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

  及笄礼结束,李家紧接着迎来了第二件大事,李婉的亲事——
  他们这些平头百姓家,并没有像士绅家那么的讲究,虽也行六礼,但大都简化了很多。
  纳彩,为六礼之首,这个是比较重视的。所以,在腊月初五,叶母请媒人带着一对木质大雁、各色瓜果、两匹布,去李家正式下定。
  几天前,媒婆收了叶家的消息,很是开心,走路都带飘。
  他叶家在县城也是极为富裕,到时候谢媒钱绝对少不了,所以她做事都比往常做媒时更尽心,为的就是让双方满意!
  ——————————
  见了李母,笑容满面,手里的帕子划来划去,媒婆道:“李家娘子,您可是个有福的,俩儿子出息,俩女儿又这么温婉懂事,将来就是老太太的命!享福的很。”见了面,开口便夸,这是媒婆们的一贯伎俩。
  为的就是哄女方开心,让亲事能够定下。
  别人夸自己儿女,那是自然的高兴,李母笑着道:“我家几个孩子,是挺争气的,让我老了也有几分面子。”
  连连点头,媒婆附和道:“是是是,您现在可极为的有面子,儿子考了秀才先生,在我们这儿,就是那些富户们也不如您有体面。”
  今天是女儿的重要日子,李母也不再和媒婆聊儿子如何出息,摆手道:“好了,不闲聊了,我们还是来办正事吧。”
  媒婆点头,笑着道:“您说的是,还是赶紧把正事办了。之后,您若没事,我再陪您聊聊!”说着,一边起身,一边赞道:“叶家的小郎我是见过,最是不错,性子好,本事又大,样貌又极俊。很多人家都欢喜,我瞧了瞧,和您家的闺女是最相配的!”
  媒婆一张嘴,极为厉害,从她口里出来的话,那人三分好也要变十分,就算身上有瑕疵,也是遮掩的紧紧实实。
  这时候,满嘴里都是叶句如何的好,夸赞的是只有天上有,人间难得寻。
  叶家,也是上上下下的,说了个遍。
  李父聪明果敢、李母持家和善、哥哥敦厚、嫂子亲切······
  条条好,样样放心,一个接一个的话语,就是为了李母放心。
  赞扬的话说了一箩筐,就着茶喝了口,润了润嗓子的媒婆起身。
  把红绸布掀了,让东西显了出来,媒婆指着东西笑赞道:“我做媒也有好几年了,但是像叶家出手这么大方的,还是很少见!瞧瞧这些东西,都是上等的,他家置办这些东西,全是用了心,精细的很!”
  木质的大雁,其实是为了讨个吉庆,但叶家也是寻了上好的木材,请了师傅细细雕刻,出来的成品,栩栩如生!
  而瓜果,也全都是挑的很好,木盒子装了,体面的很。
  两匹布,是丝绸,每匹也得要个十多两。
  这还是纳彩,就备了这些,这份心意,确实够足。
  李母看了东西,非常的满意,这叶家如此的大手笔,可以看出确实对女儿很看重。
  所以她道:“亲家太破费了。这些只要面上过得去也就罢了,不必做的这么精细。”
  媒婆把布递给李母,让她仔细看。
  她眼睛一瞟,笑着道:“瞧您说的,别人家只恨东西不好,到您这儿,反倒嫌弃东西精致了。”
  摸了摸,手感很好,颜色也鲜艳,可以在婚期之前赶几件衣物,也能充实充实嫁妆。
  放下,李母道:“不是嫌弃,您说说看,这两只大雁,不过就是求个吉庆,随意的送两只,我们收下也就是了。而亲家的这两只,恐怕花费的不少吧?收下,也不知以后有什么地方用的着,最后肯定是塞哪儿落灰尘了。”
  媒婆点头,一脸的认同,凑过来道:“可不是?我也是这么想的,当时就问了叶太太,您知道她是怎么回的吗?”李母好奇的看着,媒婆见她想知道,拍着大腿笑道:“她道:‘我只嫌弃花的还少,娶那样的媳妇,别说这些,就是再多上几倍,我也乐意!’。我想想也是,您女儿啊,可不是一般的能娶的,这些东西,才勉强配的上身份。”
  虽然知道媒婆说这样的话,夸大的成分居多,但是李母听了,还是很开心。这话,极为夸赞她女儿,也难怪她这么开心。
  说笑了一刻,东西收了,留媒婆吃饭,下晌送了她离去。
  这纳彩就算过了。
  隔一日,问名。
  媒婆坐着小驴车,颠颠的过来,喝了杯茶,便急急的拿了李母早已准备好的一份——写有李婉姓名、八字的纸张回了县城,交给叶家。
  叶母收了,让等在家里的大儿子赶着马车,拉着媒婆一起去寺庙,请主持合八字。
  利子旺夫,极为相配。
  叶母嘴唇勾起,笑意不止。随手掏出十两银子,给了主持,算是香油钱。
  媒婆在一边眼睛都看直了,这么多钱,说给就给了,真是大方!
  凑趣的说了几句喜庆话,叶母高兴,她也得了一个红包。
  看出叶母是个大方的主,很舍得给银子,媒婆因此做事更加的卖力,别的什么活也丢下不干了,就专一的操弄这庄事。
  隔了三天,拿了叶家准备的礼品,又去了李家。
  正式的说,两家要缔结姻亲,谓之纳吉。
  纳吉之后,便是纳征,俗称下聘礼。
  是六礼里,仅次于亲迎的热闹。
  这样的热闹,李家很多亲戚,在这一日都聚了过来瞧一瞧。
  早早赶来的楚秋英,拉着小姑王莲道:“我听说,之前纳彩的时候,叶家可是下了本钱。两只大雁也是值老多钱,还给了两匹价值十多两银子的绸缎,瓜果也很好。是真的吗?”她在家,听别人这样说,总有些怀疑,就算这叶家有钱,只不过是纳彩,也不必花这么多钱!
  因为她是自己嫂子,这也就没什么好瞒的,王莲点头道:“是真的。我也没想到叶家居然这么舍得。后来媒婆过来,还说因为两孩子八字很合,叶伯母高兴,在菩萨跟前添了十两香油钱。”
  “我的乖乖,这可真舍得。”楚秋英眼睛瞪大,捂着胸口道:“我这也算是长见识了。”
  她们乡下,可没这么讲究,还什么六礼,大多人家只分三步,纳彩、问名、纳吉一步,纳征、请期一步,最后便是亲迎。还有更不讲究的,直接就是童养媳,到了年岁,请客吃酒就完了。
  点头赞同自己嫂子的话,王莲也是一脸的惊讶:“可不是,我听丈夫说,这完全是那些士绅家娶亲的一套。可以肯定得道,叶家对我小姑是非常满意的。”
  “你小姑过的好,你也能跟着高兴。”
  “是的,我没有姐妹,可是把她当亲妹妹带的。她在婆家开心、受重视,我呀,也开心的很!”
  “对,就跟我和你一样,你日子过得这么顺畅,做嫂子的不用担心,还能时常聚在一起,说说话、谈笑。”
  想到一点,楚秋英不由担忧的道:“叶家对你小姑这么重视,不知道会不会碍了她家大媳妇的眼?”如果厚此薄彼,放谁身上也不会舒服,如果大媳妇心眼儿小,恐怕刚进门就得较量一番,而这长幼之争,素来就是忌讳,弄不好,失了分寸,妯娌可就是撕破脸的仇人了。
  “应当不会吧?”有些不确定,王莲希望不是,不然小姑嫁过去,可就有些苦头吃了。
  顿了半晌,王莲道:“我也打听了,他家大儿媳脾气很是温和,待人也和善,几乎没什么脾气。对身体不适的小叔,也没异样,反而多次的礼让,让他占大头。就拿现在叶句开的那家杂货铺,据说赚来的钱也是归他个人,不算公中的。”
  心中虽然仍担忧,但楚秋英嘴里却道:“这样就好。你小姑未来嫂子和善,也算是她的福气,不用头疼妯娌关系。我想着,以你小姑那样完善的人儿,是不会有人不喜欢的。”哎,不患寡而患不均,都没有也就罢了,你有,而我没有,同是儿媳妇,谁也不会乐意。就算大儿媳再温和,也不一定会不生气。
  众人这么觉得,叶母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在纳征之前,便叫了大儿媳过去。
  看着她,叶母感叹的道:“我知道这次做的确实有些打你的脸,是做婆婆的没有把一碗水端平,你呀,怨我也没事儿。”
  叹息一声,想想小儿子的腿疾,声音哽咽的道:“那孩子是个好的,和你一样。我就担心你小叔配不上人家,所以我样样都挑好的,让人家赞一声,以免小瞧了你小叔。”
  金语上前,端起茶壶,倒了杯水递给婆婆,笑着道:“怎么会怨呢!小叔要娶得这媳妇,我也见过,是个好的。婆婆花这些说起来还是赚了呢,那姑娘可是独挡了一个铺子,家里也是井井有条,以后他们小两口生活着,婆婆也能放心。”
  话这么说,她心里不可能没有一点介意,不过金语也没有到记恨的地步。相反,还有些庆幸,婆婆给定下的这姑娘,不是个心性坏的,要不然她可就难办了。
  “我知道你是个大度的,不会介意。不过也没让你受委屈的道理。现在想想,当时去你家,也是有些怠慢,我已经让老大买了东西,去给亲家陪不是!这儿有些东西,是补偿你的,万万别推辞了,我心里难安纳。”推了个木盒给大儿媳,叶母道。
  金语摇头,连忙拒绝,不肯收东西:“婆婆这是哪里话,怎么就说起了补偿?这么多年,您对我的好,我可记着呢。这东西,我不要,您还是赶紧拿了去吧。”
  叶母将盒子拿起,塞给儿媳,道:“好孩子,你就收下吧。我确实这次做的有些欠考虑,不过你放心,等你弟媳过门,必定不会再有不同。”东西虽然不可能让心里的疙瘩消除,但是却也能弥补一些。
  再说,即使儿媳真的不在意,但是她娘家人还是会觉得难看,所以,无论怎么说,都是必须去打招呼。
  这也是叶母会吩咐大儿子买东西去亲家那里的道理。
  最后,实在推辞不过,东西金语便收下了。
  ————————————
  “快看,送聘礼的人来了,好多东西呢!”随着这声,呼啦啦,所有人都跑了出来,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