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

  休假,有个三天时间,但明显的不够,来回的路上就有这么长时间了,索性,李典和陆通都是生员身份,这个假也好请,山长又关照着,多了五天时间。
  有了这么长的假期,李典好好的陪着妻子,两人腻味着。
  也正好孩子大多时候不用他们操心,两个做祖母的,都抢着抱。他们才有空闲。
  陆微穿着略厚的夹袄,半坐着,而李典坐床边,两人正商量着孩子的名字。
  李典选了几个字,都很好,就犹豫了,便拿了给妻子看。
  接了那几张纸,陆微反复的翻着丈夫写下的几个名字,不好下决定,她呢,因为不想动脑筋,催丈夫道:“你来决定吧,我看着这几个字都好。”
  被妻子踢皮球过来,李典笑了笑,知道她也犹豫着,他想着,自己索性就选了吧。
  伸手挑了一张,递给妻子,李典道:“我瞧着,这个不错。”
  陆微赶忙低头一看,是个‘昱’字。
  昱,光明的意思,有美好的寓意。
  这字很好,陆微非常满意,她笑着点头,同意道:“就这个吧,我也满意。等会儿和娘、婆婆她们说说。”
  名字起好,陆微放下心思,也能闲聊了,想起之前哥哥提过的乡试,知道丈夫这次不会参加,便问道:“听哥哥说,这次的乡试你不准备参加了。”
  其实原因陆通也说了,不过陆微还是想从丈夫嘴里知道,显得亲近。
  李典看着妻子,想从她的表情里看出什么,是不是对自己这么选择不满意,想让这次也参加乡试,给她挣个举人娘子身份。
  不过,李典一丝也没瞧出什么,陆微恬淡的笑着,根本就没有透露出什么想法来。
  “咳。”直接说吧,李典也不拐弯子:“是这样的,我不想做没把握的事,一贯都是看准了才下决定的。恩,等上两年吧,到时候应该就没问题了。”
  现在他们是夫妻,也没什么好避讳的,自己学识上没够,就道了。
  陆微点头,哥哥也说,自己丈夫年纪还太小,才十多岁还没过二十,就算去考,水平够了也悬,学政也不可能答应的,为的就是个准,怕别人闹腾。
  要知道,天下少年举子到底不多,如果佳话不能有,那么就是麻烦了。
  “恩,等两年也没事,那时你才二十一呢!如果得中,在我们这一带,也是年少有才。”陆微半是鼓励的道。
  “呵呵,我会努力的,给你,和咱儿子做做脸!”
  聊了这么会儿,陆微有点困了,这么些天,雷打不动的要午觉,打了个哈欠,挥手道:“你出去把名儿和她们说说,我躺会儿。”
  妻子生这孩子,有些伤了身体,必须好好休息!
  李典点了点头,走的时候贴心的把门关了。
  孩子依旧是李母俩个带着,在客厅里,王氏和王莲则在外面走着。
  李典出来的时候,孩子睡了,偷偷瞧了一眼,小嘴嘟嘟,心里很开心。
  转头李典小声的把商量的名字说了出来:“娘,岳母,我和薇儿商量了一下,觉得上日下立‘昱’字最好,便作为孩子的大名。”
  通判夫人略识几个字,听了女婿给外孙起的名字,喃喃道:“昱,光明也。很好,你们起的不错。”乐了,通判夫人转头看着睡梦里的难儿,小声道:“宝贝儿,听到了吗,你以后就叫李昱了!”
  李母不识字,只能略略把自己的名字写了,对于昱这个偏门字更是连听都很少听过。但是她想着这名字是读了这么多书的儿子、儿媳取的,而通判夫人也认同,她也就没意见了。所以,昱这个名字,也就一下子在家里面通过了。
  李母和通判夫人叫了几声昱儿,便停住了,想起了件事,因为这名虽挺不错,但却不能常喊,尤其是孩子还这么小的情况下。所以她们嘱咐了一句:“这大名,在家里就别喊了,都唤小名,等他进学了,再说。”
  她们两个做长辈的这样做,为的就是好养活。老话说的,贱名阎王见了不勾魂。
  有些大户家,孩子金贵,如果身体虚,更是请了乡下老骨头,起个贱名,抄纸上,让人践踏。
  这八日的假期,一晃眼就过去六日,陆通看了妹妹和外甥,歇了一天,因为要参加这次的乡试,时间得抓紧,便早早的回去了。
  李典看着假期到头了,便忙碌起来,他侄子今年很大了,要六岁了,本来去年的时候就该送去学堂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去成,这时候无论怎么样,也不能再拖延了。
  寻了个日子,就带着李栋去了自己的老师那,希望能够让侄子在那里学习。
  李典的这位老师,水平很够,自己就是个秀才先生,如果不是早年间得罪了人,被人整治一番,告官又因为没钱打点,输了官司,气很了,誓不再举业,不然以他的水平,就是个同进士也不再话下。
  这位先生,知识渊博、藏书颇多,对于八股也精通,更加善于押题。李栋如果能够进得他门,就是一番造化,比之李典来教,要好上数倍。
  不过,也正因为这位先生学识,所以来进学的太多,因此,即使是李典这位得意门徒的侄子,先生也没一口答应,他要试炼一番,看看天资怎样,够不够格进他的这个私塾。
  李栋虎头虎脑,六岁的个头,比之别人家□□岁的也不矮,头脑也聪明,启蒙读物滚瓜熟,四书也粗读了。
  先生考校,也不胆怯,灵巧的答了。
  连问了三题,先生笑了,抬头对着自己学生道:“这孩子不错,比你当年也要聪明些。”李典直乐,知道老师是同意了,拉着孩子道:“那老师,什么时候让栋儿来学习?”
  私塾开课已经有个把月了,得尽快的让栋儿过来学习才是。捋山羊胡子,老夫子点头道:“这样吧,我要安排一下,后天你让孩子来吧。”
  李典把侄子给安排了,事情也就做的差不多了,再逗了逗儿子,和妻子说了贴心话,第二天带着岳母她们回去了府城。
  他们走了,热热闹闹的李家,又安静下来,加上李栋去了私塾,李清三五不时的又去县城看姐姐和侄子,李奶奶又四处的转悠,如果不是有个孩子带,李母恐怕就太寂寞了些。
  孩子的满月,李典没回来,因为有个大儒路过府城,这位大儒与山长相识,便受了山长的邀请,给所有的学生讲学。
  这个机会太难得,李典也就没回,而陆通也是,他要参加乡试,更加的积极。
  陆微虽然心里有些难过,但是也理解,那位大儒就连她也听过大名,如果不是与山长相熟,根本就没这机会。丈夫不回来,东西却送了,颇为费心,而且一同送来的书信,也满是歉疚,数次提及对不起儿子,也对不起她。
  丈夫这么的诚意,况且又是为了学业,陆微也就不那么的心里难受。
  通判夫人因着事没有去的了外孙的满月宴,心里过意不去,派往李家的礼就更重了一分,就是补偿外孙。
  通判夫人很疼这个孩子,在满月宴过了几天,她身边没事,就立刻急急的驾车去了趟,为的就是看看外孙。
  ······
  满月宴过后,李母就沉寂了,她有了心思,尤其是婉儿和二儿媳都生下孩子之后,她的心里就更加的担心。她的二女儿,今年也十六了,该是找人家的时候,可是,还是丫鬟身份,捏在了国公府手里,得再过两年才能放出来呢。
  李母眼里泛着波澜,手捏紧,暗道:真的不能等到女儿自由身后才找,到时候黄花菜都晚了!
  慢慢握紧拳头,李母暗道:不行,我得相看着,为二女儿准备着,一定要她幸福!
  正好这时候王莲领着女儿进来,李母见了儿媳眼睛一亮,她这么多年,因着寡居,都没怎么出门,上次婉儿的丈夫,也是王莲帮着相看,打听消息也让王莲母亲去的,这次她也想王莲回去娘家让打听打听,哪里还有好的,给二女儿做丈夫。
  看着孙女缠着王莲,这事当然不能在孩子面前说,所以李母打发道:“好孩子,我和你娘说些话,你去你姑姑那吧。”
  王莲看了李母一眼,看出是有事,便对着女儿道:“听奶奶的话,赶快去你姑姑那!”小女孩也乐的和姑姑玩,本来还伤心着哥哥上学不能陪她,但想着姑姑,就开心了,姑姑总会哄她,还会拿东西给她玩、好吃的也给着呢!蹦跳着就去找姑姑。
  目送着女儿离开,王莲收回目光,转身走到婆婆跟前,笑道:“婆婆,你说说,有什么事要我办?”
  一把拉了王莲坐下,李母皱着眉头,道:“我有件事挺为难的,你给帮着办办。”咳了声,因着家里没人,所以李母直接道:“我吧,有些心思,你也知道怡儿的情况吧,得十八才自由身。之前也说着,是要先寻摸着人选的,现在怡儿也十六有了,我想着你帮着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王莲顿住,她叹气道:“婆婆,这可不太好办呀!之前选秀,适龄的男子,好的都被人家给选走了,现在到哪里去找啊?哎。”说到后来叹了口气。
  这次选秀,可真不是时候,他们这一带的男子,那都金贵起来,以往看不上的,也有女人嫁了。那些好的,都被一网打尽了,现在想寻摸个,太难,就算有,也是自视甚高,想寻高门女的读书人,像二姑子这样的,大概有些看不上。
  李母听了,眉头更深,这个正是她担心的一点,二女儿本来就不幸了,一定要给她找个好婆家,日后好过些才行。
  迟疑的看着王莲,李母不确定的道:“要不你回去问问亲家,她来往的多,也为人说过几次媒,或许她那又合适的人选。”怕给亲家为难,补充道:“就是看看,有就有,没也没关系,反正还有两年,我也到处打听着。”
  这事事关二姑子的幸福,王莲紧着,所以她答应道:“知道了婆婆,我明儿一早就回娘家,和我娘说说,恩,也和我嫂子说,她认识的人更多些,城里乡下都有投趣的!”李母连连点头:“是这个理,你办吧。”想着李怡,王莲有了个主意:“婆婆,要不和里正娘子说说,她见识的人更多,更好找人。”
  “对,里正娘子确实应该有人选的,恩,我去瞧瞧。”李母眼睛一亮,觉得这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