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长鼻子 修

  首先王二能不能考出那个高分,是真正的高分!
  离得远,王老实夫妇不在老家,会有各种的不方便。主要还是王二自己不想上学,不提神马的小学,也不能退回去读初中啊。要么英语差了一点,但英语是能买技能的。
  朱老师忽然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不说学校不重要,一个好学校与一个差学校,差距大海了。
  除了学校,还有学生自己的天赋与努力与否,另外,就是有家长在身边,与没家长在身边督促,又是两样的。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能有多少自制力,没有家长管着,那怕考到了县中,说不定也能学坏。
  自己冒冒然地劝王二回老家读书,至少不会让学业荒废,现在想想,未必是一件好事,他说道:“那你在家努力自学吧,小考成绩一定要考好,只好考好了,我就有办法让你上起初中。”
  “真麻烦朱老师了。”
  “说什么呢,好歹我还是你班主任。”
  朱老师回去。
  “朱老师,我送送你。”
  王二将朱老师送下楼,去了新店。
  明天能全部装修好了,现在也进入了扫尾工程。
  因为房子大,儿子及时地挣来两笔稿费,王老实刻意地隔出了一个单人卫生间。
  一个单人卫生间能占多大地方?
  王二看着店铺,说:“爸,妈,换了这家店,再也不用担心到了吃饭的时侯,客人坐不下了。”
  “背了很多房贷唉。”
  “妈,王文明叔家有没有钱?你知道他借了多少钱吗?曹家有没有钱?号称几十亿,但他背欠的借款可能也有几十亿。”
  “不会吧。”
  “什么不会,只要是搞房地产的,虽然个个都有钱,但都会欠下下一屁股债。”
  那样的生意,也不是王老实夫妇能玩得来的,这个房贷问题更不大,若大的门面房,若是不买,只是租,每个月房租也不便宜了。
  “小二,你说张军涨房租,与曹家有没有关系?”
  张军的门面房也租了出去,好像也是一家搞餐饮的租了下来,听李老板说,房租不是三千五,变成了三千,然后李老板又说张军是自作自受。
  未必。
  “爸,有没有,过几个月就知道了。”
  房市寒冬,已经冷了好长一段时间,各个地方开始正式救市了。
  要不了多久,看看房价反扑吧。
  房价一涨,张军便会立马涨房租。
  涨得少,说明张军还有点良心,涨得多,说明张军良心已经变味了,那去年的涨房租,就与曹家没有任何关系。
  “小二,马上莞儿要开学了,你明天带她去游乐场玩一下,以前在福利院,日子过得苦。”苗小花在边上说道。
  “好吧。”
  第二天王二要带莞儿去游乐场,小美眼巴巴地看着,王二索性去了吴叔家,对吴叔打了一声招呼:“吴叔,我带莞儿去游乐场玩,顺便带小美一道去。”
  “那怎么行呢。”
  “有什么不行的,”王二左手拉着李莞儿,右手拉着小美,来到游乐场。
  小美来过几回,李莞儿一次未来过,加上有了一个小伙伴陪着,她都快玩疯了。
  天快要黑了,王二拍拍手说:“好了,我们得要回家。”
  “小二哥哥,院里的孩子一次都未来过……”
  王二不知道怎么接话,不仅是门票,那么多孩子过来,有的孩子身体状况还不大好,至少得安排好几十个人看着,才不会出事情。福利院那来的人手?
  “福利院经费紧张,有的小朋友看病都没有钱,院长爷爷不敢乱花钱啊。”
  不但是钱呢,孩子小时侯看病、读书、护理、生活全部解决了,大了呢,工作、成家,怎么安排?
  也不但是福利院,想一想,散落在各个城市角落的弱势群体,以及贫困地区的百姓,不知道未来华国如何,另个时空中国简直是神迹一般的壮举,也没有全部解决。
  换成王二,不提解释了,往深里想,有的都想不明白。
  回到家,新店装修好了,在这几天,是无法开业的,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过了一个元宵节。
  次天,报名。
  杂志也寄来了。
  王二在码字,有时侯李莞儿也偷偷地看。
  但一个是在电脑屏幕上,一个是捧在自己手中的书,体验感是两样的。
  李莞儿看入了迷,过了好一会说:“为什么木头会说话?”
  王二挠了挠头发,答道:“因为木头会说话,雕出来的木偶才会说话,才会发生后面有趣的故事。但我也不是乱写的哦,李莞儿,你看了它,想出了什么道理?”
  “小孩子不要随便离家出走,会遇到许多坏人的。”
  “对,还有呢,”王二打开电脑,翻到第十七章:“莞儿,你看。”
  李莞儿看着,当看到皮诺曹因为撒谎,长大鼻子的时侯,她不由地发出银铃般的笑声:“小二哥哥,我想看前面,也想看后面。”
  “不行啊,只一台电脑,有了,你跟我来,”王二将这篇复制到U盘里,带着莞儿下楼,到了复印店,将它全部打印出来。
  现在的李莞儿差不多的事,已经懂了,看到王二付钱,拽了拽王二的衣角:“小二哥哥,我现在不看了,反正以后杂志社也会寄过来。”
  “先睹为快嘛,正好还未上学,上学后,得以学习为主,课外书也要尽量少看。”
  “好的。”
  但是还没有完。
  第二天出版社寄来一大箱子书,六套书,每套十本,特别是精装版,因为里面有许多彩色插图,虽然字数不多,也比较厚。
  王二拿出三本精装版:“莞儿,你将它们送给小美。”
  “好唉。”李莞儿上楼去送书。
  王二各留了一本,余下的带着箱子,骑着自行车去了福利院。福利院改造还未开始,不过来了几个人在测量与绘图。
  李院长拿起老花眼镜翻开看,都老人了,哪有心思看得下童话,福利院的孩子却很喜欢,一下子将它们抢走,几个孩子几个孩子分成十几个小圈子,围在一起看书。
  “莞儿怎么样?”
  “她很听话,我也很喜欢,我爸我妈呢,你更不用担心了,如不是我懂事了,都能吃味。”
  “不行,该痛的时侯要痛,做错了事,该骂的时侯要骂,也不能太惯着。”
  “院长爷爷,做错了事,该批评的时侯要批评,该教育的时侯要教育,打与骂,是你们那一代人的教育方法,现在已经不适用了。特别是莞儿,未完全融入到我们的家庭,更不能骂。莞儿还有一个幸运的地方,我爸与其他领养人不同,以后还会经常来,别说莞儿很乖,就是不听话了,也容易及时沟通。”
  李院长点点头,与前两户人家相比,就是王二能写书赚钱,王家条件也不算是好的。
  最后还是将李莞儿交给了王家,主要还是看王家三口人好,讲道理,也是真的关爱。
  就像王二写书挣了钱,第一个想的不是买房子,而是替莞儿看病。
  换成其他人家,心脏有毛病啊,没有人提收养,看好了,有人开口了。有的有钱啊,为什么几万块钱舍不得出?
  别看他老了,心里面明堂着呢。
  但他低估了王二“写”的书……
  王二说了几句,回家,家里两个小人正在看书。
  小美拿到书后,一个人在家里看没劲,也跑到王家,与小莞儿一道看书。
  “小二哥哥,你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多好看的故事呢?”小美崇拜地问。
  “小美,人各有所短,各有所长,比如说莞儿姐姐,她唱歌很好听,比如说你,成绩很好,以后说不定能当一个大科学家,比如说我,擅长想故事。我正好将我的长处发挥出来了,实际也很辛苦的,打字打多了,肩膀痛,手指头也痛。”
  王二伸出了十根手头。
  小美跑过来吹了吹,莞儿也跑过来吹了吹。
  忽然两个小姑娘抱在一起,一个劲的傻笑,这有什么好笑的,王二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