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那红衣大炮兑现了吧

  主打就是一个趁火打劫,想要让王谧在急迫当中满足他的要求,他心里想什么,王谧还能不清楚?
  他这是着急脱离原来的队伍,投奔北府兵呢!
  很显然,徐羡之早就知道,以后想要混得更高,走的更高,那就要抱紧王谧的大腿。
  荆州兵也好,谯郡桓氏也罢,虽然现在看起来还风风光光的,但是,等到北伐过后,这一切就都会化为乌有。
  他们的实力会被大大削弱,将来若是想要有所发展,至少要站定琅琊王府这个地盘。
  如果,现在不是还要兴兵北伐,那么,在王府里某个重要的差事也就可以了。
  但是,现在局势未定,还有大把的仗要打,那么,徐羡之的小脑筋就开始活泛起来了。
  趁着这个当口,还不赶紧到北府里去试一试身手?
  北府现在可是大势所趋!
  况且,不只是如今的王府,京口那边还有很多能人,都是些杀伐果断的大将军,以后,朝堂上共事的就是他们了!
  可不是该趁着这个机会多多接触,搞好关系?
  “属下还是觉得,跟着穆之兄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自从这一段时间和穆之兄共事,属下才发觉,以往那些所谓的谋略,都只是小聪明而已,和穆之兄相比还差得远。”
  “以属下的能力,还根本不能统领一支军队,还需要多多历练。”
  徐羡之说的也有道理,论经验,论能力,他当然还远远不够,不过,王谧总是觉得,他一再要求要到北府来,起初衷并不是这样简单。
  “羡之,你是不是不想和桓玄共事,所以才想换个地方?”
  徐羡之愣了愣:“没有的事!”
  “大王明鉴,属下怎么可能因为这些小事就要求调动?属下和桓玄确实不协,但只要是大王的命令,属下一定会遵从,没有二话。”
  呵呵!
  没有二话,你现在是在干嘛?
  还不赶紧回去荆州部,找你的桓老将军?
  就徐羡之现在的这种行为,若是被桓冲发现了,老爷子会怎么想,他王谧可不能保证。
  虽然看起来事事都不操心,但是,很显然能够把松散的荆州部团结到如此地步,桓冲也是有些本事的。
  只不过是大智若愚而已。
  这件事要是让他老人家知道了,那徐羡之……
  啧啧……
  不敢想。
  不过呢,王稚远是个善心人,不能干这样的事。
  “既然不是这样,那你就安心在荆州部呆着好了,也能帮衬一下桓老将军。”
  “或是,”王谧突然看向刘穆之,穆之心头一颤,这个小子,又想什么鬼点子呢?
  准没好事!
  徐羡之呢,毕竟是新人,对王谧的性情了解的还是不够深入,刘穆之这般北府的兄弟则不然。
  他们看惯了王谧在战场上的奇谋百出,天马行空,他们太熟悉他这种表情了。
  这绝对是憋坏主意时候的表情!
  来了!
  又来了!
  “要不然可以这样,让穆之去荆州部,你呢,到北府来,北府兵交给你,怎么样?”
  “敢不敢试一下?”
  王谧笑呵呵的看着他,仿佛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怕什么,来这一遭,不就是玩吗?
  看谁玩的过谁?
  徐羡之面色大变,连忙摇头:“那可不成!”
  “属下经验不足,哪里能担此重任?以属下的能力,充其量只能给穆之当部下。”
  “绝不敢奢求代替穆之!”
  其实呢,让徐羡之去和刘穆之学习一下也并无不可,也有好处,因为从经验和能力上来讲,刘穆之确实要远远强于他。
  他还年轻,还有很多不足,确实是需要一个有能力的人多教教他,可是……
  “你去给穆之当下手,那荆州部怎么办?”
  “据我看来,荆州部内没有特别时候做后勤保障的人。”
  让徐羡之去负责后勤保障呢,王谧当然也是经过了考察的,据刘穆之提供的情报,这个小子虽然这样那样的,话很多,但是,事情确实办的还可以。
  以他的年纪,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刘穆之很满意。
  这也正是他明知道徐羡之的小心思,却还跟着他过来的原因之一。
  如果真的有他给自己当助手,北府的差事就会办的更好,何乐不为?
  “这就是大王多心了,属下以为,北府里面人才济济,将来若是想要进一步控制荆州,那么,现在就安插进去一些人,探查一下情况,也未为不可。”
  这个小子,他说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他知道他自己现在在说什么吗?
  刘穆之正用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他,而王谧呢,倒是神色自如,果然呐,这一位巴结的高手,早就已经把他想办却还没有着手的事情都想到了。
  怪不得真实的历史上提升的那么快,上司的难处,你都提前预料到了,并且想好了解决之法,任何困难到了你这里,全都能妥善解决,那哪一个上司会不喜欢你?
  但是,这样的人,也很可怕。
  王谧悠然的笑脸掩藏之下,确实冰冷的,警惕的心。
  如果是别人,比如刘穆之做这样的提议,那王谧不会有任何的反感,还会很欢迎。
  他们都是京口起家的人,来自北府,天生就是一个战线上面的。
  而徐羡之呢?
  他是从哪里起家的?
  是荆州!
  即便是他和桓玄有些矛盾,但是,王谧相信,那不过是他的借口,真实的原因只不过是他觉得,现在琅琊王府是大势,要想爬的更快,爬得更高,就要跟着王谧混,所以,他不介意出卖旧主。
  把刀刺向曾经的队伍。
  老实说,桓冲待他已经是很不错了,为了让他有更好的发展,还主动让他来投奔王府。
  可是他呢?
  到建康城才几天,就忘记了往日栽培的情谊,转头就给荆州部一刀。
  甚至,连王谧都还没有把自己的意图挑明,也还不想这样做之前,他就已经都为他设计好了。
  这份心性,老实说,不能不令人惧怕。
  “这倒也确实是个办法。”
  “这样好了,你先跟着穆之学习,有什么事,到了京口再行商议。”
  王谧把商议的日期一杆子支到了抵达京口之日,徐羡之也没什么好说的,京口距离建康很近,最多不过是两天时间就可以得到一个结果。
  他等得起。
  于是,他便拉着刘穆之愉快的离开了。
  而他抛下的难题,却仍然困扰着王谧。
  向荆州部安插自己人?
  王谧的心里确实有这样一个计划,但是,到目前为止,他觉得还没有到实行的时候。
  时机还并不成熟。
  桓冲也不是傻子,虽然日后怎样说不准,但是现在双方还是个合作的关系。
  荆州兵还是属于谯郡桓氏的,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至少暂时是这样的。
  你明晃晃的往荆州兵里安插北府的人,安插你王谧的人,那谁看不出来目的?
  将来,这支队伍是算我桓家的,还是算你王家的?
  这对于合作伙伴来说,是个很不好的信号,会给桓冲一个很不好的暗示。
  可是,这确实是必须要走的一步,而且,徐羡之说的也有道理,趁着北伐之中去做这件事,比之后,荆州部建立了大功之后再来安插要方便些。
  北伐过后,如果荆州兵真的发挥的不错的话,朝廷就要论功行赏,功劳就全都是桓冲的。
  到那个时候,你还好意思破坏荆州部的团结吗?
  你还好意思安插自己人吗?
  你不怕引起他们不满,反而闹起事来吗?
  相反,正式开打之前,却是一个可以商榷的时间点,既然是合作,那就是你可以来我这里,我也可以去你那里,人员往来应该是多元化的。
  宏图伟业就在眼前,说不定,桓老爷子的反感反而没有那么大。
  那么,派谁去呢?
  这个人,必须要足够圆滑,足够机灵,还不容易引起荆州部的反感,关键是还要能把事情办好。
  京口啊!
  那边好像有个合适的人选……
  嗖嗖嗖!
  砰砰砰!
  送走了这两位神仙,王谧才走了出来呼吸几下新鲜空气,却听到,前宅那边响起了很大的声音。
  走过去一看,竟然是桓玄在练武!
  这一次,他没有使用双锤,而是在使用普通的长矛,早就知道这小子是个武术奇才,之前只看到他把那沉重的流星锤耍的虎虎生风,却没想到,这些普通的兵器,他也一样玩的那么溜。
  “灵宝,都这么晚了,明日就要启程,你还不快去睡?”
  听见了王谧的声音,桓玄才起了个收势,把长矛放回了架子,还把灯笼挑了过来。
  “大王不是也没睡吗?”
  “大王都没睡,我们这些属下怎能这么快就休息?”
  “不是应该更勤快吗?”
  这个小子,突然之间,怎么还懂事起来了,都让人不习惯了。
  “再说,我现在实在是太兴奋了,根本就睡不着,索性就起来练功了。”
  桓玄一边说着,一边拼命的使眼色,王谧总觉得,他在此时此刻出现在这里,绝对不是无意为之。
  他这是另有目的。
  “灵宝,你是不是有什么要说的?”
  “但说无妨。”
  桓玄可不是那种迂回主义的人,他本来就是有所图才出来的,要不然,怎么可能深更半夜的跑出来练长矛?
  闲的没事做吗?
  桓玄搔搔后脑,笑道:“大王,之前你承诺过的,那红衣大炮什么时候能给我一个?”
  “我们是说好了的,大王看看,最近我的表现如何?”
  “算是合格了吗?”
  这一段时间,桓玄确实是老实的很,人也特别的勤快,武艺大有长进,听穆之说,他还曾经向他讨要过兵书,想要提升智谋呢!
  王谧:……
  “原来,你表演了那么长时间,就是为了要这个?”
  啊,怎么了?
  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那可是红衣大炮,超级厉害的神物,谁能不想要?
  其实,桓玄也是太心急了些,既然他也是属于荆州序列的,还要领兵做将军,北府有的兵器,会少了荆州兵的那一份吗?
  给了荆州兵不就等于是给了他本人吗?
  这有什么区别。
  然而,在桓玄的眼中,这里面的区别,大着呢!
  这红衣大炮一旦是交到他桓玄的手里,那不就等于是他自己的了吗?
  谁想抢去?
  没可能!
  我桓小将军可以自己乱放炮啦!
  每每想起昨夜那轮番上前表演的嘉宾,王谧就觉得,肩上的压力,大得很。
  这些人个个都不是池中之物,都想在他王稚远的锅里捞肉吃,他们有的呢,是忠心耿耿的。
  致力于将王家的锅搞的更大,更好,这样就方便大家一起搞肉吃。而有的呢,动机可就没有那么的单纯。
  一开始,那么是依附于王稚远这棵大树,但是,他们的目标不是把王家的锅越做越大,而是为了让自家的锅越来越大。
  等到他们的实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他们就会坦然的将他一脚踢开,不管最终能不能成功脱离,反正,这一脚,我们是踹定了。
  对!
  说的就是桓玄。
  这小子,野心勃勃,并且从不掩饰,他要搞事,这是明摆着的,现在这个阶段还不必担心他,那是因为,他的实力还不够强劲,再加上北伐,对于他这样不安于室的少年人,已经是一个极大的诱惑了。
  能够上阵杀敌也足够满足他现阶段的野心,于是,他还没有空闲去想其他的。
  但是,一旦北伐成功,那可就难说了……
  虽说号称是大军开拔,但其实,真正从建康城这边调动出去的队伍也不是很多。
  不管是桓冲还是王谧都很清楚,建康城乃大晋都城,是脸面的所在,荆州兵也好,北府兵也罢,如果真的把全部兵力都转移到这里,开一个正式的誓师大会,那效果将会非常惊悚。
  于是,当桓冲带着大军从荆州一路北上的时候,早就已经做好了分兵的战略。
  只有一小股部队是跟着桓伊他们一路到了建康,很多的荆州兵也沿着路线分兵到了京口。
  这些士兵都是象征着归属朝廷,听从朝廷调遣的,作为荆州的统领,桓冲当然也不会放弃自己的老巢。
  在荆州,尚有十万兵马,如果在京口这边的士兵打的不好,桓老将军也准备好了,随时来支援。
  在王谧的身边,他的一干谋士全都到齐,文臣武将,赫赫然也是一支队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