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讲故事

  第十八章
  讲故事
  马车跟在李裹儿的辇车后面。在潺潺的雨声中疾驰着,一会儿进了上阳宫。
  王画那一天进入上阳宫,恰奉风和日丽,上阳宫里面长满了绿色的植物,看上去风景秀丽。但今天进来,在阴沉的天气里,各个阴郁的植被,发出雨点击打的声响,那种阴郁压抑似乎也象不时落下的积水一样,一粒粒积落下来,然后将上阳宫笼罩在一片愁雾中。
  到了仙居殿前,高大的瓦檐上哗啦啦地流下一条条水柱。王画与李裹儿都撑开雨伞冲了过去。
  正好一个御医走出来,倒药渣。
  王画一把拉住他问道:“陛下如何了?”
  现在武则天心灰意冷,已经自称为哀家,但文武百官可没有敢拿掉她的帝位,只是称她为上皇,也就是太上皇,也只有王画继续称呼武则天为陛下。
  这个御医也知道此事,他摇头答道:“刚才大圣皇帝昏迷了很久,刚刚苏醒。不过她身体还是堪忧。”
  只说了这一句话,就立即离去。他可不是王画,朝中现在情况很诡异,弄不好就要倒霉的。王画那是特例,不好比的。就象姚元之,也就是因为痛哭了一下,流放出去了。自己这些御医算什么?
  王画立即进殿,大殿里来了许多人,要么是宗氏子弟,要么是朝中重要大员,比如韦安石、杨再思、从岭南刚返回的魏元忠,以及李显李旦与太平公主,上官小婉等人。
  看到王画进来,脸上神情都有些古怪,李显说道:“王卿,母皇要见你。”
  这对武则天子女们,有浓浓的讽刺意味,武则天刚才奄奄一息,所讲的话也能算是临终遗言了,但她苏醒后没有对李显与李旦有什么吩咐,却艰难地说了一句:“哀家要见王画。”
  不然王画今天还没有这资格进来。
  王画还不知道究里,他答道:“臣遵旨。”
  但他在众人脸上扫视了一眼,也看到这些人看他的目光有些神怪,不过所有人眼里都带着悲戚的神色。
  王画在心里面冷笑,这是猫哭耗子,假慈悲。这群人中间可以大胆地说一句,十人有七人希望老武立即早死早好,有两个半人持模棱两可的态度。顶多半个希望老武平安。
  他走了进去,看到武则天躺在床上,脸上的神色十分地困窘枯槁,走过去,恭恭敬敬地跪下,说道:“臣参见陛下。”
  然而他眼里已经带起了一层蒙蒙的湿意。
  不管怎么说,他蒙受了老太太很多恩惠,可是自己却没有报答的机会了。
  老武在床上艰难地说道:“你起来,走过来一点。”
  王画站起来,走到她的身前。
  老武又说道:“哀家有一件憾事,没有看到你成为哀家的孙女婿。”
  这句话说得有些突然,然而在座的人都听明白了,武则天是指王画对她的仁孝之心,如果王画是她的孙女婿,这个名份就更正了。但有可能王画将来都没有这机会,她的亲孙女有许多,可除了最小的李持盈失踪了外,其他的都因为年纪到了,已经嫁人。虽然他与李裹儿关系暧昧,可始终是暧昧,没有一个人会想到王画有从武家将李裹儿抢回来的胆量。
  王画走过去。拉住她的手说道:“陛下,你是天下之母,就是我不是陛下的孙女婿,可也是陛下的孙儿。”
  这个动作,也有点过失。可没有一个敢提出异议。
  武则天与王画的关系,那也算是君臣相宜的典范了。如果不是王画岁数太小,武则天到了垂暮之年,又是第二个武则天与狄仁杰的关系。
  王画这是赤诚之心。在这份赤诚之心面前,就是敬珲在一旁看着不愉快,也不敢作声。
  但王画随着说了一句让大家感到惊讶万分的话。
  王画主动找来一把椅子,在武则天面前坐下来,说道:“陛下,臣给你讲个故事吧。”
  王画讲的是《红楼梦》。
  通过他口头表达的,与书中的语言有一些差别的,一个是口语,一个是书面语。还是王画也没有这个能力完全还原,虽然他也看过五六遍了,也看过电视剧,但想要将一本几十万字的长篇巨著完全记下来是不可能的。
  一开始他就将起头部份略去,而从甄士隐直接讲起。
  《红楼梦》起始几章,如果用讲故事的手法来讲是最难的,因为这几章时间场景人物跨度都很大,如果讲得不好,就会零乱。
  王画努力回想起以前看过的内容,将头绪理了一下,才开始开讲。
  其他人也涌入到武则天的寝室,都感到奇怪。当然唐朝也有了了,只是篇幅短小,而且有许多写的东西不好。因此不受上流主体欢迎。
  听到王画讲绛珠草与神瑛侍者下凡,勾出许多风流冤家时,更多道貌岸然的人都皱起了眉头。他们心中想到,已经与那些下流的一样的套路了,只是王画讲得更有条理,更长。
  武则天一直微笑,如果说有信心,也只有她对王画真正有信心,李裹儿都不行。
  当李裹儿听到林如海子孙有限,想了想王家的一脉单传,不由地看了一下自己的肚子,忧上心来。但这个表情却没有人注意。这时候故事内容已经进入了第二回,开始进入正巷了。
  虽然还是有人不齿,可都听得津津有味。毕竟以这种宏伟形式,还是第一次向世人展现。
  但听到宝玉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几乎所有大臣都皱起了眉头,果然是一个好色之徒。只有在场一干尊贵的女性,都不顾武则天的病重,捂起嘴来,偷偷乐起来。
  进入了第三回,已经有许多人明白了。这个林黛玉就是那个还眼泪的绛珠仙子了。可这时候,虽然不齿,但众人已经全部被故事吸引住了。
  直到王画讲到护官符,开始有人恍然大悟,这远不是一个普通故事那么简单,恐怕有许多喻意在里面。但王画讲得很慢,一边在讲一边在想,所以这时候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时辰。为武则天治病的几个御医转来转去。
  可不要说王画了,就是李显现在也忘记身在何处。王画还在继续说下去,说到宝玉看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副对联时。众人心然领会,好对联。
  王画曾经出外游学一年多,也是这个用意,用简单两个字来说,就是阅历。
  然而王画话锋一转,说宝玉看到这对联,断然不顾这间宇室精美,铺陈华丽,也不肯住在这里时,众人愕然。有很多人都想笑出声。
  王画接着又说道,宝玉看到嫩寒锁梦因窗冷,芳气袭人是酒香,立即说这里好,连李显都笑道:“这个惫懒儿!”
  但在这里,原著是写着室内是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后面又是一大堆安禄山、武则天、寿昌公主用过的器具,王画不得不再次做了修改。但这一段内容王画也觉得不好,用了一堆名人帝王用过的东西来形容器具的精美,有点失去风骨的感觉。
  可他前世《红楼梦》登上神坛了,王画这种想法没有敢对任何人说,怕人耻笑他。
  王画又说到宝玉睡梦中,跟随秦可卿,往前走时,御医终于忍不住走过来,对他说道:“小候爷,不早了,上皇需要休息。”
  他才起身替武则天掖了掖蚕丝薄被,离开寝室。
  但走出寝室外,立即眉头紧锁起来,脸上浮现出浓浓的哀伤。众人不管对他讲的内容能不能接受,但明白王画讲这个故事是为了让武则天开心的。从心里面多少也有点佩服他的气节,隐然有烈烈古人之风,现在对武则天如此,不是好事儿,相反会引来一些麻烦,王画依然这样做,这是与豫让等义士。是差不多的行为。
  不管乐不乐意,这种行为却让他们都感到敬重。
  王画心里面却是想着另一件事,他不是讲故事,这本他也不想将它拿出来,流传出去,会招来更大的争议。而且从他嘴里或者手里出来,因为记得不清楚了,也会失去原来的韵味。
  这样做的目标还是为了老武。
  为什么老武会变成这样?因为她心里面失去了盼头,所以没有了求生的欲望。病只是一个外因,主要是她心死了。
  因此他这样做,是让她重新燃起一个盼头来,只是换成了另一种方式,活下去,就能听到下面的故事了。
  这种对身体康复的作用,现在医学还在懵懂之中。可王画也不想解释。
  可看到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病怏怏如此,他心中怏怏不乐,只是向李显见过礼后,其他的人一个也没有打招呼,上了马车就走了。
  实际上故事到了这时候,也引起了悬念,因为这里会让人产生误会,在梦中贾宝玉与秦可卿,会发生什么关系?有许多人猜测着,只是王画神情如此萧索,连李裹儿也不敢询问。
  只好看着他登上马车离去。
  回到家中,严挺之叔侄还在,这门亲事必须要王画做主,因此俩人都坐在王家等候王画回来。
  王画强作笑颜打了声招呼,然后找三凤去了。
  应当没有太大问题,严挺之是凭真才实学考中进士的。就凭借这一点,已经很难得了。而且他长相也好。但这是三凤的一辈子幸福,王画要考虑一下三凤的感想。
  找到三凤,王画问道:“三妹,这个严挺之,你对他什么印象?”
  三凤脸上飞红着,扭怩地捏着衣服不答。
  看到了三凤的表情,王画会意了,他又回到客厅。询问严挺之。
  严挺之同样也没有意见,王画名声好地位高次之,主要三凤本身长得清秀,加上这几年家庭的转变,又有王画的薰陶,隐隐有了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的气质。
  不是同不同意的问题,而是这个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当然两家只是口头的协订,虽然没有到成亲的地步,然而是王画的妹妹,严家也要脸面,订亲也有许多程序的。严方嶷带着侄子回去安排了。
  将他们送出去,看到王画疲惫的模样,李红还想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可是王画却回到房中,倒在床上睡着了。
  第二天,雨住了,一轮红日难得地从东边的天际冉冉升起,李红兴冲冲地从外面跑回来,对王画说道:“二郎,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米价又涨了,每斗米涨到四十八文。”
  但说完后,立即将嘴捂上。
  这个消息也是她刚刚听到,对王家来说是好消息,只有米价涨得越高,王家越有利。现在天下手里土地最多的人不是七姓十家,不是李唐这些宗室,而是自家二郎,只要劳力充足,几百万倾耕地都能拥有。实际上到现在她还在梦中,那么大的地方,居然没有皇帝!
  王画也是将以后的重心放在粮食上面的。米价涨得越高,王家收入越高。
  不过她立即反应过来,王家收入高了,可天下老百姓要倒霉了。王画听到这个消息,未必会高兴。
  王画听了愕然。涨价是必然的,在唐朝也存在物价上涨,一样。而且棉花普及,是否影响耕地未必,可难免有商家在中间做文章。但这个涨幅就不正常了。
  而且秋收也不远。王画想了一下,立即将沐孜李喊过来,让她派人去查这件事的原委。
  这就是力量的好处,现在羽翼还没有齐全,否则王画都能查到武三思、李旦与太平公主他们有什么动态。
  李红傻傻地问道:“有什么不对嘛?”
  “不但不对,而是大有问题,并且涨价的替罪羊还会是我。”洛阳米价一直没有下跌,已经有商家将责任推到王画身上。
  说完后,王画到了昭文馆,中午回来时,沐孜李已经得到了一些消息。主要是许多米商屯集粮食,从夏收时就开始屯集,但确实今年粮食有可能因为许多田地为了追求利润,种植棉花,出现短缺。加上这段时间天气反常,有的地方出现了涝灾。所以这些商人借势发难,联合起来一起涨价的。
  听到这里,王画看着萧亚轩。
  萧亚轩摇头:“大洋洲的粮食指望不上。”
  现在奴隶是有许多,但船只上面的,造船作坊里面的,采珊瑚的,开矿的,还有武装士兵,因此不可能将全部奴隶抽出来从事农业生产。
  也就是说,马上大洋洲有一季夏收,但生产的粮食不会很多。别看开垦出来近十万倾田地,但那只是初步的圈围,种植需要再次细细耕作,并且因为没有耕牛,是人力耕作,播种耕耘、锄草灌溉、收割入仓,就是不顾奴隶死活,能够种植的也不过一两万来倾耕地面积。
  说起来也不少,并且这些地方因为从来没有种植过庄稼,田力充足,庄稼长势也很好,可一季粮管什么用?种子,自己的食用,再加上海上风险,时不时有船被海浪打沉的事件发生。安全运到唐朝,能有一百来万石粮食登天了。
  数量还是不少,但一个人一年最少得吃掉四石粮食吧。连一个洛阳城百姓的粮食都供应不上来。更别提将天下粮价打压下去。想要起平衡粮价,最少得等到三四年后,大洋洲种植的面积达到几十万倾,才能做到。
  就这样,中间还不能出现差错。
  王画忽然看着李红说道:“我们将婚礼办了吧。”
  李红脸上立即出现一片喜色,等了这么多年了。她使劲地点着头。
  王画又对萧亚轩说道:“我感觉还不会就这样结束的。”
  说到这里他指了指外面的天空,虽然天放晴了,但天空中依然云彩朵朵,这个朵朵可不是那种轻淡的朵朵,堆在一起厚厚的。不用说,以后还会有雨天。
  一旦雨季漫长起来,造成洪水泛滥成灾,米价将会更高。
  王画又说道:“等到我与你妹妹婚礼结束。你立即返回南方,抽出一笔资金,从林邑采购一笔粮食过来。同时命人将大洋洲夏收之粮全部运回唐朝。”
  萧亚轩也没有异义。这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计。
  王画又对沐孜李说道:“你也配合萧大哥,抓紧速度,想方设法将一部分生活无法继续下去的百姓迁移出去。那怕用一些手段。”
  这种手段就是利用发展起来的一些宗教力量,煸动哄骗。
  但王画这是存着善心。于其留在唐朝,被一些残酷的主子压榨剥削,走投无路,不如到大洋洲重新开辟一片新天地。在哪里他们是管理奴隶,就是亲自从事生产,王家也不会象其他人那样压榨的。
  沐孜李点头。
  四个人将书房的门关起来,进行细细的商议。
  但外面又有一个太监进了王家,带来李显的口谕。说是让王画到上阳宫,给武则天继续讲故事。
  李红他们听了愕然,这道口谕下了也太荒唐了吧。不管怎么说,王画是韬光养晦,不是王画没有才能,现在沦落到成了一个讲故事的地步?
  王画没有顾及他们的反应,向这个太监问道:“上皇现在病情如何?”
  这个太监眉开眼笑地说道:“昨天你讲的那个故事很管用,上皇昨天晚天吃了一碗粥后,今天早上醒来,身上发了一下汗,气色开始转好了。真是奇迹啊。”
  讲故事还能治病?李红三个人面面相觑。
  王画看到他们的脸色,说道:“回来后我给你们解释。”
  说完了,上了马车。但在经过天津桥时,留意了一下洛水的情况,可看到的情况不太妙,洛水涨得快到堤沿了。他低低地叹了一口气。
  一会儿马车再次进入上阳宫。然而他进到仙居殿后,却是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