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我家的孩子都有 1

  国师府不热闹。
  不知多少人被堵到门外以后,就再也无人敢上门了,此时此刻,反而显出一片难得的安宁。
  杨涣进去时,莫寒正要出门,见到她来,匆忙行了个礼:“三小姐,我家主子在内院呢,您过去就行。”
  杨涣叫住他:“你这是去哪儿?”
  莫寒“嘿嘿”一笑:“我出去打个野味,一会儿便回。”
  杨涣哼了他一鼻子。
  在建安城里打野味,你咋不上天呢?
  见到东方晞的第一句话就是:“莫寒去干吗了?”
  “我让他去看杨府门口的人走了吗?要是走了,今日就带你回去看看。”
  杨涣:“……”
  他还记得这事。
  “不用特意去看的,反正已经很久没回了,不在乎这一两天。”她说。
  东方晞只是笑笑。
  杨涣问起花楼的事,他倒说的清楚。
  “花如烟本事比你想像的大,别说是大理寺的牢房了,就算是皇宫,她如果决心想混进去,也是有办法的。”
  杨涣:“所以当初你让我去找她们,并非只是因为木宗光跟她好?”
  东方晞道:“当然是,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她就算想帮你,也无处下手。”
  见杨涣不吭声,才又解释:“不过她也想对木家下手,正愁没有十足证据把他们一举拿下,你正好把机会送了过去。”
  “所以我们算是互相帮忙?”
  “对呀,所以你给的银子很亏。”
  杨涣:“……还不是赖你,为何不提前跟我说?”
  东方晞笑道:“现在是晚了,不过银子我可以赔给你。”
  杨涣细细给他算了一笑帐,从她跟红叶敲开花楼门的那一刻,到把兰心赶出去的银子,全包含在内。
  哦,还加了一些利息。
  东方晞看她算的认真,摇头直笑。
  “相府现在的库房都是你在管,为何还是如何缺银子?我记得杨大将军清廉的很,从不在乎这些黄白之物的。”
  杨涣一点也不客气,一句句地回他:“库房里再多,该是自己的也得拿回来。
  杨大将军清廉,傅三小姐可是贪财的很。
  再说了,正因为之前太大手,到死都没钱养家人,才后悔的不行,现在算是找补吧。”
  东方晞起身,很快回来,递给她一张银票子:“够吗?”
  杨涣看了一眼。
  眼睛瞪直了。
  半晌才说:“够了……,有点多。”
  “拿着吧,能用钱买到的快乐,还是很简单的。”
  国师果然贪了许多大宛国国库的钱,杨涣必须施以正义,从他这里拿回去才行。
  心安理得地把银票收了,语调自动降低半度,悄声声地问:“那个,莫寒什么时候回来?”
  “如果没什么麻烦,应该很快。”
  说话间,外头就传来莫寒的声音:“主子,可以出门了。”
  东方晞道:“走吧,昨晚的礼物都没拿下来。”
  杨家门前确实干净了,昨晚在此徘徊的人一个也没看到。
  杨涣下车,跟车里的东方晞摇了摇手,径自往里走去。
  绿珠拿了礼盒,紧随其后。
  杨家院内,因为没了仆从,大部分的积雪都没清理,只扫出来一条,从大门口通往正院的路。
  正院里很安静,没有相府的半分热闹。
  大片的雪在院子里铺陈开来,肃了眼前的一切。
  正堂的房屋,威武又安静,坐北朝南的立着,门头上的匾额,是当年先祖皇帝的题字,在大年初一寒凉的日光下,闪着些许微末的光。
  “赤胆忠心”四个字,被岁月洗涤出几分沧桑,落寞地挂在上面,四周无依无靠。
  正堂前是早已经落光叶子的绿植,上面篷着一团团的雪花,雪花的下面是几滴化过以后,结成冰的水珠。
  然后便是大片被雪盖住的白,洁净又苍凉。
  在靠近墙边的地方,斜逸出了几枝梅花,零零落落开着。
  这里曾经很热闹,最热闹的时候门庭若市,高朋满座。
  那时候杨涣还小,她的父亲和两个哥哥都在,甚至连两个姑姑都未出嫁。
  那时候并未感觉院子很大,严格说来还不够他们几个孩子跑的,时不常就要爬上一棵,翻过一堵墙,以证明自己年少的能力。
  那时候杨母最大的心愿,就是她这个女儿,能长出一副闺女的模样,安安静静做个大家里的小姐。
  然后像所有人一样,成婚生子,平淡而幸福地过完一生。
  如今杨涣站在这里,头挽云鬓,身穿锦袍,脚下是密针细线织绣的棉鞋。
  俨然一副大闺秀的样子了,可回首往昔,再难回首。
  她微不可察地叹了一口气。
  到底也没有满足父母的愿望,无论前世还是重生。
  绿珠怕她在院子里站的太久,再冻着了,轻声问:“小姐,要不我去里面看看?”
  杨涣摇头:“内宅不能乱闯,再等一会儿。”
  倒不是她稳得住,实在是有东方晞在前面已经打过头阵,告诉她杨家无事。
  那她们来此,暂时未看到人,便猜测人肯定是在后宅里。
  不然杨涣看到眼前空无一人的院子,可能早急了。
  大概一盏茶的时间,先听到两个孩子的声音,从后宅里往前面走。
  杨敏眼尖,先看到她们,脸上立刻带上了笑:“姐姐们来了,快先进屋暖和着。”
  她往前走,不忘吩咐弟弟:“你去请母亲。”
  正堂里无客可待,所以也没有烧炉子,屋内与屋外并没多大差点,还是冷的不行。
  好在杨嫂很快来了,看到她包在厚厚的衣服里,十分抱歉:“傅姑娘,如果不介意,去后院里坐会儿吧,那里生有炉子。”
  当然不介意,不过杨涣并未表现出急切,只是微笑着点了一下头,跟她往后走去。
  令她没想到的是,杨嫂竟然把她们带到了老太太的房间里。
  她道:“这里的炉子更旺一些,你们先暖暖。”
  掀开厚重的棉帘,老太太也迎了出来。
  她的精神比八月节时好了许多,至少那种悲伤苍凉的状态没有了。
  将军府的女人,到底跟别家是不一样的。
  杨家的先辈们,没有几个是死在床榻深宅里的,大多都是在沙场上结束一生。
  她经历了太多,只能让自己坚强,毕竟家里还有小辈,还有希望。
  杨嫂忙着招呼她们围炉坐下,又赶去沏茶。
  绿珠把带过来的礼品,小心放在桌子上,往杨涣身后站时,被她拉了一把,只得怯怯坐在她身边。
  身子有点僵,不太敢随便动。
  她以前看到将军时也紧张,既害怕她指出自己不足的地方,又渴望她指点自己。
  现在能在杨涣身边行动自如,不过是因为她换了副身子。
  大多时候,带着傅清歌身体的杨涣,还是很温和乖巧的,没有沙场上的咄咄逼人,也没有那种不可一世的杀伤力。
  可杨府不同,这里积攒了多少代人的英武之气,以绿珠以前在军中的份量,根本没资格坐在这里,还是跟将府的老太太坐在一起。
  所以她很忐忑。
  倒是杨涣,许是看到老太太状态不错,她的心情也好了一些,就随意地聊了起来。
  她问老太太身体如何?
  问相府年过的怎样?
  问今年天气格外冷,府上可有特别的御寒之物。
  ……
  看似不经意的闲聊,字字句句都是关切。
  老太太先时跟她聊天,还有所保留,客客气气,后来看这小姑娘说话温和,时而还调皮一下,便是觉得亲切。
  再有,其实她从第一看到她,就有种很特别的感觉,说不好是怎么回事,就觉得与她似曾相识。
  但杨家老太太,什么场面没有见呢?
  既是有这种感觉,她也分得清现实与心病。
  面前这位姑娘,是相府的小姐,与他们家的姑娘不过是有一点缘份而已。如今人家念着这点好,愿意上门看她,已经很知足了,别的便再无所求。
  因为双方都有所保留,所以天儿聊的平平淡淡。
  都是些日常的话,连“杨涣”这个人都没提起,因为怕此时提了再惹众人难过。
  杨涣也不宜在此停留太久,略略坐一会儿,便起了身。
  杨嫂起身送她,杨敏和杨浩就挂在她的两边,一人拉一只袖摆。
  两个小家伙没有那么多心思,只是觉得这个姐姐长的又好看,人又很亲切,跟她们说话的时候温声细语,偏偏又很有道理的样子。
  他们是有些不舍得的,但看着母亲和祖母都没有留的意思,也就跟着入往外送。
  就要出门时,老太太又叫住她们。
  她从炉边的圈椅里起身,往自己卧房的里间走。
  绿珠不知道她要做什么,默默看了一眼杨涣。
  大将军的目光,几乎要变成弯的,跟着老太太绕过屏风,与她一同走到室内去。
  片刻,老太太总算出来了,手里拿着两个福袋。
  她分开递给两人:“我家的孩子,都有。你们也拿着,图个吉利。”
  说完,还是客气地补上一句:“谢谢你们能来。”
  杨涣的鼻子突然一酸。
  她快速垂下眼眸,伸手拿了福袋,匆匆与老太太告别,转身拉了绿珠就走。
  连杨嫂都没追上她们的脚步,赶出内院时,她们已经到了大门口。
  直到爬上马车,大滴大滴的眼泪才落下来,一发不可收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