像,所以比较关心;二是因为教授她古筝的老师,与刘老师有点关系。
  刘思拉着秋望月的手笑:“小姑娘,我听你弹琴,非常专业。你老师是谁?”
  秋望月:“刘老师,我师父叫王天晴。”
  刘思怔了一下,恍然大悟:“原来是天晴师妹!怪不得你如此有灵气!我和你师父有十几年没见过了,不知道她还好吗?”
  秋望月:“刘老师,我师父很好。谢谢您。”
  刘思:“你是什么时候跟她学习的?”
  秋望月:“小时候就学了。”
  刘思:“你是本地人吧?她是在这边教你的?除了你,她还有别的学生吗?”
  天晴师妹是她们那一批人中最有天分的,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就退学了。
  秋望月:“刘老师,我是朔阳人。我小时候师父就已经在朔阳了,后来才回的北方老家。”
  刘思有点伤感:“难怪呢。”
  秋望月:“老师,我师父曾多次跟我提起您,后来我也从电视上看您的表演。师父说您是她们当中学得最好的。”
  刘思笑道:“你师父才是最好的!唉,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就不学了,我们谁都找不到她。直到十几年前我们无意间碰到过一次,才知道她收了个小徒弟,原来是你。”
  顿了顿:“你既是天晴师妹的徒弟,怎么不往专业方向发展?我看你的水平也够的。若是一直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一定能在古筝界站有一席之地。”
  秋望月浅浅地笑着:“老师,我当初学筝是想要赚钱的。小时候家里穷,想多一门手艺赚钱给我弟弟治病。我的心思不纯,不敢玷污筝艺。”
  刘思拍拍她的手:“你喜欢筝吗?”
  秋望月直言道:“喜欢。”
  刘思:“现在还缺钱吗?”
  秋望月摇头:“不缺了。”
  刘思:“我看演艺台还有古琴,是你弹还是有别的琴师?”
  秋望月:“我弹。”
  刘思看秋望月如看自家孩子似的:“我是从网络上看了你的视频才找过来的。你的筝艺很稳,悟性也高,不往专业发展太可惜了。”
  秋望月:“老师,不管琴和筝都是我的爱好,能在这里弹弹我也满足了。”
  刘思叹了口气:“我们国家的古乐器不比钢琴差,名声却不如钢琴响……”
  沉默了一会,接着说:“我的两个孩子都不喜欢筝,一个跑去当演员,一个跟她爸学画……”
  秋望月握着刘思的手:“老师,各有所爱。”
  刘思:“我知道,我只是着急。”她并没有强制自家孩子跟自己学筝,只是看着中华国的古乐器越来越没落,心里很着急。
  虽然她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还远远不够。一提乐器,国人首先想到的是钢琴、小提琴这些西方乐器。
  秋望月明白刘思老师的意思,所以这么多的筝艺大师,偏偏刘思老师才是她的偶像。
  刘思:“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
  秋望月:“秋望月。”
  刘思:“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望’字很灵动。给你取名的人一定是个非常有内涵的人。”
  秋望月笑得眉眼弯弯:“我奶奶取的名。”
  刘思看着她温柔的眉眼:“我猜,你应该还有个小名叫月牙?”
  秋望月笑得月牙更明显了:“老师,您真厉害!”
  刘思跟着笑:“你的眼睛太美了!很容易猜!我女儿叫明月,她的眼睛像她爸,圆圆的。气质也像她爸,只有鼻子和嘴巴像我。”
  秋望月看向对面的明知:“明老师和刘老师都长得好,明月一定是挑着两位最美的地方长了。”
  刘思:“这孩子懒得要死,一天到晚都呆在画室,让她陪我们过来都不愿意动。”
  至于儿子,他们不想带!走到哪都要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的,太麻烦!
  秋望月挂着真诚的笑容听着刘思老师絮絮叨叨地“嫌弃”着自己的儿女。
  不管多有名的人,做了父母后都是一样的。语气虽然很嫌弃,眼里却带着做为父母独有的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