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孔仲尼问道(一)

  时间线:楚昭王二十七年(前489年)。
  孔子听说叶公政绩显赫,特意由蔡及叶,与叶公交流治国方略。
  这是原本历史的事情。
  陈语的原本并不清楚这件事,直到管家老仆沈忠过来通知。
  有鲁国大贤孔仲尼前来拜访时,忽然意识到这一点。
  叶公,居然是和孔子一个时代的人!
  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很多现代人都听过。
  如果不查资料,但很少有人知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线。
  他本是鲁国人,博学多识,思想高远,在世时就被世人尊称“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鲁国国小君庸,当时的鲁王季恒子只知享乐,不思强国之法,孔子深知在鲁国他不会再受重用,于是外出他国寻找出路。
  与是带着部分弟子出发,一路走过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前后多达14年之久,楚国正是孔子周游列国的最后一站!
  然而孔子周游这么多年,这么多国家却得不到一处国君的真正重用。
  因为春秋时代是百家争鸣的年代,也是百国争锋的年代。
  这是人才倍出的年代,也是大国吞小国的大争时代。
  一直要持续到战国时代,中原百国相互吞并兼容下。
  最终出现秦、齐、楚、燕、韩、赵、魏七大强国!
  彼时孔子的儒家学说可以说是极具先进性的政治制度学说。
  用行话说,他的儒家学说领先时代上千年!
  然而,儒家学说,在春秋时代却不合时宜。
  因为它太超前了。
  春秋是百家争鸣,百国争峰,你死我活的特殊年代。
  儒家学说虽好,却只适合于盛世时治天下,却不能用于当时打天下。
  是以,孔子周游列国14年,周游的时间越久,名气越大,各国上层统治阶级都夺赞孔子是一位大贤人。
  可却没有一个人会重用他。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好比近代民国军阀混战年代,孔子就像是当时的近代甘地,宣扬非暴力哲学思想,争取和平变革一样。
  如果你是手握枪杆子的军阀头子,你敢重用他吗?
  但是,你不敢重用他,却又不得不佩服他的学识,也听出来他说的儒家道德礼治的概念非常的先进,也极利于统治,只是不利于战争。
  心想,等我一统中原了,我会考虑。
  现在,我先保证自己明年不被灭国再说吧。
  所以,他们的选择只能是一顿猛夸孔子大贤,大善,然后礼送出境。
  这,就是孔子周游列国14年结果。
  整整14年,只得来邀名无数,获得大贤人之名。
  现代革命抗战也是14年,靠的是血火与信念的14年,最终建立新中国。
  由此可知,儒家学说救不了国,建不了国,强不了国,只能用于治国。
  这还要等到春秋时代结束,战国时代结束,秦始皇统一中原结束,乃至焚书坑儒结束,直到汉朝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大一流且长久统治的皇朝成立时,儒家才有了兴盛的土壤!
  并且这样先进的治国理念统治,一直用了一千多年!
  然而,后世到了近代时期已是2000年,儒家彻底失去治国先进性,最终在现代成为了一种古老哲学思想。
  现代很多人都会黑孔子,不,更准备的说是黑化儒学在千年统治生涯中犯下的无数黑暗罪孽。
  恨屋及屋下就恨起了儒家创始人孔子,特别是孔子的后人,还有儒家千年下来更多的犬儒,腐儒等等。
  历史文里,穿越者主角如果不刁难一下孔子后人,为难一下儒家学派,那似乎都不能算是先进的现代人穿越者了。
  就和穿清必造反一样,成了一个标志性行为。
  然而,仔细想想。
  你一个2000多年后的现代人用现代先进思想。
  去批判2000多年前的当时最先进的儒家学说思想。
  这想想有点不对吧?你可以批判它的不先进,却不能否认它在当时的先进性。
  更不能因此无视它的高光荣耀当作不存在,还恨屋及屋的恨不得它永远消失。
  如果把时光再往后推2000年。
  地球文明早已进入星际时代。
  现代先进思想,可能也会被更先进的星际先进思想再取代。
  那时,更先进的星际人穿越时空来到现代。
  嘲笑现代思想的落后不先进,那时,你又会看呢。
  星际时代下的星际先进思想,可能已经没有男女之分,没有国别之分,只有文明之分。
  星际人可以随便变男变女,性别转换自由,恋爱自由,长生不死,物质充足,精神圆满,个个是神灵般的存在。
  那时,所谓的现代人先进思想。
  也只是星际人眼里的古人落后思想,是腐朽的,落后的。
  说了这么多,却不是陈语接下来想要跪舔孔圣人,而是陈语心中明白,谨记孔圣人是这时代创造出当前时代最先进思想的一位思想家。
  这样的古人,古贤人,古圣人,或许他的学说是落后不先进的。
  但他的思想境界,思想高度与深度,却必需是每一位后人所敬仰的。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说的没有道理吗?很有道理!
  这句话,到了2000多年后的现代,也依旧是最先进的思想之一。
  因为,它本身就包含了未来儒家学说可能会落后于时代的可能性。
  所以孔子用这话告诫弟子儒家要学会自主进化。
  只是后世儒人大多是腐儒,犬儒,也不争气未能将儒家思想推陈出新进化出更适应现代的儒学思想。
  儒家在两千年发展中其实一直是在进化的。
  什么儒皮法骨,外儒内法的说法,相信都听说过。
  本质就是儒家兼容并蓄吸收其它学说思想的一种证明。
  可惜,自宋元明清之后,儒家渐渐停滞进化。
  特别是到了清代,儒家不仅仅没有一点点进步,甚至被野猪皮统治者强行改造退化!
  当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命令,几乎杀尽儒家精英。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儒家十三经之一《孝经》的经典开头名言。
  那些最终选择留头不留发的所谓儒人,都不过是犬儒。
  可以说,儒人早已在宋时被腐化,明时内卷化,清时彻底犬化!
  儒家还有两个致命的缺点,最让现代人诟病的两点。
  一是,不注重格物致知思想,发明创造甚至被贬义为奇淫巧技。
  二是,君君臣臣阶级固化的思想。
  这两者严重破坏了儒家的先进性,最终在近代来临,科学昌明之后,直接将儒家学说打入无底深渊,几乎永无翻身之地。
  然而,现在,陈语有机会,亲自与孔子这位儒家创始人对话。
  或许,能在源头就改变儒家以后会落后退化失去先进性的未来命运?
  陈语想了很多,想的就是以上这些内容。
  直到孔子真的到来,就坐在他的面前。
  还有他的一众弟子,子路、子贡、颜回等十多位最有名的等人。
  全都恭恭敬敬跪坐在他的面前,默默听闻着两人相互间谈话问道。
  陈语端坐身体,亲身给孔子泡上一杯清茶。
  是的,清茶,热水泡着喝的现代绿茶。
  陈语早十年前就‘小发明’了出来。
  在之前,在这春秋时代,茶叶不是泡着喝的,而是其实被人当菜吃的!
  是的,你没看错,茶叶在这时代就和白菜一样,是当菜吃的啊。
  天知道,陈语第一次在吃饭时看到桌上摆了一盘放了盐的茶叶菜。
  那是一种什么感受。
  孔子微微一笑,古朴面容微展,双手大袖一摆,接过茶水。
  “仲尼周游列国十余载,多年前早就听闻叶公好菜,研治种多种风摩天下的美食,我在郑国时就吃过叶县传来的‘韭菜炒鸡蛋’,也在齐国王庭喝过‘叶公茶’,还有陈国民间吃过‘叶公红烧肉’……如今能亲自喝一杯叶公亲自泡的叶公茶,也不枉仲尼此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