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何所惧

  “太子来了?”
  皇帝重复问了一遍,怔愣的姿态令他保养得宜的面容上现出一丝痴老之态。
  “是,已至宫门——”
  皇帝猛地一下起身。
  “多少兵马?”
  “玄衣卫百人……”
  “百人?”
  “是……阵前呼喊……太子领玄衣卫百人,过灞桥,随将军面圣……”
  皇帝愣了。
  阵前喊话就来?
  只带了玄衣卫百人?
  是听话还是嚣张?
  “让他进来,”皇帝皱眉道,“让他一个人进来!”
  可当李穆真的独自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突然心中生惧,继而由惧生怒:“你好大的胆子!”
  随手抓了一件东西朝李穆砸去。
  李穆眼也没眨一下,抬手,将他掷出的笔接在两指之间。
  御笔朱批。
  笔上的朱墨溅在少年眼尾。
  他抬手摸了一下,留下朱红一抹似血迹,扫过眼尾墨痣,妖异诡谲。
  皇帝蓦然瑟缩哑声,心中生出一个匪夷所思的念头。
  这孩子,是那个病恹恹、温和仁善的惠昭皇帝的骨血吗?
  他怎么敢单枪匹马就来?
  怎么敢如此不把他这个天子放在眼里?
  这个念头刚闪过,就见李穆手中的笔猝然飞出,“啪”的一声,回到御案之上。
  少年抬起乌沉沉的一双眼,淡漠地看着他,说出一句更大胆的话:“下诏退位,孤会尊你为太上皇——”
  “放肆!”龙颜震怒。
  李穆神色淡淡:“孤此番前来,将禁在府内的汝南公主也带来了。”
  提及汝南公主,皇帝眼神变了变。
  “汝南公主禁于公主府短短一月,遇刺一十三回,后得晋王调王卫相护,才免于一死——”他唇角微微一勾,“不如让汝南公主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一说她究竟发现了什么,才会被陛下和颜氏联手赶尽杀绝?”
  皇帝冷冷一笑:“文武百官岂会听尔等小儿异想天开的一面之辞?”
  李穆神色不变:“太后呢?”
  皇帝终于变了脸色。
  “陛下可以派人去看看,或许太后已经起了。”
  甄素的背后是谁,对他来说,已经很明显了。
  事关惠昭皇帝之死,不可能藏不深,知道的人必然屈指可数。
  如果别人能知道,太后为什么不能?
  “来人——”皇帝呼喊。
  太后中风卧床已久,手不能动,口不能言,每日都有御医看诊,倘若好转,按理说,必有御医报至御前。
  皇帝此前从没有疑心过,但此刻却崩塌了。
  从他继位之后,因皇后无能,后宫许多地方都还在王太后把控之中,瞒天过海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太后手中有证据,再加上汝南公主……
  倒不如,趁此刻李穆孤家寡人——
  “今年八月后,京城禁卫颇多调动。”李穆忽然道。
  少年漆黑阴冷的眸,将皇帝的思绪瞬间拉回八月初一那次对峙。
  那一次,他毫无准备之下,宫禁宿卫、城门守卫、甚至包括贴身的侍卫都被眼前这少年渗透了。
  差一步,就是逼宫退位。
  但那一次,李穆退了一步。
  之后,他对京城禁卫作了一次清洗,至少保证亲近的几支是干净的。
  但李穆再提禁卫,皇帝顿觉寒意爬上背脊。
  “陛下以为,孤为什么只带玄衣卫百人?”
  皇帝心头一震,高声:“来人!宣李清、柳泰!”
  门外宫侍刚刚应声,便被一道兵刃出鞘声消了离去的脚步。
  皇帝面色煞白。
  李穆也颇觉意外。
  行宫这边的禁卫确实有他的安排,但并没有安排到皇帝近身来。
  那这一波人——
  “陛、陛下,太后娘娘驾到!”
  李穆神色微怔。
  果然是太后……
  皇帝安静片刻,缓缓坐回龙椅上。
  李穆收敛目光:“退位,或废帝,你可以考虑一下——”微顿,“但孤的耐心有限。”
  逗留久了,怕太子妃率兵来救。
  “你不怕群臣非议?”
  如果皇帝选择退位,相应的,李穆就不会公开惠昭皇帝之死与当今皇帝的关系,如此,退位必会引起非议。
  尤其太子无诏进京,擅调秦州军,都是事实。
  李穆眼里一片淡漠:“孤,何所惧?”
  不惧……
  皇帝阂上双目。
  如果当年,他也不惧非议……
  终是轻叹,低问:“舒美人……如何?”
  在他看不到的时候,李穆扯出一抹讽刺的笑,冷冷道:“她蛊惑太子妃,借以通风报信,陛下以为如何?”
  皇帝睁开眼:“放过她!朕……答应你……”
  ……
  太兴十六年,十一月癸亥,诏传位于皇太子。
  ……
  漏夜,群臣急召至行宫前殿的同时,一封仓促写成的信从行宫内送出,快马直奔京城。
  唐小白拿到信后,一面听来人回禀行宫状况,一面急不可待地拆开信件。
  是李穆的亲笔信,不长,十四个字——
  已得诏,将继位,卿可安睡,天明即归。
  笔迹飞扬,几近破纸。
  唐小白有点反应不过来。
  这……也太快了吧?
  这就把皇帝逼退位了?好像都没打起来吧?
  虽说她把汝南公主给李穆带上了,但实际上汝南公主对情况一无所知,连话都是她现编现教的,不一定派得上用场。
  啧……
  这小狼崽子,比她想象的还狠。
  可是一想起狠辣的太子殿下,却又教人无端愉悦,她弯着唇将信上短短十四字看了再看,才恋恋不舍地收起。
  “回宫!”
  去安睡咯!
  ……
  这一日,自昼至夜,城内外风波不断。
  城中百姓早早闭门熄灯,连权贵之家也灯火阑珊。
  唐小白踏着冷寂的夜色回到东宫时,距离天明也不远了。
  丽正殿前,她忽又停步,转头望太极宫方向。
  思忖良久,唤了桃子一声——
  ……
  天色初晓。
  城外官道上马蹄如飞,溅起雪泥无数。
  太极宫内,桃子身着女官服饰,领着一众宫女,趾高气扬地走进荔萝殿。
  荔萝殿的灯烛一夜未灭,甄素也还在前殿,自唐小白离去后没有动过,歪坐着发呆。
  陪了她一夜的宫女身心俱疲,见到有人进来,正要迎上。
  忽然,看到东宫女官身后三名并排而行的宫女手里捧着的物件,熬得通红的双眼刹那惊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