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7章 两害取其轻

  “臣,司马昭,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岁!”
  垂首拢手小碎步趋前的司马昭,来到殿中,匍匐在地,每喊一声万岁,就叩首一次。
  参拜的言行举止,一丝不苟,极为标准,而且神态语气极为恭瑾,让人挑不出一丝毛病。
  曹芳看到司马昭这个模样,脸上露出喜色,正待说话,幸好在出声之前,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曹爽。
  但见曹爽正死死地盯着司马昭,面色阴沉。
  已经说出半个字的曹芳连忙住嘴,伸出的手也讪讪放下,呐呐收声。
  朝堂上一下子静得似乎连掉一根针都能听到。
  双手枕地,额头贴着手背的司马昭,没有听到天子唤起,不敢有丝毫动静。
  当然,也没有人能看到他此时脸上是什么神色。
  这一回,又是满宠站了出来:
  “大将军?”
  “哼!”
  曹爽哼了一声,一甩袖子,别过头,不语。
  看到曹爽这个举动,曹芳缩了缩身子,更不敢出声。
  已有十岁的他,年纪虽然不大,但呆在宫里这种地方,早就已经懂得了不少事情。
  特别是原本应该作为曹芳在宫中最大倚靠的虞太后,被曹爽强制迁到别宫,母子二人一年到头都见不上几次面。
  更是让曹芳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故而看到大将军这个模样,曹芳自然不敢擅作主张。
  眼前的情景,让不少老臣看得是心头窝火:
  曹爽这个竖子!
  满宠微微偏头,看了一眼廷尉高柔。
  高柔会意,站了出来:
  “陛下,如今大敌当前,应以退贼为要,今太傅遣使过来,正是合力破贼的良机啊!”
  话是对天子说的,眼睛却是看着大将军的。
  想起荆州战事,曹爽这才不情不愿地略一抬起下巴,对着曹芳示意。
  曹芳见此,这才重新伸出手,喊了一声:“起。”
  “谢陛下!”
  众老臣见此,又是暗怒不已。
  只是曹爽除了辅政大臣的身份,但还有另外一层关系,那就是宗亲。
  他与天子之间,既是君臣之事,又是曹氏内部家事。
  身为外姓人臣,就算再怎么看不惯,但终是怀了一层顾虑,不敢轻易插手。
  毕竟是疏不间亲啊!
  而一直伏地不起的司马昭,此时听到天子说话,暗松了一口气,连忙起身。
  “司马中郎将,你说你是为了商议破贼而来?”
  曹爽坐在那里,居高临下地问道。
  “回大将军,正是。”
  司马昭恭声答道。
  “哦?”曹爽拉长了声音,“却不知太傅有何打算?”
  看到他到现在还端着架子的模样,不少老臣皆是暗骂:
  这个竖子,简直是不知轻重!
  “回大将军,上党与河东的贼子猖獗,太傅欲亲自领军,渡河北上御敌。”
  “故而太傅让昭前来禀报陛下,北面之敌,太傅将尽力挡之,让陛下不须担心。”
  听到这个话,曹爽这才正眼看向司马昭,神色一敛,同时端正了身子:
  “你说什么?你是说,太傅欲领军渡河北上?”
  “回大将军,正是。”
  听到司马昭肯定的回答,曹爽心头一动:
  那岂不是说,许昌再不用担心洛阳那边的大军?
  不说曹爽,就是朝堂上的众人,除了提前得知消息的满宠高柔等极少数人,剩下的大臣皆是一阵骚动。
  心思转得快一些的人,一下子就猜到了司马懿的用意。
  于是有人不禁在心里感叹:
  太傅……这是在顾全大局啊!
  曹叡在最后的那几年,饱受打击,疑心加重,多遣禁卫封锁宫禁。
  又在后宫设妇官,以为女尚书,使典省外奏事,以此减少与外臣的接触。
  曹叡此举,除了喜欢女色,未必没有被打击得自我封闭的意思。
  到了许昌之后,毛皇后因为打听曹叡病情,被赐死。
  连同当日服侍周围的宫人亦尽被处死。
  在这种高压封锁消息的情况下,曹叡曾在私下里大骂司马懿的事情,仅是在小范围内传播。
  再加上曹叡临死前,还留下遗旨让司马懿做辅政大臣——这是曹叡最后试图维护魏国不被分裂的无奈之举。
  而曹叡让司马懿做辅政大臣的遗诏,对朝中众臣有着很大的迷惑性。
  或许朝堂上有人已经意识到了有些不对。
  但在外敌强压的情况下,没有人敢把这个问题挑明——就连曹爽也从来没有公开说过司马懿怀有自立之心。
  偏偏曹爽这几年的所作所为,又渐失人心。
  相比之下,现在有人觉得司马懿是在顾念大局,反倒是正常的事。
  比烂嘛,正常人自然是下意识地会更倾向于那个不太烂的。
  正当众人思绪纷乱的时候,曹爽仍是有些不敢置信地再三问道:
  “此话当真?”
  这个话一问出来,又有人在皱眉。
  大将军这个话,实在是显得心胸过于狭隘了,或者说,气度不够。
  就算是不信,也不应该直接问出来。
  因为这已经算是公开置疑太傅在朝堂上欺骗天子了。
  再说了,太傅领军北上抗贼这种大事,只要派人前去洛阳稍加打听,就能知道。
  大将军在这种时候,问出这种话,岂不是有失身份?
  曹爽问完这句话,也反应过来,自己似乎过于鲁莽了。
  只是还没有等他开口补救,司马昭已经朗声道:
  “这等大事,昭岂敢在陛下面前诳语?”
  司马昭话音刚落,太仆王观就忍不住地站出来说道:
  “大将军与太傅分守二都,太傅北御西贼,太将军南当吴寇,此所以先帝让太傅与大将军辅政陛下是也。”
  “如今贼兵犯荆州,战事紧急,大将军此时当以退贼寇为要,荆州之事,还请大将军早做决定才是。”
  王观自少孤贫,但有志气,后得到曹操召为丞相文学掾。
  历曹魏四朝,先后出任诸多职位。
  到了曹叡时代,得到司马懿的举荐,担任从事中郎,后升任尚书,又出任河南尹,转任少府。
  曹叡死后,辅政的大将军曹爽专权,生活奢侈,曾屡次挪用宫中与府库钱物为己用。
  少府本就是掌管帝室收支,王观得知后曹爽所为为,特意造册并把皇室财物封存起来。
  曹爽为了方便自己继续侵占皇室之物,将王观调任为太仆。
  故而王观早就看不惯曹爽所为久矣,此时再看到曹爽如此分不清轻重,如何还能容忍?
  满宠、高柔、王观三人,虽说皆被曹爽架空了实权,但都是四朝老臣,声望隆重。
  贼人大军压境,又是当着朝堂所有人的面,曹爽自然也不能轻易驳了三人的面子。
  他的目光,在满宠高柔王观等人的脸上扫过,最后还是屈服于形势,咬着牙根说道:
  “王太仆说的确实有道理,是我疏忽了。”
  ……
  散朝以后,司马昭出了宫外,一个下人走过来,对着他行了一礼:
  “司马公子,这边请。”
  司马昭看过去,发现满宠正坐在一辆马车上,掀起车帘,向他这边看来。
  司马昭连忙远远地对着满宠行礼,以示谢意,然后这才跟随下人前往。
  待上了车之后,司马昭又再次道谢:
  “谢过满公。”
  满宠摆了摆手:“老夫只是为了大魏江山耳。”
  放下车帘,满宠的身子跟着马车轻轻晃动,只听得他轻轻叹息道:
  “初平三年时,武皇帝临兖州,特招老夫为从事,至今已有五十年矣。”
  “在这五十年里,老夫跟随武皇帝南征北战,亲眼看着武皇帝平定北方,开国为王。”
  “也看着文皇帝接受汉帝禅让,登基为帝,更知道先帝在时,贼人之猖獗。”
  “老夫做了大半辈子的魏臣,也为大魏付出数不尽的心血。”
  满宠说道,语气变得有些凌厉起来:
  “曹昭伯要是能守得住这份江山,老夫自不会说什么。但要是他守不住,那就换个老成的人来守。”
  司马昭恭恭敬敬地低头聆听。
  满宠的声音继续在马车内响起:
  “大魏偌大的江山,虽然姓曹,但老夫也有功劳。”
  “不但老夫,太傅、高廷尉、王太仆等诸我老臣,皆有功劳。唯独曹昭伯(即曹爽),是坐享其成。”
  “老夫都这个岁数了,大约也没有多少时日可活了,在这些最后的时日里,老夫只想证明一件事。”
  “那就是老夫这大半辈子的心血,没有白费,否则的话,老夫是死不瞑目啊!”
  满宠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似乎是有些累了,闭目作养神状。
  感觉满宠说完了,司马昭这才抬起头,看了一眼满宠,然后小心翼翼地说道:
  “满公所言极是,大人也是同一个意思,正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不管大将军如何看待大人,但在面对外敌时,一定是要尽力维护大伙一起打下来的江山。”
  司马昭这些年来,没少往来于许昌与洛阳之间,深知这些老臣的心理。
  他们有的是不想自己这辈子的心血被白费。
  有的是想要保护自己维系在大魏江山上的荣华富贵。
  有的是则是在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考虑……
  林林种种,原因不一。
  但最终的目的,无一不是想要维持住他们亲手打下来的江山。
  而曹爽与台中三狗的做法,很明显就是在损害江山的根基,自然不为他们所喜。
  满宠听到司马昭的话,点了点头:
  “太傅与我等,皆是大魏老臣,自然明白当年武皇帝打江山之不易。”
  “唉,奈何大将军,生于富贵,未经创业之艰,不知珍惜,实是让人痛心。”
  司马昭恭声称是。
  满宠又关心地问道:
  “太傅此次领兵渡河北上,那洛阳岂不是空虚,贼人出潼关而来,当如何是好?”
  司马昭答道:
  “满公不须担心,大人曾有言,西贼诸将,以冯贼为祸最大。”
  “如今冯贼人在武关,又调走了潼关一部分守军,洛阳暂时无忧。”
  满宠问道:
  “万一冯贼领军回转,那当如何是好?”
  司马昭笑道:
  “此所以昭来许昌是也。”
  满宠会意,笑着点了点头,再问:
  “太傅这一次,可有把握破贼?”
  司马昭摇头:
  “军中之事,向来是大人与兄长所掌,昭不得而知。再说了,阵前战事,谁又敢说有十全把握?”
  满宠拍了拍膝盖,点头道:
  “没错,阵前之事,谁也说不准。”
  说着,他又看向司马昭,有些意味深长地说道:
  “这些年来,大魏屡败于西贼之手,朝野上下,闻贼之名,莫不畏惧。”
  “若是太傅这一次,能破西贼,那么就能一振大魏将士士气,太傅的声望,也会越隆。”
  司马昭谦虚道:
  “承满公吉言,大人此次,其实也是为了能挫一挫西贼的锐气,让贼子不敢那般猖獗。”
  “至于声望什么的……”
  他说到这里,看了一眼满宠,知道在对方面前说不了假话,于是又改口道,“只不过是为了自保罢了。”
  满宠听到这个话,略有叹息:
  “大将军这些年多树亲党,屡改制度,许多正直敢言之士,要么被迫离开了朝堂,要么被调任委以虚职。”
  “太傅有所担心,欲图自保,那也在情理之中。”
  不说自己等这些老臣,就是大儒卢植之后卢毓,北地傅氏之后傅嘏等人,亦皆尽被排挤。
  听到满宠的话,司马昭暗松了一口气:
  “太尉能理解大人就好,能理解就好啊!”
  满宠神色复杂:
  “以大魏现在的情况,吾等又怎么会不理解太傅呢?”
  满宠这些老臣,并不是说没有想过司马懿未来可能会做什么。
  但那又如何?
  还是那句话,他们只想保住这一份江山。
  再说了,司马太傅与自己等人共事多年,又是同为四朝老臣。
  就算再另有所图,那也要比曹爽和台中三狗要好得多吧?
  正所谓两害取其轻,如果司马太傅主政的话,至少自己这些老臣不会像现在这样被那些浮华之徒骑到头上。
  朝政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被这些人弄得一塌湖涂。
  就在司马昭和满宠交谈的时候,从宫里出来的曹爽,正气冲冲地进入大将军府。
  台中三狗,紧随其后。
  “大将军,司马懿此举,乃是扬威于大将军面前,实是逼人太甚。吾等不如寻个借口,把那司马昭抓捕,以为人质。”
  “不可!诚如朝堂众人所言,此时二贼并犯,当是合力挡贼之时,不可节外生枝。”
  “有理,万一惹恼了司马懿,率洛阳之军南下,西南又有冯永与陆逊,许昌当以何当之?”
  曹爽身体肥胖,耐不得久站,一屁股坐下后,这才恨声道:
  “吾所在意者,司马懿此举,究竟是真是假?万一他领军半路又回师洛阳,许昌禁军却已调往南阳,吾等当如何?”
  /22/22974/19442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