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杂七杂八

  就像是这片儿的人,不会去逛街,不会去购物,不会去县中心买东西吃一般。
  想想,从这个县城的最东面,到最南面,全是绕着外围走了一圈。
  张蝶就不懂了,就这样子的,新开的这一路公交,有开的必要吗?毕竟这片儿很多学生,其实都是在县中心上学的。因为各个小学,都在内县中心呀。
  那他们现在坐着公交去火车站,去南边儿转盘,到底要去做什么呢?当然,从转盘也可以换公交,再往县中心坐。
  可是,这不是很搞笑吗?一个四方城,成了最东边的人,坐公交到了最南边,然后再换公交,再坐到城中间。
  与其如此,为什么不转一下东环,然后绕到城中街呢。毕竟,中心的地方,大家才去的多呀。
  这线路一出来,就遭到了很多人的吐槽。
  可没有办法,政府就是这样的脑子,他们就是这样规定的路线。估计此中有深意,只是他们老百姓没理解。
  而这一趟公交,只有老太太老大爷会去坐。
  因为一般稍微赶时间的,那肯定是不会从东头坐到南头,再掉头往北走。
  就这样子的公交路线,还是大家千呼万唤,盼了一年多才盼来的路线。好在张蝶自己有车,除了瞅瞅路线,就不打算去尝试了。
  等哪一天自己特别的闲了,特别无聊,想要去火车站转一圈儿了,散散心了,那就坐这趟公交吧。
  否则,估计和这趟公交是无缘的。
  以前从来没有觉得,一个人会孤单。因为特别忙。
  可现在,估计是真的老了,也或者是有了一份新的工作,有了期盼。就觉得多码一会儿字,自己的手指头,疼的感觉受不住。
  所以,张蝶码了都不到一万字,就直接坐到了沙发上,开始语音打字。
  当然,口音特别重,肯定不可能,每个字都准确。所以,张蝶还要花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去修改自己语音码出来的字。
  最近,张蝶老是觉得自己会头晕。刚忙一会儿,就有那种晕的感觉,特别严重。
  还是有了工作以后,心态放松了,人变得矫情了?还是自己真的老了,身体机能已经开始下降?
  自己吃进去,那么多的营养东西,居然补充不到自己的大脑。这么一想,张蝶突然想起,前段时间的时候,自己一直都是点的外卖。
  吃饭不规律,还又不运动。每天都感觉脑皮发麻,脑袋发热,热的受不住。那几天就开始掉头发,掉的特别严重。
  而现在,洗一次澡,也觉得掉头发特别严重。张蝶其实特别想以此,尝试一下中药。
  觉得中药药材里,哪怕有毒,但是要比西药,让自己更放心,更容易接受。反正,中药见效慢。但是,可以慢慢的被身体吸收,或者容纳。
  而西医吧,真心的,别地不说,就单单说感冒这件事儿。因为张蝶体质一般都比较好。一年除了感冒,再也没有什么其他的病症。在张蝶眼中,感冒就是大病了。
  而她吃的感冒药,唯独快客是有用。其他的,哪怕是药店医生配的药,吃了也不顶用。
  所以,张蝶觉得西医就是有依赖性,你吃一次,往后你的身体,也就只能接受这一种药。
  但是中医没有尝试过,可听着周围的人说,中医的药量,会随着你病情的变化,医生也是一直在调整。
  一般人,是不会对中医产生依赖的。病好了,就可以不再吃了。下次再有病了,那也不会是上次同样的药材。
  这就是张蝶,特别想要尝试一下中医的理由。觉得中医比西医靠谱。可能有点以点概面,以偏概全。
  但是,这依旧阻挡不了张碟,想要尝试中医的决心。
  可是吧,可是吧,张碟想要尝试一下中医。周围的人却觉得无语的不行,他们是因为有病,不得不喝中医,而张碟是属于没病,却想尝试一下中医。
  就因为头发,往下掉的有点严重,立刻就想去尝试中医。其实掉头发就是一个借口,而本质就是为了尝试中医。
  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人家是有病,都有些讳疾忌医。可张蝶却好,自己主动想要去吃药。甚至别人拦都拦不住,她的好奇心。
  大家不想搭理张蝶,就想着她自己过去一下,人家医生看着她,估计就不想搭理她了。因为人家医生,也有自己的招牌,不可能不顾自己的招牌,就随便开药。
  而张碟也是在他们多方面的压力下,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选择。没病,难道不能用药来调理一下吗?
  显然,在张蝶这里,答案是否定的。算了,那人家都不同意。那张蝶觉得自己先换个洗发水,看一下效果。
  毕竟到现在为止,张蝶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猛然会掉头发特别严重。
  最害怕去医院,人家医生问自己,‘你为什么掉头发这么严重呢?’,用张蝶的话来反问张碟。
  张蝶表示,自己没法回答医生的问题。
  所以连带着对医院,张蝶也不是那么看得顺眼。可没有办法,隔行如隔山。自己要是生病了,肯定还是去医院最放心呀。
  而自己县医院。用那些常去医院报道的人的话来说。进医院的第一件事儿,挂号,接着准备打点滴。
  打完了点滴,一般情况下,就是可以回家了。二般情况下,那就是做B超,做其他一系列的检查。
  当然,如果人已经到了二般的情况。估计很长一段时间里,医院就是他的家,是他温暖的港湾。
  可没有办法,作为一个普通人。大家生病了,除了找医院,就不知道去找谁了。
  也有私人诊所,可是医院能报销。而私人诊所是不能报销的。
  有些人,在进医院之前,会把医院能花销多少钱,还有私人诊所能花销多少钱,都算计一下。
  去医院花销明面上的,肯定要比私人医院更多。所以他们一般都是算医院报销以后,自己需要付多少钱。
  算下来的钱,如果和私人诊所是一样的,他们宁愿去私人诊所,也不愿意去医院。
  去医院不仅仅是要排队,更需要看到各种迹象。
  有的人出车祸了,一身的血。甚至,胳膊腿都不在原来的位置上了。
  但是在私人诊所,这样的例子是少有的,甚至于是没有的。他们不想直面惨烈的现场。
  而且,最后两边花了实际的钱,都差不多的情况下,那他们为什么不去私人医院呢?
  再说了,去私人医院,人家对你客客气气的。哪怕是问你难以起齿的病症,人家都会把旁边的人先让躲避一下。
  但是在医院,在国家医院,你有这样的待遇吗?没有的,你身后排着很长的一串儿队。
  大家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就是能插进去一个手。这种情况下,你回头说,你们都往后退,退,退、、、、、、、不要听到我的隐私,这现实吗?
  但你去私人医院,人家不仅会给你单独的空间,要是人家看着你等的时间长了,还会给你倒一杯水。
  但是在医院,你哪怕从早晨等到了晚上。不要说一杯水了,就是客客气气的话语,一般都很少碰到。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私人诊所,不需要倒闭的原因吧。有生意就不必要关门大吉了。
  现在的服务业越来越好。
  说到此,张蝶猛然想到上一次自己去一家理发店。
  那服务叫一个到位,从自己进去以后。首先张蝶可以选择做头发的师傅。要是对方忙,张蝶可以先在他们的休息区去坐一会儿。他们的休息区有水果,有饼干。
  可以让顾客随便吃,他们还会主动的在小桌子旁边,贴着他们店铺的WiFi密码。那坐的椅子,也挺舒服的。
  就在这个小县城,也算是第一家服务这么优质,环境这么好的理发店了。其他家的理发店,其实没有专门开辟出来,很大一块地方供人休息。
  就像是他们店铺1/3的空间,都腾出来让客人休息。其他店铺最多放一张椅子,一般人可以在上面坐一下,饼干什么的,也是他们随手去买一下。
  那也是因为,做头发的人,在他们店铺花费的时间,真的太长了。否则,是没有这样的待遇的。
  没对比没有伤害,有了对比就有了伤害。
  张蝶知道的,一个生病了,首先就想到医院的人,也会考虑去私人门诊,毕竟服务到位啊。
  现在社会,一个有口碑的私人门诊,也挺不错的。尤其是,他们以盈利为目的。更是以口碑,来招揽客人。
  那他们肯定是不会,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的。
  不过,这也就是说的是医院。
  而在吃上,真心的,很多店铺,张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有勇气开饭店。饭菜难吃的要命,但是却有开店铺的勇气。
  每一次的外卖,张杰觉得自己都是在碰命。哪怕是同一家店铺,这一顿,尤其是第一顿,会特别好吃。
  可再往后一次,再往后第三次,就会越来越难吃,越来越刷新顾客的下限。就这样的店铺,人家依旧开得红红火火。
  如果你给个差评,电话会不断的来骚扰你,会不断的给你诉苦,说他们小本生意,日子不好过,希望顾客高抬贵手。
  张蝶就问他们,为什么在他们店铺里吃的味道,和自己买外卖的味道,完全是两个味道。
  他们就一个劲儿的说,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样的。没有办法,自己人比较懒,也不喜欢做饭。
  这种情况,也不是一家两家,而是一个普遍现象。要么接受,要么就自己做饭。比起自己做饭,张蝶只能接受。
  一来二去的,张蝶只吃那么几家的外卖。剩下的,连尝试也懒得尝试了。
  毕竟一家新的外卖,入住了‘饿了吗’或者‘美团’,总是会有活动的。
  以前,张蝶还会尝试一下他们的活动。到了后来,连眼皮子都不想往他们新店铺撩一眼。
  与其给自己填堵,还不如直接接着吃几家老店铺。
  那几家老店铺开的特别不错,每次过去店里吃饭,都需要排队。当然,那也是整个县城里唯一一家,张蝶认为最好吃的包子铺。
  哪怕贵一些,但是只要合适了,甚至大中午张碟顺路了,就会过去吃。而其他店铺,张迪就抱着尝试的心态,进去稍微点一两个,不敢多点!
  因为有一次,张蝶去一家,尝试了一个胡辣汤。
  真心的不好吃!
  他们家的包子,一笼小笼包,有七个还是八个,就吃了两个。剩下的,都摆在桌子上,就准备走人。
  当然,前提是她已经付了钱的,可不是,吃霸王餐。
  而老板娘就围着她,问她为什么没有吃完。
  这是一个多么直击人心的问题呀!
  张蝶怎么回答?说‘你家的饭太难吃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啊。但是说出口了,那就是得罪人。
  没有办法,张店只好说自己最近在感冒,没有什么食欲,没有什么胃口。
  然后,然后重点来了,老板娘居然对店铺里的另外几个人说,肯定不是他们家包子不好吃,也不是他们家胡辣汤不好喝,他们这都是专门和别人百年老店学来的。
  张蝶看着其他人勉强的笑脸,再看着老板娘一脸的急迫,内心好无奈呀。
  毕竟是小县城,大家一般都舍不得糟蹋的东西,哪怕难吃,也会尽量的吃完的。
  而张蝶也不是一个喜欢得罪人的性格,到了此刻。按理说,张蝶应该是走出去了。
  可张蝶也知道,自己压根儿没吃饱,算了,又找了一个小碟子,往里面倒了醋和辣椒。然后把包子泡进去。
  张蝶把剩下的小包子都吃完了,然后站起来,走人。
  这个时候,老板娘又高高兴兴的过来了。她嘴里一个劲儿地高兴着说,他们家的包子就是好吃。
  张蝶瞅了她一眼,特别想告诉她,自己是不想换下一家难吃的包子了。
  再说已经花钱了,总不好换下一家,继续花钱呀。钱也不是刮风逮来的,是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没必要的情况下,尽量不要浪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