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这天下到底是姓朱还是姓孙

  有史以来,官员会休假,学堂会休假,甚至店铺学徒也有休假。但是从来没听说过,种田的老农也会休假!
  所谓的农夫,不就是面朝黄土北朝天,是负责让庄稼变成粮食的工具吗?
  尽管读书人嘴上都会嘀咕几句怜悯之词,诵几首悯农之诗。
  可是有一说一,大伙心里,谁不是把那些老农当成与牛马驴骡同等级别?
  直白点说,他们只是一群会说话的牲口而已!
  现在你告诉我说,南海的农夫,竟然也要休假?
  农夫都休假了,庄稼谁来照顾?
  好像不对劲,他们这儿收获的时候都是站在地头撩眼看热闹,脚都不沾泥的!
  朱厚照兴趣大增,不断深挖问询。
  然后得知,这里的农民,每年工作时间不会超过两百天,有将近半年的时间都是闲的。
  而且就算是忙碌的时节,活计也相对很轻松,种地务农的活路,都有机械负责。
  农户只要决定种什么,什么时候种,然后站在地头盯着就行了。
  那导游带着一脸优越感:“国师说了,这才是刚开始。等以后娃娃们长起来,日子还要更好哩!大伙都感激国师,这福享的都造孽。”
  杨廷和皱眉道:“乡民多顽愚,无事则生非。这一年到头,大半时间都不做务,难保不会寻衅滋事。”
  另一人嗤的笑出声来:“杨夫子这心操的可远,确实有中原官老爷的味道。小人曾听国师与以前来南海的什么老先生说过此事,国师说,人都说穷**计,富长良心。那让穷人都富起来,岂不人人都有良心?还担心滋事?就现在这日子,比起前些年在中原,发梦都不敢想!大伙儿一个个把国师供在心里,谁敢乱了国师规矩,他自家亲朋四邻都容不下!”
  朱厚照打个哈哈:“你这小哥说话敞亮,那你在这附近可有熟识的亲朋?带我们去乡间村落见识见识如何?也不知道去乡亲们家里蹭饭会不会叨扰?”
  “这有什么难处?国师早有交待,但凡从中原来的,无论官民,都要我们大伙用心招待。若有来客手头不便时,都不必收他银钱,只要事后向当地衙门报个备,自有衙门补贴用度。不过大伙都是从中原逃难来的,如今日子过的好了些,把中原来人都当成自家客人,谁还会去贪图国师那几文补贴……”
  说走就走,一行人又浩浩荡荡驶向邻近一处村落。
  这是个很标准的新农村生产队,宽阔的大道两边,整齐的排列着两列青砖白墙的农家院落。
  明显都是统一规划,半人高的花墙一眼就能看到院中场景,平整的前院可以用来晒粮打场,很是方便。
  车队进村,就有不少闲人主动上前迎接,有人认出了那个带头的导游,笑骂几句,招呼车队去祠堂安顿。
  祠堂是每个村落的核心建筑,在海外移民村落里,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经过几年发展,现在的祠堂已经有祭祀、医疗、养老、抚幼、休闲等功能,当然,也是每个村落用来招待外客的最佳场所。
  车队到祠堂门前停下,那导游抢先一步进去打招呼,朱厚照哪里按得住性子,紧随在他身后跟着往里闯。
  祠堂正院,两边是绿植环绕的长廊,绿荫遮挡着阳光,又有过堂风徐徐吹过,确实是最舒服的休闲场所。
  两边长廊下,都摆着几张方桌,每桌都坐着几个老人在玩麻将或者下棋。当然,最少不了的是比参战人数更多的围观群众,不时传出笑骂的声音。
  看到有客进门,早有负责担待的专人上前迎接。
  朱厚照也不客气,直接冲长廊伸指一点,示意自己喜欢看热闹。
  程敏政和杨廷和能怎么办?只好跟着他一起去瞧热闹。
  刚走两步,突然一声响亮的秦地腔调:“我滴个天神老爷,程帅!”
  一个满脸络腮胡的中年汉子两眼瞪的溜溜圆,一瘸一拐的冲出来,声音都在发颤,仔细瞅了又瞅,兴奋的举手来了个军礼:“程帅好!”
  程敏政也没想到在这儿见到熟人,哈哈大笑:“阮四郎!想不到,我们还有再见的一天。哎呀,瞧你这红光满面的,小日子挺滋润?”
  阮四郎搓手嘿嘿直乐:“托国师的福!程帅你总算来了,你早该来啊!都说南海是烟瘴蛮荒地,可是有国师在,哪儿都是江南!嘿嘿,程帅,以您这资历,到南海得做个方面大员吧?以后可得常来啊。咱南海别的不说,就是这日子自在逍遥。头几年还多少有些忙碌,这几年连咱们这些种田的都有假歇……”
  阮四郎见到熟人,一时激动,叽叽喳喳说个没完。
  程敏政很是感慨:“可是不一样了,以前你程四郎胆大归胆大,可也不敢和老夫这样拉家常。到底是南海新风气,哈哈!”
  朱厚照很好奇:“你带过的兵?”
  阮四郎也好奇:“这位公子是?”
  程敏政笑道:“一位故人家公子,听说老夫来南海,跟着来涨见识的!”
  阮四郎大笑:“有这胆气就比寻常人家强一截,指定是个出息的!噢,你瞧我这开心的都犯了痰,快快里面请,几个小的还说今天客人瞧着没脾气呢,那是错把黄河看成了一条线……”
  程敏政跟着他进门,低声向朱厚照解释:“阮四郎是随建功北伐的老兵,我在三边时,他在榷场维持治安,为救人被发疯的牛群踩断腿。命是保住了,腿没治好。本来以他的功劳,可以就地转业,得个养老的闲差。他自己不愿意做累赘,听说建功在南海招人,自己主动带人出海……是个好汉子!”
  说话间,待客间已经摆好席面,几盘点心水果,摆的琳琅满目。
  “南海旁的不多,一年四季不缺果子吃。”阮四郎很得意,大声招呼:“小田,去九丈沟喊你舅舅来,就说程帅来了!让他把那坛子好酒带上……”
  程敏政请朱厚照坐主位,杨廷和陪在上首,自己贴着阮四郎落座。
  “四郎,都是自家人,不要叨扰高邻,随便整点就成。”
  “也不是旁人,就是熊大元那夯货。当年为偷着喝杀毒酒,还被程帅你打过屁股呐,哈哈!”
  程敏政也想起来了:“原来是他!我记得他是剿匪的时候,伤了胳膊?”
  阮四郎点头:“对,就是他!要说,还是咱们这些跟过国师的人,才有这份心思。程帅和小兵,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程帅却记得俺们这些大头兵。”
  程敏政眼中精光一闪:“可是他在乡里受了什么搓磨?”
  阮四郎摇头转移话题:“都过去了!现在来了南海,好日子就来了。就像国师说的,以前受过的那些磨难,都将成为以后和儿孙们吹牛的谈资!”
  一阵轰笑。
  杨廷和却是真的不爽,这帮人,三句不离国师,这天下,到底是姓朱还是姓孙?
  于是,他故意插了一句:“你觉得现在这好日子,是谁的功劳?”
  “那还能是谁,咱们陛下万岁爷呗!”阮四郎说的很随意,好像在说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要往根上说,那还得说是先帝爷!”
  这个答案,让朱厚照一下来了精神:“此话怎讲?”
  阮四郎殷勤的帮众人削菠萝,切成小块,用盐水浸了,解释道:“这果子甜是甜,就是容易上火。还是医学院那边传下用盐水浸的法子……”
  等众人都掂着竹签,尝了果子,这才接着刚才的话题往下聊。
  “国师是什么样的人?那是通天彻底的神人!历朝历代,自来就不缺这样的仙人。你像汉钟离、铁拐李,唐时的吕洞宾、张果老,宋时有陈抟老祖、麻衣神相。哪朝哪代都不缺仙人临凡,可有哪位仙人愿意多管人间事?划不来嘛!用读书人的说法,红尘事,坏道行!
  还是咱们先帝爷有先见之明啊,早年就看出国师不同凡人。要说这有眼光,也算不得什么大本事。真正要说一句佩服的,是先帝爷的决断。
  那时节,国师才十岁出头吧,先帝就敢任他做监军,那是何等气魄!
  其实咱们这些跟过国师的杀才,知道的最清楚。国师那样的仙人,我等凡人过的好坏,与他什么相干?
  还不是碍不过先帝爷的脸面,受不得先帝为北虏发愁。这才借了阴司兵马,带着大伙扫北。
  本来那事吧,就已经坏了国师修行,回京就被拘去阴司还债。你说,换个寻常人,吃了这个闷亏,那还能再犯吗?
  可是不成啊!咱们国师,那是先帝爷打小在宫里养的,与陛下亲如手足。咱们陛下那也是个有主意的人,先帝扫了北虏,他就念着要靖海。
  可是满朝文武,有一个算一个,除了打嘴炮,哪有什么能耐!
  到头来,可不又得落到咱们国师头上!”
  杨廷和听的脸都黑的反光:“照你这说法,国师带你们开海过好日子,根本不是他自己的想法?”
  这个问题相当诛心,他就是想当着皇帝的面,揭穿国师的真面目。
  阮四郎哪里会想那么深,不假思索答道:“可不是咋的?!以国师的能耐,想过什么样的日子不行?干啥要带携咱们这些苦哈哈,人家又不欠咱的。还不是冲着陛下那份兄弟情分?”
  “兄弟情分?”
  “现在长公主殿下又做了国师夫人,亲上加亲,那就更没跑!”
  杨廷和差点一口黑血喷出去,不应该是这样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