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3章登陆马六甲
当年郑和下西洋时,船队在南洋有很多泊船的海港,旧港就是其中之一。
这里生活着不少,两广和福建来的中国人,历史这些人和婆罗洲的汉人成立兰芳公司一样,也成立了公司,不过兰芳、大港、三条沟、和顺这些公司,最后都一一被荷兰殖民者攻灭,留下了南洋华人的一篇血泪史。
郑森率领船队,退到巨港内休整,补充淡水和食物,而这时郑芝龙率领舰队,也抵达了巨港。
于是,吕宋国大王郑芝龙,召集众将商议,商讨攻打马六甲的事宜。
在听了郑森的禀报后,决定西出,为老郑家的后代,打出一片新天地的郑芝龙又犹豫了。
这时,郑芝龙头戴金盔,身披金甲,坐在太师椅上。
当然,他着一身,并非是真的黄金,而是甲胄上刷了一层金漆,毕竟吕宋国现在也不富裕。
郑芝龙坐在甲板的椅子上,阳光照射下来,金光四射,威风凛凛,不过郑森和吕宋的武将都清楚,大王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火并刘香,与高欢争雄的海盗王了。
郑芝龙目光闪动,忽然说道:“既然久攻不下,还是退王爪哇,补充了军械和粮草,再去夺马六甲吧。”
一众将领闻语,相互看了看,都没出言反对。
这到不是他们孬种,而是吕宋说是个国家,其实就是个家族企业,文臣和武将都与郑家有关系。
郑芝龙作为郑家的大家长,在吕宋拥有绝对的权威,他说退兵,那就退兵呗。
郑家众将早听到消息,马六甲打下来,也是交给乾朝,而乾朝也不给他们奖赏,吕宋国的将士都不愿意为了乾朝拼命。
郑森出列道:“父王,万万不可。此前是没有陆师配合,现在陆师到了,定然能够一鼓作气,夺下马六甲。如果退兵,英国人调集援军,那就不好打了。届时,朝廷那边见我们拿不下来,自己出兵的话,柔佛和亚齐我们就没有机会拿下了。”
郑芝龙眯眼看着郑森,在郑森出发后,郑芝龙在新汴京,一边准备出征,一边向人打听乾英开战的内幕。
高欢让吕宋国打着一丈,郑芝龙总该知道原因。
郑芝龙原本想磨洋工,不那么快拿下马六甲,听了郑森的话,不禁问道:“高欢也派遣了舰队。”
郑森点点头,“父王,恕二臣直言,当今天子雄才大略,我们被他赶出大陆,就得承认,我们不是他的对手。因此儿臣以为,父王还是不要与天子玩什么心眼。父王,你根本不是天子的对手啊!”
郑芝龙老脸通红,没想到自己儿子,这么说自己,根本不给他面子。
郑森请罪道:“父王,儿臣以为天子在世,我吕宋还是要顺从天子为好。之前,天子出关征讨满清,调我吕宋国水师从征,父王你只派几条福船,数千老弱,天子立刻就将朱由菘封到新明州,堵住了我们向来开拓的道路。这次陛下给张献忠钱粮,却没给我们资助,就是在考验我们的忠诚。”
郑芝龙闻语,额头冒汗,“你是说,若是拿不下马六甲,天子会对寡人出手。”
郑森道:“至少,天子发现我们没有尽力做战的话,肯定会限制我们继续发展,甚至削藩。”
郑芝龙如梦初醒,高欢恐怖如斯,自己差点就暴露真实想法了。
“嗯,森儿说得有道理!”郑芝龙坐正了身子,一脸正色道:“本王对天子忠心耿耿,这次不拿下马六甲,决不收兵。”
郑军诸将闻语,也纷纷打起精神,齐齐抱拳行礼。
当下,庞大的水师舰队,从巨港起航,再次扑向马六甲。
看着舰队乘风破浪,郑芝龙内心却有些失落,只要高欢再世,他就不能表露出不臣之心。
或许,他要带着自己的秘密,直到进入棺材,这辈子是没机会了。
史密斯没想到吕宋国的舰队,这么快又杀回来,而且气势汹汹,比上次更猛。
在郑芝龙的指挥下,吕宋军一改保守战法,军舰排开了猛轰,战船不计成本的往港内冲锋。
英军炮台和马六甲城上的火炮,连续轰击,烧红了炮管,直接炸膛,也没能阻止吕宋军的冲击。
在吕宋军旗舰上,郑芝龙一挥手,强令火船冲进海湾,运兵船从两翼登陆。
港湾内的英国商船,既要躲避炮击,又要躲避冲进港湾的火船,很快两艘英国战舰被火船撞上。
船头的铁钉,直接钉入战舰的侧舷,让英军士卒无法分离,大将甘辉点燃火船,便一头跳进海水中。
很快,巨大的英国战舰被火船引燃,上面的英国士兵,惊呼连连,如下饺子般跳入大海。
港湾内的战舰一艘接一艘的烧毁,剩下的也冲到海滩搁浅。
这时,吕宋军队在付出十多条福船的代价后,终于冲进港湾。
身穿盔甲,拿着火枪的吕宋士卒,乘坐着小船登陆,守卫炮台的英军士卒,连忙用火枪射击。
吕宋军士卒的盔甲打湿后,沉重无比,不过防御力却大大提升,火枪远距离很难射穿。
吕宋军队随即挺起刺刀,拿着盾牌和战刀冲上炮台,与英国守军杀做一团,海战变成了陆战。
郑芝龙从千里镜中,看见海港内燃烧的巨舰,漂浮的尸体,内心不禁一阵感慨。
自从当了大王之后,郑芝龙就很少亲自指挥战斗,眼前血脉喷张的场景,让他仿佛年轻三十岁,又回到了当年的峥嵘岁月。
那时,他还是个热血青年,领着郑家水师和明朝舰队,直接与荷兰人和刘香的舰队玩命,而那一战燃烧的火焰,也印红了海面,照亮了整个料罗湾。
这时,随着吕宋军成功登陆,立刻凭借人数优势,攻下了三座炮台,英国人退入马六甲堡。
接下来就像打马尼拉和巴达维亚一样,进行枯燥乏味的围城战了。
虽说英国人的马六甲堡,一时间打不下来,但随着吕宋国的兵力和物资源源不断的抵达,胜利的天平,已经向吕宋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