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快乐是前提

  王二憋了半天才说:“小叔,有的是形像的艺术,有的是神像的艺术,后者将神韵放在形韵的前面,其实不少国画同样也在追求神韵。油画属于西方画,有各种流派,当然,印象派确实走的有些远,抽象派走的更远,但也有一些保守的画派,以及一种新出来的画派,超写实主义画派,这类画已经无限接近真人真物。我也能画,只是这些画,花费时间太长,我时间紧,会画也不会去画。”
  这几个人来了,王二如何不亲近?也不打字了,陪着他们各种吹。
  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第二天苗小花陪着几人到处玩。
  两个家教来授课,叶红负责教钢琴和小提琴,葛香君负责教吉他和古琴。实际葛香君最擅长的不是吉他,而是古筝和小阮、中阮,王二未买,那就用不着教了。
  王二替她们倒了一杯茶,先是递给了叶红,又送了一杯进入房里,就听到豆芽说:“泛音好听。”
  “豆芽同学,泛音是泛音的味道,散音是散音的味道,实际许多古琴曲里,多用的是散音与按音,泛音用的很少,有的都不用。具体的,是看谱曲者想表达什么思想或意境。你再看钢琴,七声音阶,为什么有这么多按键?除了七声音阶,还分了若干音区,有时侯也不是一个键一个键弹的,比如滑音。”
  世界乐器之王无疑是钢琴。
  国乐之王不是古琴,而是编钟。
  编钟就算了,不提贵,放哪儿放?而且那玩意儿,人人都会敲,可想敲好,恐怕若大的诩市也不会超过两巴掌之数。
  但在民乐中,古琴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特性是君子,是隐士,淡雅中散发着孤傲,因此散音才能算是它真正的主旋律。不过豆芽不懂,泛音更柔和空灵,于是说泛音好听。
  他又看着苗苗,然后说:“叶老师,葛老师,你们先停下。”
  两人停下,王二问:“你们能不能认识一个性格好,口风严实会画画的家教?”
  王二买了几钟乐器,两个家教才到王家来不大认可,贪多嚼不烂。
  但王二说了自己的道理。
  小孩子学东西快,缺陷是注意力难以集中。正好有四种乐器,钢琴学厌烦了,学古琴,古琴学烦了,学吉他,吉他学烦了,学小提琴。
  这样呢,小孩子就不会累,也就是只要学会了就行,学不学好无所谓,快乐最重要。
  更不是培养一个艺术家,对这个,王二认识更冷静,神童是有的,但不是自己,自己是挂逼,更没有到了神童遍地走,天才不如狗的地步。
  几个小孩子学会了,学习之余,偶尔演奏一番,正好成了快乐的放松,因此从现在教的时侯就不要给予很大的压力。
  教上几个月,发现真有天赋呢,那肯定要重点培养了。
  还有一条王二未说,这些孩子不是自家的,开学后,豆芽他们要回福利院读书,小美同样也不能天天呆要自己家里了,那样,吴叔夫妻两也不乐意啊,玩笑归玩笑,不能当真女儿送给王老实哉。
  如果天赋一般般,又中断了教习,更不可能有作为了。
  现在两个家教是懂的,人家是真正的“兴趣教习”,不存在多不多的问题。
  “有,我们大学美术系里就有一些性格好的学生在做家教。”葛少君说。
  “那就麻烦你替我联系一下,一样的合同,当然,口风必须得紧。”
  “懂的。”
  第二天,两个家教带来另一个叫华丽珍的大学生,据葛少君说她是美术系里的一个小天才,画画很有点水平,还获得过水省青少年绘画大赛的二等奖。
  华丽珍跟着叶葛二人进了屋,然后看着画。
  现场看画,比在网上看画更直观,一个是大宗师级别,一个是省青少年二等奖级别,偏偏已经有了足够的水平看出各自的差距,华丽珍说:“我不敢教啊。”
  不说别的,对着这些画,教的时侯也会亚力山大。
  “华老师,这是我画的,我能画出来,却不会教,更是野路子自己摸索出来的,再说,我也没有时间教,还是麻烦你了。”
  对啊,五哥哪有多少时间教小孩子,华丽珍说:“那好吧,我教的不好,说错了,你不要笑话我。”
  “不会的,说不定我还会听听你上的课呢,毕竟你是正统的路子,与我自己摸索的路子是两个性质。”王二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一份合同,两人签上字,华丽珍开始教绘画。
  “苗苗,你先去学。华老师,她对比较先锋的画派比较反感,尽量教她一些传统的画法。”
  莞儿说:“我陪苗苗一道学。”
  “行。”
  王二就没有再管,那怕苗苗有天赋,不学上一段时间,休想能看得出来。
  几人呆了几天,出门处处要花钱,呆在家里,什么人都不认识,房子大也不过是大一点的牢笼,都呆不下去。
  正好王二订购的几件瓷器到了,几人要回去。
  王老实夫妇只好让他们回去,临走时,苗小花掏出两张卡:“这是小二在农行替你们办的卡,里面有点钱,密码就是老家邮编数字,回去后最好改一改。”
  “你们自己用吧,”几个老人不要。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难道嫌疑我不孝顺?”王二在边上说。
  那只好收下了,回到镇上,王二小叔就打电话来了:“大嫂,小二怎么给了那么多钱?”
  “妈,让我来说,小叔,我画的那幅牛记得吧?”
  “记的,猪牛。”
  “什么猪牛,如果那幅画我想卖,五十万我都不会卖。不然小姑那么好心,刻意赶到诩市来?”
  “小二,不要开玩笑。”
  “什么叫开玩笑,不要看到我家里挂着一些画,那都是我以前灵感与情感的迸发,真让我什么都不做,一年也未必能画出十幅八幅来,不然我也不会码赚钱了。所以呢,这些钱,让四个老人家收着,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过年时,一定要让几个老人吃的红光满面的,不然就是你和舅舅不孝。”
  王二爷爷在边上说:“小二,也用不着这么多。”
  “爷爷,不是多,我已经给少了,知道我一本书出来能赚多少钱吗?好了,就这样吧,快点让小叔将密码换掉,不然卡掉了后,容易被人将钱取走。”
  放下手机,苗小花好奇地问:“你给了多少钱?”
  “一张卡里二十万。”
  “你……你还有多少钱?”
  “妈,不多了,而且我请了经纪人,就是有钱,也能投资下去。”
  “你投资什么?”
  “玩具啊。”
  “办一个玩具厂,你知道得要多少钱?”
  “妈,我写了书,难道我自己来出版发行?办的不是王文明叔那种工厂,而是设计公司,设计好了,让工厂生产,还早着呢,看国外书卖的如何。妈,你就不要管了,我是不会乱花钱的。”
  不久,老吴家也开始搬家。
  王二一家去看房子,正好是王家新房后面的一栋楼,这栋楼不存在任何观景房,而且还是二楼。
  一家人在吴叔夫妇带领下进去参观,也是装修好的房子,普通装修吧,至少谈不上真正的精装,是三室。
  “为什么买三室?”苗小花问。
  “买了三室,我们两家老人也能来住住。”同婶在边上答道。
  但是王二却看到吴叔眼里略有些担忧,于是悄悄问:“月供多少?”
  “近两千,”夫妻两工资也涨了涨,但加在一起还不足四千块钱,月供一千多,物价涨的快,花销大,以及物业费,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小。
  王二又低声说:“不怕,今年困难一点,顶多后年就不会困难了。”
  “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