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一言不合就battle

  清晨,太阳将起未起、白雾将散未散之时,唐小白裹着银白斗篷,戴着银白小帽,圆滚滚似雪团一般走出燕国公府正门。
  正暗暗数着距离放假还有几天,一抬头,却见马车前站着熟悉的美貌小车夫。
  今天比昨天精神了许多。
  身上穿的是崭新的青色小袄,厚厚的冬装仍掩盖不住俊秀挺拔的身姿,不像她,一穿冬装就像个球。
  好看是好看,但唐小白这会儿却顾不上欣赏。
  “不是让你在家好好静养吗?”唐小白不赞同地皱起了眉。
  “只是听课而已,不碍事。”小车夫语气乖顺,漆黑漂亮的眼睛里满是诚恳和求知若渴。
  唐小白信了。
  一个热爱学习的小孩能有什么坏心思?
  于是指了另一人来驾车,让他坐在副驾驶座上,顺带给他讲了一路最近的学习进度。
  到了书院,起初也很正常地上课。
  直到裴宣出现在乙班课室门口。
  “唐二小姐。”裴宣一点也没含糊就点了她的名。
  唐小白明显感觉到身后小祖宗的情绪不对了。
  回头一看,却见他缓缓收回目光,朝她微微一笑,神色间看不出异常。
  “二小姐,借一步说话。”裴宣又道。
  说就说吧!
  唐小白站起身。
  姓裴的毁谤她哥哥姐姐的事是要好好讨个说法!
  出了课室,唐小白淡淡行了一礼,若无其事问:“裴师兄有何指教?”
  裴宣皱眉看了她一眼,又瞥了瞥她身后。
  唐小白回头一看,正好看到少年眼里来不及收起的冰冷敌意。
  可见到她回头,小祖宗又垂下眸光,朝她微微一笑,又乖又软。
  唐小白心下无奈,转回头,淡淡道:“阿宵是我的人,裴师兄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裴宣看了一眼小姑娘身后无声勾唇的少年,又将目光移回莫名敌意的小姑娘身上,蹙眉问:“《荀子》可曾背熟?”
  唐小白笑了笑:“裴师兄素来瞧不上我们燕国公府的人,为何要管我背不背《荀子》?”
  裴宣皱眉看了她一会儿,目光忽然抬起,往远处一瞥,问:“魏随说的?”
  唐小白转头看去,只看到大红色的袍角一闪而逝。
  “谁说的有什么要紧?”唐小白转回看他,“裴师兄承认吗?”
  裴宣点头:“裴某承认。”
  一股怒气直冲脑门,唐小白连连冷笑,道:“我阿姐年十二主持公府中馈,我阿兄年十五离家上阵杀敌,你跟他们比起来不过一个纨绔子弟罢了,瞧不上?你配瞧吗?”
  话音未落,身后不远处便传来踉跄一声,随后响起魏随含糊忍笑的嘀咕:“裴九哈哈……纨绔……”
  裴宣却没有因她这几句话变色,只静静等她说完,才语气如常开口:“唐子谦七岁燎夫子须发,九岁欺平阳公主,十岁砸西市,十二毁孔庙,十三射伤礼部官员,十五岁上,因毁御赐灯树,罚至凉州参军——”
  唐小白脸上红一阵白一阵。
  她真不知道哥哥这么多丰功伟绩……
  “至于唐大小姐的过往,裴某不便多说,二小姐可以自行打听。”
  输人不能输阵,唐小白板起脸争辩道:“那都是年少轻狂!”
  裴宣不予置评,道:“燕国公府行事张狂,确实与裴某不相为谋,只是见二小姐难得尊师重道,性情纯良,又聪颖好学,裴某不忍明珠蒙尘,才抱着惜才之心,借同门之便,冒昧一二。”
  虽然被夸得虚荣心高涨,可一想到哥哥姐姐,唐小白还是不想做叛徒,轻哼道:“裴师兄看错我了,燕国公府行事张狂,我也是燕国公府的人,自然也行事张狂,阿兄毁孔庙,我还污过国子监门口的石狮呢!”
  裴宣忽然笑了笑,语气温和道:“人总有年少轻狂的时候,裴某当年也轻狂,才任意论说燕国公府——”
  唐小白狐疑看他。
  什么意思?
  “这次河东之行,裴某亲眼见唐将军进可领兵震慑,退可运筹帷幄,实将才也,或许从前年少轻狂,如今却脱胎换骨,已成栋材,比之唐将军,裴某自愧不如,”裴宣坦然喟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从前是裴某出言不逊了。”
  对方都认错了,唐小白的气也就消了一大半,缓了脸色道:“你知道就好……不过这次河东赈灾,听说裴师兄也出力不少,虽然比不上我阿兄,也不错了,想必日后入朝为官,也能造福百姓。”
  裴宣莞尔一笑:“裴某有句话却没说错,二小姐确实是燕国公府难得勤学良善之人。”
  唐小白红了红脸:“裴师兄谬赞。”
  “《荀子》可熟背了?”
  “嗯。”虽然心里想着不要跟裴宣补课了,身体还是很诚实地把《荀子》背了。
  不能跟知识过不去。
  “有没有难解之处?”
  “是有几处……”
  “随我来,与你细说。”裴宣说罢,转身先行。
  唐小白正要跟上——
  “二小姐!”
  唐小白步子一停。
  啊对!她昨晚还答应小祖宗不跟裴宣读书来着!
  “咳咳!”唐小白清了清嗓子,正色道,“裴师兄,我纵有不懂之处,唐宵也能教我,就不劳烦裴师兄了。”
  裴宣转身看她身后的少年。
  这位名叫唐宵的少年他认得,不仅是因为与公孙易的比试,还有这次一同去河东也照面过几次。
  与公孙易的比试还算有些出众,河东之行却没什么表现,就同普通侍从一样,只是跟随唐子谦身边而已。
  “你也读《荀子》?”裴宣问。
  少年点头,神色虽淡,却看得出十分自信。
  裴宣眉间微蹙。
  一般学子,读完启蒙的《千字文》、《急就篇》后,接着读《尔雅》、《说文》,然后是四书。
  四书辞约义富,又有诸多注本正义,没有三五年读不下来。
  接着是五经、七经、十三经,这些经典大多数学子只能择其一二。
  但《荀子》并不在这几经内,也不为当世所推崇,所以年轻学子读得不多。
  正因为如此,他才对唐小姑娘的涉猎感到惊奇。
  但唐小姑娘只是偶然读过两句,也不算奇怪。
  而这个唐宵,年纪不过十四,却敢称自己读过《荀子》,裴宣不是很信。
  “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与孟子所言‘人无有不善’,孰优孰劣?”
  唐小白听得一个激动。
  现在的年轻人好胜心都这么重吗?一言不合就bat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