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章

  腊月三十除夕之夜,北风呼啸,飘飘洒洒着雪花,白了枝头、冻了河流,孩子们的心却热着。本文由……首发
  一年里也就这几天快活着,谁家也得称几斤肉、买上一条鱼,索性她们这李家村,颇为富裕,家家户户都有几个余钱,所以,过年也就更加的热闹几分。
  孩子们外面跑了半天,傍晚时分都归了家,大人们已经换了旧符,一家子坐一桌,吃喝。
  李清家餐桌,比之一般人家要丰富些,片切的酱牛肉、白斩鸡、红烧肉、蒜炒兔肉满满的摆了一桌子。
  大过年,喜庆事,李晨李典俩兄弟,难得的各倒了杯酒,觥筹交错的喝着。
  喝了两杯,李典起身,举着酒杯敬自己祖母、母亲:“奶奶万福,孙儿干了。”咕嘟一口干了,又倒满:“母亲长命百岁!”咕嘟给干了。豪爽极了,没一丝拖泥带水。
  李母点头,笑着喝了这敬的酒,看他没歇的意思,忙拉着还要倒酒的二儿子,道:“典儿,慢点、慢点,别喝醉了。”
  这酒虽不烈,但喝多了也上头,这样莽撞的喝,第二天非难受不可。
  按下母亲的手,李典站起身呵呵笑着,连连点头道:“知道、知道,我的酒量还是清楚的,不会闹笑话的。”说完又满上,这一杯他敬的是自己大哥,酒杯凑过去,响亮的碰了下,朗声道:“哥,这么多年辛苦你了!做弟弟的现在还没本事,等日后,定然会报答。”
  想想,他今年已经十六了,还是白吃白喝,很是丢人。
  李典早先是父亲养,后来父亲去世,并没留下多少银子,他本来不准备继续读,出来找事做,是大哥摁住了,东跑西凑的继续供着读书。大哥也就比他大五岁,却将整个家庭撑下去了,还要供着他读书。
  真的是辛苦,也真的是好。
  端起酒喝了,李晨将弟弟按坐下,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是我弟弟,谢谢就免了,这些事本来就是做哥哥的责任。等你将来科举有成,我不也沾光吗?”
  几杯酒下肚,李典已是三分醉意,提起科举,满脸的自傲,拍着胸口道:“哥哥放心,先生说我的火候已经够了,明年可以下场。就算中不了案首,做个禀生还是不难的,你就等着瞧吧!”
  这样的话,平时李典是不会说出口的,都放在心里。都是醉意,他现在脑子已经有些糊涂了,说话也张狂起来。
  端菜上来的王莲听了,将菜搁到婆婆、奶奶跟前,笑着从丈夫手里取了酒杯,敬他:“好!那嫂子就先恭祝二叔了!唔,咕。”爽气的一口干了,抹了嘴角的酒滴,眼睛看着李清,示意道:“清儿,还不快敬敬将来的秀才先生。”
  除夕夜,要的就是欢乐,李清跟着凑趣,举杯和哥哥碰了,轻抿了口,道:“哥,一定要中案首啊!”
  李典哈哈,脸不正常的红,连声:“好好好。”一口干了。啪,将杯子放下,自己又倒了杯。
  见二哥喝多了,桌子底下轻打了妹妹一下,李婉责怪的道:“瞧你,嫂子玩笑一句,你也跟着闹!瞧二哥那样,定是醉了,你还让他喝,明天他头疼了仔细来找你算账。”
  吐了舌头,李清往后躲了躲,歉意的道:“姐我错了。”她只是闹闹玩,没往后想,所以哥哥醉了第二天会头疼这一点,她小脑袋里是没有的。
  这时候李典确实醉了,嘿嘿笑着,端着酒的手也略微不稳,滴滴撒着,拦着大妹:“好了,别说清儿了,我离醉还早着呢,再喝个半坛酒也没事。”说完这,又对小妹道:“清儿啊,哥和你说,那案首可不容易着呢,通过县试、府试到达上面的院试,都不是普通人。想在这些人里拔得头筹,那可真是难!所以呀,哥哥我只打算考个禀生。”还是有一丝清醒,没有夸口中案首。
  科举本来就不易,就连最低的秀才,也是非常艰难,而他们这里,是学子众多的江南之地,更加的难!
  见弟弟喝多了,强制性的夺过他的酒杯,放边上。
  李晨正经的问道:“先生是怎么说的,是让你下场试试呢,还是说有几分把握能中?”学了这么些年,先生都说弟弟水平很高,不过只让考了童生,院试却没答应下场,说还欠些火候。今年松口,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全家,除了俩小的只顾着吃,都关注着,李典看着大家,有些不好意思,摸着头道:“老师说我文章尽够了,我也取了往年试卷,练了几遍,请师兄们帮着看,都说有把握。所以,我准备参加明年的院试,运气不差的话,应当稳当。”
  李母听了,满脸的笑容,乐个不停,连连点头说:“好、好、好,我儿加油,给我考个秀才出来。”在大齐地界,读书是一等一的地位,而有个功名在身,也是众多男子的追求。
  因为李典放言说明年定当取个秀才回来,听了这么个好消息,年夜饭吃的更加的欢喜,全家人都乐呵呵的。
  守岁,长辈给了压岁钱,孩子们便苦苦睁着眼睛熬夜。有熬不住的,就躺在父母怀里睡了,而大人们,围着桌子谈家常。
  ——————-——————
  大年初一,合家团圆,亲朋互相拜年。之前有提过,李清他们一家是因为当年红河泛滥、发生水灾而搬到这里来的。所以在这李家村并没有多少亲友,往年也没几个过来拜年的。
  但是今年却不同,从下午开始,一直到天快黑,都是络绎不绝的来人。她们这些人都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都来说媒的,有很多人家相中了李婉。
  李婉过了年十五,不大也不小,婚事也能提上日程了。
  这么多人家过来,李母心里也在盘算着,到底哪几家是值得考虑。其实按她的意思,是想把女儿多留几年,十七八再定也不迟。
  但,婆婆的话很对,女人相看的时间就这么长,别留来留去的,好人家都被别人挑走了!还是早点挑一个要紧。
  一连过了几日,这附近的适龄男子,也有个十几家过来问过。她在所有人家里选了三个觉得还不错的,叫来了婆婆和自己的儿媳,想让她们帮着看看。
  王莲被婆婆叫来,听说是为大姑子选个丈夫,顿了下,没了往日的爽朗劲,眉头紧锁,带着不舍,劝说道:“娘,这是不是太早了点?婉儿今儿过年不过才十五,还小着呢!不如在家多留几年,也能有充足的时间好好寻摸,给找个疼她的姑爷。”
  自己丈夫的这两个妹妹,都是她看着长大的,和她们处的很好,别人与嫡亲的姐妹或许还有斗嘴的时候,可和她们却没红过一次脸,现听说大姑子要寻摸人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这一点,李奶奶很不认同,她觉得赶紧找才最好,千万不能因为一时的溺爱,因为宠,就留孩子多疼几年,最后想找的时候,好的都给人家找去了,凭白害了孩子一生!
  所以难得反驳:“不小了,我十五都嫁人了,就是你婆婆,也是十六就嫁给你公公。”李奶奶摇头,在这一点上却是难得的话多。“女儿们,最美的就是这个年纪,所以千万不能拖,如果真拖成老姑娘,悔死都没用!”
  看自己儿媳虽然找自己来商量,但是脸上全写满了不舍,体会得了她的心,李奶奶语气温和的道:“我们不过是寻摸着,找到合适的才定下来,而且就算定下,也不是就立刻把婉儿那丫头嫁出去!孩子我也疼呢,也想多留着待在身边。等定下,我们和男方父母商议一下,晚点时候出嫁也是能的。”什么时候结婚是另回事,最重要的是赶紧定下,别让人家将好的挑走。
  知道不是立刻出嫁,王莲也没大意见,女儿们总得有这一天,不是想留就能留的。
  她们能做的,就是找个能让李婉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婉儿条件好,样样都出色,相中她的人家定有很多。”王莲道。
  自己大姑子那样的,在这一带,有几个能比?还不知道多少人家想娶回去呢!所以她好奇的道:“娘,您给介绍介绍,都有哪些人家。”
  王莲是知道今天来了很多媒人,光她遇见的就有三个,不过当时她带着孩子,没能进去,不知道都是替什么人家说的。
  来的确实很多,不过大多都是一听就被李母在心里打了叉,根本就不同意。
  比如像给富户做妾的、嫁给猎户的、有些更是丧了妻,男的都比女儿大十几岁。这样的人家,说什么也不会把女儿嫁过去。
  面对这些媒婆,李母没个好脸色,要不是大过年的,李母早就轰媒婆走了。
  但就算是过年,她也只让喝了几口茶,就说还有事,让她们走了。并且十分严肃的让她们不要再来了。
  其中也有几家比较靠谱的,李母还是挺满意的,这时候便说了出来:“有几家不错的,我说出来你们给参谋参谋。”都各有各的好,但都不是很完美,有缺陷。
  “咳,这第一家呢,是我们本村的,李虎家的大小子。
  我也见过,人挺精神的,高高个,孝顺有主见,还有个不错的手艺。
  他家里的条件也很好,在村东头有二十亩水田、十五亩的旱地,屋子也是青砖黛瓦的。父母呢,也和善,况且只有一个兄弟,家里没有多复杂的亲戚。婉儿嫁过去,也就少了很多的烦恼。”
  这也难怪李母高兴,李虎家的这小子,年纪十六,人高大、有力,却十分的细心,上了几年私塾,认得字。十三的时候,跟着一个木匠后面学徒,三年了,也学得不错,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
  手巧的,揽了挺多的活计。
  村里有姑娘的人家,很多都瞧上了他。
  王莲点头,赞道:“那小子可着实不错,有个好手艺,听我娘家嫂子说,每月可挣不少钱呢!手巧,多的是人找他,大多因为来不及才推了。婉儿嫁过去,不愁没银子使!”这个人,确实很不错,是可以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