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御史查案(第五十更,求订阅,求月票!)

  “贤生啊,你来找本官有何要事啊?”
  李知府冲宁修微微一笑道。
  “启禀府尊,学生此来确是有一桩要事禀告府尊。只是”
  他瞥了一眼那两个为李知府捶腿的美婢不再说话。
  “你们先下去吧。”
  李知府挥了挥手,那两名美婢便冲他行了一礼,恭敬退下了。
  “现在贤生可以说了吧?”
  宁修冲李知府拱了拱手道:“学生怀疑有人在跟踪我。”
  “哦?”
  李知府眉毛一挑,微微有些惊讶。
  “贤生何出此言?”
  张三公子离开荆州时曾特地嘱咐他一定要多加关照宁修,若是宁修出了什么意外,他该怎么向张三公子交代,该怎么向张阁老交代?
  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李知府可不打算冒这个险。
  宁修便把自己出门后的情形说与李知府听。
  李瑞听罢凝神沉思,过了良久才长叹一声道:“若真是如此,本府可以调派一些人手在你府宅附近巡视。你看如何?”
  宁修大喜。
  衙役虽然武力值不算太高,但毕竟是官府衙门的人,关键时刻还是有震慑力的。
  宁修相信辽王即便真的想要对他动手,也不可能堂而皇之的在荆州城中,更不可能当着一众衙役的面。
  “多谢府尊。”
  宁修冲李知府深施一礼,表情极为恭敬。
  李知府满意的点了点头:“贤生啊,上次你带来的葡萄酒本官已经喝完了,可否再送一些来?”
  宁修连忙道:“学生这次出门匆忙没来得及捎带,等回去便叫人送些葡萄酒来衙门。”
  国人是讲究人情往来的。李知府答应调动衙役在他家附近巡视,帮了他这么大的一个忙,宁修自然也得投桃报李。与之相比,区区几瓶葡萄酒算什么?
  “恩,你且回去安心温书吧。来年便是秋闱,切不可掉以轻心。”
  李知府又说了一番劝学的客套话,便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茶。
  宁修知道这是李知府要送客了,便拱了拱手道:“学生告退。”
  从府衙出来后宁修的心情很好。
  有了府衙衙役的护佑,相信辽王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
  新的巡按御史已经抵达江陵城,别人也许不知道御史大人此行的目的,但宁修却心知肚明。
  张懋修临行前明确告诉过他巡按御史就是为了搜集辽王罪证来的,妥妥的是张阁老的人。
  辽王你就跳吧,反正是秋后的蚂蚱也蹦跶不了几天了
  巡按御史贺文程这些天很忙。
  首先他要将那份账本上提到给辽王送礼的人梳理一遍,按照官职大小,行贿多少进行排序。
  那份账本已经被张阁老烧掉了,故而名单只存在贺御史的脑子里。
  人的岁数大了,脑子便不太好使了,名单上的人又太多,贺御史得好好回忆一番
  等到他回忆好了,还得排序,排序好了才是真正开始行动的时候。
  贺御史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些官员向辽王行贿的证据。藩王私自接触地方官员,且索贿,这可是大罪。即便不能直接扳倒辽王,把他废为庶人,也能让其伤筋动骨。
  至于行贿外的事情便由锦衣卫去调查。他们最擅长捕风捉影,暗中行事。
  查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贺御史还不能打草惊蛇。
  在掌握绝对的证据前他不能翻脸,不然可能会影响全局。
  首先他去了江陵县衙巡查,江陵县令陈复是向辽王行贿人中行贿金额第二多的,第一的是前任荆州知府贾荣。
  贾荣现在在保定府老家守孝,等他回京的时候一并押解便是。
  在此之前却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这陈县令便是最好的突破口。
  但让贺御史有些意外的是,这陈县令为人极为谨慎,做账也是滴水不漏。
  别管他怎么查,愣是不能从账册上查出破绽来。
  这可急坏了贺文程。
  陈县令是如今在任荆州官员中向辽王行贿数额最多的,若是找不到他行贿的证据,这条罪状的力度就会小上不少。
  无奈之下贺御史只得主动找到锦衣卫总旗沈纶寻求帮助。
  文官本是高傲无比的,看不上锦衣卫这些天子鹰犬。但为了大计,贺御史也只能勉为其难的低下头颅前去求助。
  沈总旗爽快的答应了下来。锦衣卫毕竟是专业人士,要想搜集到官员行贿的证据简直再容易不过。
  既然明着不行,那就来暗的。
  最多就是锦衣卫得分出些精力罢了。
  当然,明面上贺御史还得拖着陈县令,不能让陈县令察觉出异样。
  却说这日贺御史又来到县衙,陈县令早早准备,一干官吏衙役侯在二堂。
  贺御史到了后,陈县令把他请到二堂公案后坐定。自己则和六房官吏衙役列在堂下,听候吩咐。
  贺御史坐在上首看着堂下分成两列站着的官吏衙役只觉得畅快不已。
  他在京师就听说地方官活的滋润威风,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光是这排衙的气场就得让京官们羡慕死。
  在京师莫说贺御史这样的芝麻小官,便是三四品的大员也就是个屁。
  天子脚下大官豪戚多如牛毛,除非是六部尚书、阁臣这样的绝对大佬,有几个能挺直腰板的?
  便是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在皇帝陛下面前还不是得卑躬屈膝?
  哦,张阁老可能是个例外,但除了张阁老之外的所有京官几乎都是活的憋屈。
  而在地方,一个区区七品的县令就能享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待遇,真是羡煞人也。
  县衙六房仿自朝廷六部,也是吏、户、礼、兵、刑、工一应俱全。
  小吏在左,衙役在右分班而列,不和朝会时文武分列一模一样吗?
  说一句大不敬的话,这排衙简直就是模仿的上朝的场景嘛。
  一想到这里,贺御史的妒火便蹭的烧起来了。
  好嘛,大家都是七品官,你可以作威作福,众星捧月。老子却得夹起尾巴做人。
  这回好不容易来到地方巡查,你又恰恰是向辽王行贿的重要人员,不弄你弄谁?
  要怪就怪你太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