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疯狂的房子

  “老时,是不是要谢谢我?这孩子喜清净,知道的人都不说,以便让他拥有一个好的学习与创作环境,但能瞒多长时间?”
  “苏科长,什么也不用说了,小考放榜后,我请你喝酒。”时校长开心地说。
  不管王二在学校学了几天,反正是我们学校的学生,而且是在我们小学毕业的。
  “他以前在博园小学表现怎么样?”
  “据我们调查,一般在班上排在三到五名之间,但是有原因的,他原来的底子比较差,这两年博园小学两位领导已经有些变了。”
  关于这件事,局里也有一些议论。
  博园小学为什么会强大,一流的师资力量,顶尖的教学环境与教育设备,严谨的校风,对学生严格的要求,心痛孩子,不要来我们学校!就像小美作来整比莞儿多了一倍,星期六下午莞儿是放假的,但博园小学仍上了两堂课。
  因此许多人那怕离的远,也要将孩子用各种方法送到博园小学去上学,王二进博园小学,一是户口够了,二是成绩比较好,在班上是第二名,当然到了博园小学后,名次迅速下跌了,三是王文明找了一些关系,这才得以进入博园小学,差一样都进不去。
  各个家长都不希望学校出现熊孩子,那怕自家孩子是熊孩子,只要进去了,都希望老师将自家孩子矫正过来。那怕是曹哈泽,也不希望学校纵容自己的儿子。
  强大,严谨,严格,严厉,才是博园小学的立足根本。
  大约是曹哈泽的爱人闹的厉害,王二父母全是外地人,胡校长做了妥协。
  这是表面的,深处的是两位校领导也如同五一时的王二,看到学校出了成绩,有些飘了。
  在他们带领下,校风已经有了一些变化。
  在这种校风下,王二受到许多同学的排挤,变的孤立,老师也不管,于是王二顶尖的智商没有发挥出来。
  是不是的,这次小考成绩下来,就能看到。
  反正这事出来后,已经是现实了,许多人都在乱猜一气。
  “孤立确实能对学生成绩产生影响,苏科长,你意思是说,这孩子进了博学小学后,反而不如在家里自学的好?”
  “是也不是,前几年,他岁数小,心智未成长,放在博学小学,比在家里好。后来心智迅速成熟,人也比较早熟,你没有与他交谈,我与他谈了好几回,整就是一个大人在说话。这时侯他完全能通过自学吸收各种知识,继续放在博园小学被孤立的环境下学习,反而不如呆在家里。”
  没有王二,时校长肯定带头第一个反驳这种说法,但有了一个现实的例子,时校长也掉到坑里了。
  “去年那件事,对他未必是坏事,出了事后,以他早熟的心态,容易产生反思,没有思想,如何有好的作品?当然,我也是胡思乱想,关键这样的孩子不多,智商太高,我们普通人理解不了,就像他的英语口语,就在家抽空自学了一下,多厉害?让人如何理解?”
  “不是厉害,是太妖。”
  “那是,据童话国王杂志社的社长说,那篇《小王子》就在两个部委的处长眼皮底子下,花了一天写出来的。五一那件事后,雷处长说,团团下了命令,小考不能考得太差,平均每门课必须达到90分,下半年必须上学。好了,不说了,总之呢,真的不是我们走后门。”
  “这哪是走后门啊,这样的学生越多越好啊。”
  “老时,你心态失衡了,这样的学生,我们也想越多越好啊,上哪儿找去?”
  为什么有的网友称国宝级神童,若大的华国整就是这一个。
  ……
  小美又来蹭“凉度”,苗小花在外面洗衣服。店里有了两个帮工,她能时常回家来打扫卫生洗衣服,做做饭。因此挑房子的时侯,第一个迁就的就是面馆。
  同婶过来问:“小花姐,你家房子看好没有?”
  “看好了,说什么欧式豪装房,装了很多钱,我们又看不出来,房子本身价格谈得差不多,就是装修价格未谈下来。”
  同婶未多想,沾到装修确实不好说,我说装了两百万,你说装了一百万,当然不可能悬差一半,但足以能悬差三分之四分之一。
  小美从房里跑出来:“妈,好凉快。”
  “你到底是哪家的女儿?”
  “小美他妈,小伙伴,就像小二原来的那个小胖子同学,明明家里有好房子,还来我家找小二玩。”
  “唉,打扰你家小二了。”
  “他有什么好打扰的。”
  同婶不语了,外面都传疯掉了,偏偏做父母的都不知道。
  “小花姐,是哪个小区的?”
  “安苑阳光城。”
  “那个小区不错啊。”
  “价格也不错。”
  “我们也想换房子呢,不过老吴听说了,我们小区会拆迁。不知道会不会拆,房子又涨得人心慌慌的。”
  王二听到了,心想,难怪吴家节约,他们两口子工资都不高,想换房子,平时只好处处节省了。他从房里走出来说:“同阿姨,不可能。”
  现在同婶哪敢将王二当成小孩子,立刻问:“小二,为什么?”
  “我们小区不是棚区,全是六层楼,离得近,密度超级的大,关键又在市中心,仅是一个安置,开发商就补不起,况且拆与建本身也需要不少钱。所以吴叔千万不要听信那些传言,想换,早换早好,我们这是老房子,也涨,但没有新房子涨的快,节约一点钱,还不够补涨价的。”
  开发商为什么建房子,赚钱哪,不赚钱,他们建着好玩的?
  “小美他妈,小二说的对,想换早点换。我在安苑看到了一套房子,虽是二室的,九十多平米,不适合我家,但那套房子还可以。你家想换,我带你去看看。而且正正好,如果谈好了,离我家看中的房子不太远,小美与莞儿还能继续往来。”
  安苑的房子当然好了,而且女儿时常来王家蹭热度蹭凉度蹭书,对女儿也是一件好事,不是蹭这些温度与书,而是学习。但钱哪,同婶支支吾吾,又问:“真拆不了?”
  “只要政府补贴,就能拆得了。可是小区房子虽然老,也不隔音,声音大一点,楼上楼下隔壁都能听得到,但它不是楼倒倒……真正的危房,还有许多棚区未拆干净呢,轮到我们小区,是八年后还是十年后?”
  为什么传出这种谣言呢?
  房子涨疯了,开发商有利可途,到处拆迁盖房子,小区房子老,三不管,九成人想换房,又没有经济实力换房,于是不知是谁传出来的,说小区可能会拆,传着传着,似乎就成了真的似的。
  或者还有一种可能会拆,周边新房子均价涨到一万七八千一平米,老房子涨的慢,大约只有一万两三千一平米,有着巨大的差价,政府为了市容美观,再补贴一点,又能拆得了。
  像这样涨下去,不是一万七八千,两万多,三万多都有可能,不过诩市终不是商都,想涨到一万七千八,要好几年了。
  关键等几年会不会拆?还是不一定。
  同婶也认可了王二的说法,大半天说了一句:“真打算将来啃房子。”
  “啃房子不会,会的只是加剧了贫富分化,那个情节我是为了好玩才写的。”
  到了快吃晚饭的时侯,吴叔也来到王家,与苗小花谈房子。
  不但吴叔问,晚上王老实回家,王二小叔王军正打电话来,为了方便苗小花听,王老实开了免提。
  王军正在电话里问房子有没有买好,王老实与苗小花是一样的回答,看好了,价格未谈拢。
  王军正又说:“老家也为房子疯掉了,有的人家嫁女儿,也要求男方在城里或县城里买一套房子,不然就休想娶他们的女儿。我搞不懂了,你们在诩市买房子,面馆是开在诩市,小二也在诩市读书。他们家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在家种地,在城里买一套房子干吗?”
  连乡下的人心都乱掉了,包括小叔,为什么呢,因为王二还有一个堂弟呢,尽管小,也是一个男孩子。
  王老实答不出来,王二在边上说:“小叔,投资哪,比存银行更划算。”
  王二小叔说:“小二,真的假的?”
  “小叔,真的,不过在镇上买房子涨的不厉害,最好去商都或京城买,保证十年后,能涨上十倍,最少能涨七八倍。”
  王二小叔未反应过来,问:“商都一套房子多少钱?”
  “差不多的一百万吧。”
  “小二,你竟敢拿我开玩笑,没大没小,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