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章 破关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高都城进行军事冒险的魏延,成功地让大河以西的并州各地,被迫跟着转动起来。
  而并州其他地方的转动,仅仅不过是开始。
  这个事情的影响,正在悄无声息地向着长安,乃至大汉各地蔓延。
  只待一个导火索,就会在大汉掀起轩然大波。
  而这个导火索,正是掌握在郭循手里。
  延熙四年的六月底,已经进入一年里最热的时候。
  弯月如弦,繁星满天。
  白天里的酷热已经消退,但城墙仍是散发出阵阵的余热。
  幸好有时不时吹过的夜风,让人感觉到些许凉爽。
  “郭参军?”
  壶关城头的汉军队率,看到郭循亲自带着一队人马前来轮岗,连忙上前迎接。
  “辛苦了,带着你的人,下去休息吧。”
  对着队率点头示意。
  汉军队率抱拳称喏。
  前些日子,骠骑将军调走了大部分守城的将士。
  不过幸好有郭参军又征调一批郡兵前来补上。
  为了让这些郡兵更快地熟悉壶关各处,郭参军又把留守的数百将士打散成十队,每队带着一批郡兵巡逻守城。
  这些日子以来,大伙也算是渐渐习惯了。
  只是在带着自己的人离开的时候,领头的汉军队率下意识地扫了一眼队伍,“咦“了一声:
  “郭参军,这,今夜怎么没有领队的人?”
  “哦,”郭循一拍脑袋,自失一笑,“我都忘记说了,这些日子天气太热,大伙又要带新来的士卒,都比较辛苦。”
  “所以我又让乡老们送了些酒食过来犒劳一下大家。”
  郭循指了指城内,说道:
  “快去吧,你们可是最后一队了,去晚了,到时候可要被他们吃完了。”
  “这……”汉军队率有些迟疑,“合适吗?”
  郭循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有什么不合适的?又不是在值守的时候让你们吃喝。”
  “今晚的领队,我都让他们休息了。放心,今晚由我亲自带队,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听到郭参军这么一说,队率这才放下心来,面带感激之色:
  “有劳郭参军了!”
  实话实说,这些日子以来,确实有些累。
  因为大部分人都被调走了,守卫上党咽喉之地的兵力大为不足,大伙基本都是绷得紧紧的。
  再加上还要带这些郡兵,更是让人觉得有种身心俱疲的感觉。
  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壶关一直风平浪静,和以前并没有什么区别。
  大伙这才算是有些放松下来。
  “什么有劳不有劳的?”郭循手臂一挥,极为大气地说道,“这是在犒劳大伙这些日子以来的辛苦,快去吧!”
  队率再一抱拳,正待转身离去,突然郭循所带过来的队伍里,传来“锵”、“当啷”的声音。
  引得队率转头看去,原来是郭循带来的郡兵中,有人拿不稳兵器,掉到了地上。
  在众目睽睽之下,那个郡兵,连忙弯下腰去,想要拾起兵器。
  谁料到才刚刚捡起来,也不知是不是太过紧张,还没等他直起身子,手里的兵器又再次掉落。
  “当啷!”
  队率有些疑惑地转向郭循:
  “郭参军,这……”
  郭循脸色的微微一变,幸好有夜色的掩护,让十余步开外的队率看不清他的神色变化:
  “无妨,无妨,郡兵嘛,自然不可能比得过你们这等精兵,偶有失手,也是正常。”
  队率仍是有些不太放心:
  “要不我回去后,还是让他们过来一趟吧?”
  “不用不用!”郭循勐然提高了声线,不过他很快就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我今天答应了他们,让他们好好休息。”
  “如果又改变了主意,让他们过来值守,任谁心里都有会不高兴。”
  “放心吧,我会注意看着这些人的。行了,快去吧,莫要再耽搁了。”
  郭循说到这里,半开玩笑般地说道:
  “若是你不放心,回去后告诉他们,今晚莫要睡得太死,随时注意警报就好。”
  “这些郡兵,以后也是要进入军中的,此时正好让他们锻炼一番。”
  大汉的兵役,一共有四年。
  一年在本郡戍守,这就是郡兵,同时接受正规军事训练。
  剩下的三年要调入中央军,参与对外作战。
  这四年是强制兵役,是没有正式军饷的。
  四年后,是继续呆在军中领军饷,还是回乡,就要看朝廷的安排。
  所以郭循说要让这些郡兵锻炼一番,倒也算是一番正当理由。
  看到郭参军态度如此坚决,队率自然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带着人下了城墙。
  毕竟是郭参军亲自带军呢,想来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看着这队汉军最后一人消失在城头,郭循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他看向失手掉落兵器的郡兵的,目光冷峻而凶狠。
  只见郭循压低了声音:
  “若今夜之事,当真因你而出了问题,到时候妻小父母皆会受到牵连。”
  他说着,又看向众人:
  “汝等亦是一样。”
  说完这句,大概是看到众人之中,有人太过紧张,然后他又放缓了声音:
  “但如果成功,那就大不一样,汝等皆因此而受功,家中妻小父母这辈子便不用吃穿用度。”
  “孰重孰轻,你们心里当是有个决断才是。”
  看到前面的几人,眼中闪着光,神色越发坚定起来,郭循这才满意点点头。
  这些人,除了有十来人是大魏那边悄悄派过来的细作。
  剩下的,有一部分是河东世家的人——他们在几年前的那一场叛乱中,不仅仅失去了土地和家产,还失去了家人。
  而最后一部分,则是当地某些世家的家生子。
  也幸亏是上党世家的家生子,若换成河东的,郭循可不敢用。
  河东那边一直在给那些贱民分田地,收买的代价太高了。
  上党这边就好多了。
  特别是都督府成立以后,所谓“摊丁入亩”恶政,在上党自然而然就推行不下去了。
  原因很简单:
  魏延在朝中受同僚所恶,没有足够的帮手。
  而到了地方,他又不愿意接受,或者说不愿意相信喊冯贼为山长的那些学生。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郭循要感谢魏延,送给自己这么一个巨大的机会。
  可惜,魏延不是大魏的人。
  不过眼下可不是想这些事的时候,郭循收敛起心神,开始安排今晚的值守。
  夜色渐渐地越发浓重起来。
  进入了深夜以后,壶关城墙后面,开始变得万籁俱寂,再没有一丝声息。
  就连城头上,亦是一片寂静。
  时间拖得越久,郭循就越是显得焦虑不安。
  大概是觉得太过郁热闷人,他干脆走出角楼,来到城墙上,向着城外眺望。
  可是夜的黑幕遮盖住了一切,除壶关外面的崇山峻岭,还能显现出黑黝黝的轮廓。
  山上的林木都被已经被隐藏在黑色里,更别说能看到他所想要看到的人影。
  唯有下边的城门,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
  除此之外,郭循就只能听到自己心脏的跳动以及略有急促的喘息声。
  抬头看看满天繁星,郭循嘴里在喃喃自语着什么,但似乎也没说。
  又不知过了多久,关城外最近的山岭上,突然亮起了一个火光。
  接着,第二个,第三个。
  三个火光有些微弱,但在郭循眼里,却是耀眼如明月!
  “来……”
  他刚失声喊了一个字,突然又紧紧地咬住舌头。
  勐地转过身来,一阵风似地跑回角楼。
  “来了!”
  一直在角楼里呆着的十来人,看到郭循冲进来,再说出这两个字,顿时皆是勐地站起来。
  “来了?”
  “来了!”
  郭循的脸,在烛光的照耀下,乃至兴奋到有些扭曲。
  “快,快做准备。”
  不知预演了多少遍,这些人立刻动身。
  “你带着人去城门,听到城上的信号,就立刻升起绞盘!”
  “你,带着人路口堵着,以防有贼人冲过来!”
  “还有,这些吊篮,以防万一……”
  城墙上的郡兵,也很快被惊动,变得有些喧闹起来。
  “噤声!不许喧哗,免得惊动了城里的人!”
  郭循跟着过来,吩咐道:
  “让他们都把枚都衔上!谁敢掉落者,按军法处置!”
  这一下,除了魏军细作低低的呵斥声,再加上偶有兵器的轻微撞击声,再无其它声音。
  安排完这一切,郭循又回到城头,让人点起三个火把,用力来回晃动。
  然后他就瞪大了眼,紧紧地盯着黑漆漆的城下。
  此时的郭循,只觉得时间过得是如此缓慢,缓慢得有如没有任何流动。
  当他只觉得这一夜有如渡完的时候,城下终于又出现了三个火光晃了晃。
  这个时候,郭循终于压抑不住自己的激动心情,连声叫唤道:
  “快快快!”
  城头的火把回应之后,又向城内的城门处发出信号。
  绞盘开始咯咯作响。
  “汪汪汪!”
  “呜,汪汪汪……”
  守在城门口的警犬,不知道是不是发现了不对劲,还是听到了城门外的异响。
  它们开始躁动不安起来,向城门内的人发出警告声。
  很快,城门栓着的十余只警犬皆狂吠不止。
  它们的叫声,甚至引起了远处的城内看家狗的连锁反应。
  “吵死了!让它们闭上嘴,不然就要惊醒后面的贼子了!”
  正在带着人绞动城门绞盘的魏军细作不耐烦地吩咐道。
  一阵手忙脚乱之后,狗叫声被压下去了几息,然后又开始狂吠起来。
  “入它阿母的!”
  领头的人忍不住地骂了一声。
  不过他也就只能嘴上骂,因为此时的城门,已经发了刺耳的磨牙似的声音。
  早在外面等候不及的魏军,在城门拉起刚能进出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挤进来。
  “点起火把!”
  领头的魏军将军直接吩咐。
  城门继续被拉起,越来越多的魏军不断地涌入关内。
  火把也不断地被点起,很快,城门外明亮如白昼。
  魏军喧闹声和狗叫声,混成一片,让城门变得热闹起来。
  领头的魏将看了一眼不远处那些被栓住的警犬,看到它们呲着牙对着这边狂吠,直接抽出刀上前。
  “唰!”
  一个狗头被斩下。
  剩下的警犬一下子就如同被扼住喉咙,只敢发出低低的呜咽声。
  只是先前警犬反常的叫声,终是惊动了远处的汉军营地。
  “怎么回事?”
  一个队率睡得浅,他有些迷湖地起身,来到营地空旷处,看向城门方向。
  “不知。”
  营地值守的哨卫队长亦是有些疑惑。
  “叫了多久?”
  “有好一会了。”
  “城上没有派人过来吗?”
  “没有。”
  “那应该没事?”
  说这个话的时候,队率自己都有些不太确定。
  今晚是郭参军亲自带队,郡兵就算是再怎么不行,真遇到了事情,总不可能连个消息都传不出来。
  可是那些狗叫声是怎么回事?
  城门的那些狗,可不是一般的狗,可是军中专用……
  正在疑惑间,城门的狗叫声忽然就断了。
  再侧耳倾听一下,确实没有听到城门那边的狗叫声,队率松了一口气:
  “看来确实是没什么事……”
  这时,负责在箭楼上值守的哨卫小跑过来:
  “城门好像出事了!”
  “什么?”
  “城门那边,似乎有人在城门聚集,还有火光!”
  “真出事了?”
  “快,派人去把人叫起来,过去看看!”
  ……
  “太傅,城门已经完全被我们控制住了。”
  一直等在城外的司马懿,听到这个话,开怀大笑:
  “好好好!走,入城!”
  郭循在魏军入城后,已经下了城墙,早在门内等候。
  “孝先,汝立大功矣!”
  司马懿才刚一入城,就翻身下马,快走上前,不等郭循开口说话,就已经紧紧地把住他的双臂:
  “不世之功,你这是立下了不世之功啊,孝先!”
  郭循看到司马懿,不禁又惊又喜:
  “太傅居然亲自领军前来?!实是太过冒险了!”
  司马懿哈哈一笑:
  “比起孝先亲入贼穴,吾是一点也不称不上冒险啊!”
  说着,又用力地拍了拍郭循的臂膀。
  能让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做出这些举动,可见他的激动。
  这时,有人前来禀报:“太傅,城门险要皆已被吾等控制!”
  “哦?竟是如此顺利?”
  司马懿有些意外:
  “没有人反抗吗?”
  郭循失笑道:
  “太傅,关内的贼军,今夜早已被吾用计调走矣。”
  “好好好!”
  司马懿连声称赞,紧紧拉着他的手不愿意放开,“不知孝先把他们调至何处?”
  “此时怕是正在营地里酣睡吧。”
  两人又是哈哈大笑。
  “听到了吗?”司马懿看向旁边的郭淮,“郭将军,立刻点齐兵马……”
  话未说完,前方喧闹声骤起。
  有郡兵踉踉跄跄奔过来:
  “不好啦,贼军,有贼军向这边过来了,他们要硬闯路口,我们拦不住……”
  郭循闻言,顿时就是一惊。
  而司马懿却是神色不变,澹然一笑:
  “正好,免得将士们过去寻他们。”
  .
  (https://.23xstxt./book/69/69585/22213758.html)
  .23xstxt.m.23xstxt.
  /22/22974/19479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