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我家便是你家 3

  八月节是家节,没有外臣,皇亲们都入内宫。
  傅柏游带着儿子,自去给白晨叩头拜节。
  木挽香则照例带着杨涣和傅雪歌,先去见德贵妃。
  然后把杨涣留在她那儿,她们又去见玉妃。
  傅千歌问杨涣“如今木家败落了,夫人可还会为难你?”
  杨涣朝她笑笑“不曾,她一直也没为难我。”
  傅千歌摇头“我知你是为了宽我的心,可夫人是什么样的人,姐姐还是清楚的。
  以前咱们见不着,日日担心你,却什么也做不了。
  如今能见面了,有什么事你尽管跟姐姐说。
  傅家……,人很多,可亲的也只有你我二人。”
  杨涣学巧装乖,歪头在她肩上蹭了蹭“知道了姐姐,真的没什么事。”
  既是有事,也不是傅千歌能解决的了。
  以前的傅清歌,绝对需要德贵妃的庇佑,可现在的杨涣却不需要。
  如果真有事,杨涣解决不了,那傅千歌一定也爱莫能助。
  不过,有这么一位姐姐也是挺好的。
  杨涣以前只有哥嫂,没有姐,他们杨家,好像一直缺女子,父亲那一代,还有两个姑姑,都嫁出了京城。
  到她这一代,人丁越发单薄,两个哥哥战死,便只剩她一个女儿。
  傅家的八月节再惨再悲,也是家人齐聚一堂。
  可杨家,这么多年,从未真正过过八月节,因为他们家的人,从来没有齐过。
  没有等木挽香母女,甚至没有在宫里参宴。
  杨涣亲自去白晨那里叩拜,然后请了罪,便自行出宫去。
  傅柏游甚为尴尬,还想叫住她教训一顿皇家节宴,怎能说走就走。
  反而是白晨,笑着道“清歌还是孩子心性,许是这宫里约束她,不太习惯,由着她高兴便是,丞相不必生气。”
  在场的皇亲当然都附合白晨,你赞一句我赞一句,把傅清歌说的更可爱了。
  只有东方晞,一字没说,目光却一路跟着她。
  到底是不放心,瞅了个机会把莫寒叫过来“三小姐出宫了,你跟着她。”
  杨涣从宫里出来,把白云也支回相府。
  去杨家,带着她不合适。
  熟门熟路熟悉的心情。
  一接近家门,杨涣便会强行想到自己的死,想到家中生出的变故,以及老母弱嫂幼侄子。
  自上次来祭拜过后,她虽在杨府外徘徊过多次,却是再也没进过这扇门。
  如今进去,也不是什么好时机,甚至一样突兀。
  可她今夜,心海茫茫,无处安放,极想回去看一眼,哪怕只有一眼。
  在门口犹豫许久,才抬手扣响门环。
  里面远远地有妇人应了,又等片刻,门才缓缓从里面打开。
  杨嫂有些意外地看着她“姑娘您这是……”
  杨涣喉咙有些梗,压了压才把话说顺溜“我是杨将军的朋友,嫂子还记得吗?”
  杨嫂马上回应“记得,您来过的。”
  杨涣往里看了一眼“那我……能进去坐会儿吗?”
  大门开了,杨嫂客气地道“请。”
  堂屋里亮着灯,从外面可以看到几个人围桌而坐。
  待杨涣到了门口,才看清,除了杨家的人,还有一个苏进。
  杨嫂介绍“这位是苏先生,也是我小妹的朋友,今夜过来看老太太。”
  杨涣和苏进互点头,装作是第一次相见。
  杨涣问“老太太呢?怎么不出来用饭?”
  “在祠堂上香。”说完,转头对一旁的女孩儿道“敏儿,去照看祖母。”
  杨涣的侄女杨敏起身离席,提了一盏马灯往祠堂而去。
  只有七岁的年纪,没有害怕,没有不满,听话乖巧又坚强。
  祠堂是一个家族很重要的地方,就算杨涣内心渴望,以她现在的身份,也是不能去的。
  好在,没过多久,杨老太太便出来了。
  老了许多。
  头发已经全白,身子也佝偻下去,眼睛里没了过去的光彩,一片浑浊。
  礼节和将帅之家的风范却没丢,朝杨涣和苏进颔首,坐上主位。
  桌上摆着团圆节饼,几个小菜,还有酒。
  苏进看气氛沉闷,主动起身招呼“来,我先敬老太太一杯,今日是八月节,我在京城也无亲人,幸得老太太和嫂子收留。”
  杨母抬杯,语气慈爱包容“客气了,既是我儿之友,便是我杨家高朋。若不嫌弃,我家便是你家。”
  杨涣瞬间在心里泪崩了。
  我家,便是你家。
  杨家为她开了一扇门,从此她都无需再找借口,只要回来就成。
  只要回来,就还是这家的女儿。
  苏进把杯子放低,恭敬地与杨母碰了杯,不忘叮嘱“老太太随意便好。”
  他自己一口饮尽,归座。
  杨涣话很少,她总怕自己一开口,就忍不住情绪,所以默默喝茶,默默吃菜。
  都是她熟悉的味道,应该是杨嫂亲手烧的。
  现在杨家已经没一个下人了,连开门的事都是杨嫂在做,那饭菜更是。
  侄女杨敏是个贴心的话,便主动靠过来“姐姐,你喜欢吃这个菜吗?”
  杨涣梗了一下“嗯,喜欢,都好吃的。”
  “我也喜欢,我娘做的菜最好吃了,以前我小姑只要一回来,就嚷着叫我娘做饭。”
  正在默默吃饭的众人,一下子全停了手中筷子,看着她们两个人。
  杨涣的话在喉头滚来滚去,一句也说不出来,说什么都不合适,只好她快速夹一筷子菜塞进嘴里。
  杨敏笑看着她,一脸开心。
  杨涣也对她笑,泪却流了满满一心窝。
  这顿团圆饭,很咸,吃的都是泪,不只杨涣,杨家的人也是。
  他们开心不起来的,杨家的人一个个去了,越来越凄凉,不过节还好,过了节,看到别人一家团聚,便更显的他们孤苦。
  既是苏进和杨涣来了,也未能改变什么,反而是两人的情绪都被带的有些低。
  出杨府时,已近亥时。
  杨嫂把他们送到门口,见杨涣只有一个人,便道“傅姑娘,天晚了,我送你回去吧?”
  杨涣赶紧拒绝“不用的,我家丁就在前面,到了街口就看到了。”
  杨嫂这才点头,央了苏进“那麻烦苏先生,把傅姑娘送到街口吧,两位一路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