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见风使舵

  公主府与沈宅的事,在丰安城里很快就传开了。
  对于像靖亲王府这样的地方,两边就算再闹,也知道她们还是母女,傻妮依然是他们亲人。
  所以他们一时间,也不会做什么过份的事,还会想办法去劝和。
  但还有一些,跟他们的关系不那么密切,从一开始也瞧不起傻妮的,此时就有些蠢蠢欲动了。
  比如仪元皇贵妃的母家,也就是从安公主的舅舅家。
  这是萧焕的后盾,也是当年收养他的地方,这些年自然是得到萧焕,乃之他的儿女们的尊重。
  从安公主从西域回来,也跟外婆家的人走的很密。
  因为一致对抗的敌人是南梁帝萧锦,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所以大小事,都会有个商量。
  而他们没商量通的一件事里,就有当初从安公主去北盛找傻妮这件。
  外婆家姓姚,是南梁有名的战神世家。
  在老南梁帝继位前后,姚老将军征战四海,为国家打下不少疆土,在南梁境内也有赫赫威望。
  仪元皇贵妃当初入宫,老梁帝是抱着笼络安排姚家的心思,费了不少力气,才把她争取过来。
  自然,初入宫的时候,对她也很好。
  可再好,也抵不上宫里的女人多,而且能进去的,每一个都有强大的背景,和决定别人生死的心计。
  而且老南梁帝,也有意要收回他家的兵权,在各种挟制下,姚家渐落下风。
  仪元皇贵妃断臂保命,用自己的死,换了母家和儿子安稳,姚家也是感激的。
  这么些年过去了,姚家老将军已经过世。
  他的儿子们,因当年老梁帝忌讳,从将的反而不多,更多是从了文。
  就算当年有继承老将军衣钵的,后来萧焕崛起后,也把兵权给了他。
  换句话说,自从姚老将军死后,姚家就被萧焕明里暗里保护了。
  这也是两家关系一直好的另一个原因。
  萧焕是感恩姚家当年的维护,而姚家现在也是依靠他,不然早被刘太后弄死了。
  当然,这些都是上一辈的事情了,就是跟萧焕同辈的表兄弟之间。
  到跟萧柔茵这一代的孩子起来,因为各种关系,表兄弟姐妹之间,又差了一层,有些便走的远了一些,甚至会有互看不顺眼的。
  比如姚家的孩子,大多早婚,而且妻妾成群,还爱结识权贵。
  好多次都差点掉进刘太后的圈套里。
  而萧焕这边,除了他自己当年纳了两个妾,到儿子这里都只有一妻,女儿更是到现在还未嫁。
  两家做人做事不同,意见上自然会产生分歧,只不过有关安全和富贵,他们还是听从靖亲王府的。
  至于无关紧要的事,不在此之列,比如冒很大的危险,去找一个,很可能已经死了的私生女。
  姚家几个与从安公主平辈的兄长,激烈反对她去做这件事,各种劝说,却抵不上萧焕的一句支持。
  最终从安公主还是去了北盛,也成功把女儿接了回来。
  回来当天,亲戚们走动,姚家的女儿也凑着热闹,来看了一眼。
  那时候傻妮在她们眼里,就是一个北盛山沟里来的大土妞。
  因为有靖亲王府和公主府捧着,姚家的女儿们倒没说什么,只是跟她不亲近而已。
  但一年没到,这捧着的手就撒开了,大土妞跟自己的母亲闹僵了。
  原本就嘲笑她的人,这时候不免就多了笑料与谈资,甚至还想在背后搞点事,以满足自己的欺软怕硬的心理。
  过去从不串沈家的门的他们,听说从安公主安的仆从撤了,反而积极了起来,搭伙结伴,往沈家来看笑话。
  这天起了一点风,把夏日的暑热吹散不少,傻妮刚瞌了一会儿午觉起来,就听新来的仆从说,姚府上来人了。
  姚家的儿女们,傻妮在过去从安公主的宴席上见过,他们是什么态度,她也清楚。
  但她原先的心思不在这上面,一心只想给于渊弄解药,所以就算被他们挖苦讽刺几句,她也都忍了,并不多说,更不会跟从安公主说。
  她自知跟姚家并无交情,他们这时候来,倒是有些奇怪。
  傻妮心里的头等大事已经解决,她闲着也是闲着,也有闲心看看他们要做什么。
  就对仆从说:“请他们去前堂屋里坐吧。”
  仆从应声而去,傻妮也换了一身干净清爽的衣服出来。
  堂屋里,坐着两名女子,还有一名男子。
  女子的年龄比傻妮大一些,按照丰安城的规矩,应该早就成家了,也不是姚家院里的人。
  而男子,大概是萧柔茵的什么表弟,不过也已经十七八岁了。
  三人一边拿手扇着风,一边讨论:“这宅子倒是不错,可里面却是空的,没人伺候也便罢了,连个家具摆件都没有,当真寒酸。”
  “姐姐是不知道,原先都是公主府里往这儿拔人,现在姑母把人撤了回去,那还不空着?他们从北盛逃难而来,哪有银子去请人来伺候。”
  “也是,指不定这宅子,哪天也会被公主府收回去呢。”
  姚公子的眼睛亮了一下,“要真被收回去,我得常去姑母那边走动走动,到时候就要过来自己住。”
  他堂姐姚晓柔说:“你得吧,五叔会让你住到外面?”
  姚公子摇头晃脑:“也不好说,要是有姑母支持,说不定还真能。”
  另一个堂姐又往屋里看了一圈,表情嫌弃:“这宅子也没什么好的,没有咱们家大。”
  姚弘才点头:“那是,我主要是想住出来,就不用被我爹管着了。”
  三人说的热闹,像是沈家现在已经被公主府收了回去,而转手给了姚弘才。
  傻妮却在这个时候过来了。
  她身上穿了一袭天空蓝的夏衣,上面没有一点多余的佩饰,只领口处用明黄线绣了一些纹路,已然十分静雅耀眼。
  襦裙也是同色系的,随着她的走动,裙摆微微起波,往前移动。
  她不慌不忙,如在花从中悠闲慢步般,走进厅堂内,并且毫无客气地坐到了主位上。
  之后,目光才缓缓下移,看向还未从震惊中缓过神来的三人组。
  “听下人说,你们是从舅老爷府上过来的,我这眼力也不好,记性更差,不知几位……”
  三人组的表情当下垮了下来。
  他们又不是没见过美女,清晨艳俗的哪种不是看的腻腻的?
  再说了,眼前这位之前他们也都见过,区别在于,之前因为从安公主的关系,傻妮每次参加宴席,都是盛装,而今天,换了一套素装。
  素的有点仙,一时把他们震住了。
  但因为她的话,姚晓柔很快就回过神来,脸上就跟着露出鄙夷:“妹妹还真是贵人多忘事,见过两次都不记得我们是谁?”
  傻妮浅然一笑:“难道你们记得我是谁?”
  姚晓柔轻哼了一声:“自然知道你是谁,不然我们为什么登门?”
  旁边的姚晴思也道:“你是公主府姑母,从北盛带回来的女儿,这事全丰安城都知道。”
  傻妮欣慰地点了点头。
  三人:“……”
  怎么肥事,怎么感觉好像哪里不对?这丫头脸上的表情,怎么看上去那么……那么让人讨厌呢?
  讨厌的傻妮,在他们不解的目光里,又发问了:“哦,你们果然知道,那你们这么大热天的登门是为了什么?”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都有点接不住这话。
  在他们的印象里,这位捡回来的大土妞,老实又腼腆,别人跟她说话,她总是带着笑,嘴里最常说的话就是“好”。
  怎么今天越看越不一样?
  但是人都上门了,气势不能输呀。
  所以姚晓柔先指着姚弘才:“这是姚家五叔的儿子,年龄上比你小一岁,是你弟弟。”
  之后又指着姚晴思:“这是姚三叔家的长女,比你大两岁,叫姐姐。”
  之后才介绍自己:“我是姚家长房的长女,也比你大,叫姐姐。”
  傻妮只是点了一下头,一个也没叫。
  三人:“……”
  果然是山沟里来的大土妞,连句称呼都不知道用,只会傻愣愣地站着。
  三人心里有气,又拼命给自己找台阶下,还怪辛苦的。
  但那个傻愣愣的大土妞却问:“所以,你们登门到底是为了什么?”
  姚晓柔忍不住了:“自然是来看望你的,听说姑母那边已经不管你了,我们怕你过的太可怜,所以来看看。”
  傻妮意味深长的“嗯”了一声。
  那个样子,好像她是一个王,而坐着的三个家伙是她的臣民,正在向她禀报一些俗不可耐的事。
  她听到了,不想回答,所以只微微颔首应声,表示明了。
  姚家三姐弟看到这种情况,一齐皱了皱眉。
  傻妮此时却用了他们的话说:“所以你们看到了,房子很空,家里也没有服侍的人,你们来这么久了,连一口茶水也没喝上吧?”
  三人:“……”
  他们确实没喝。
  被仆从带进来后,就扔在这儿,又热又闷又空,一直等到这个大土妞出现,现在又加一个又气。
  姚晓柔说:“妹妹,我们好心来看你,你怎么可以这样?”
  傻妮给了她一个迷惑脸:“这样?我家一直都是这样的呀?之前公主府管着的时候,你们没来过吗?”
  几人:“……”
  他们今日来,是要嘲笑这个北盛山沟里来的人,告诉她痴人不要总做梦,有些东西不是她,就算她侥幸得到一时,最后也一样会失去。
  就像她现在拥有的郡主封号,也不过是随着从安公主,在丰安城里自己封的而已,并不是真的就成了郡主。
  可打算的很好,到了沈家,竟然半点便宜都没占到。
  甚至连事先想好的话,都没说出来一句,就被傻妮怼的晕头转向,找不到东南西北了。
  还好他们也是大家族里出来的,多少还保留着祖辈们遗传下来的规矩。
  生气是生气,可他们也做不出那种,当场打人或者谩骂的事,更是觉得今天在这家里讨不上便宜,所以很快寻了一个借口,只能气哼哼地走了。
  傻妮也不送他们,站在自家厅堂门口,看着他们带着自己的仆从,快步出去,不禁笑了起来。
  正好大宝往前院里来,看到他娘在斜阳的光晖里,笑的眉眼灿烂,面容似花,就过来问了一句:“娘,有什么开心的事,你自己一个人在这儿笑。”
  傻妮便把目光收了回来,脸上仍带着没散去的笑,看着他说:“没事,只是刚才与人聊天愉快而已。”
  看到他换了衣物,手里还拿着一个钱袋子,便问:“你这是要出门去?”
  大宝点头:“我去接白二娘,顺便买一些果子回来,这天太热了。”
  还问她:“娘,你吃什么,山梨还是葡萄?”
  他说着话,已经走到他娘面前,跟她解释:“这个时候山梨倒是有早下来的,就是个小还有些酸,要不咱们吃葡萄吧?”
  傻妮顺手整了整他的衣衫,语气温和慈爱:“你们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吧,我都行。”
  又特意叮嘱他:“路上小心一些啊,不要乱逛,买了东西接了白姑娘就赶紧回来。”
  大宝笑道:“知道啦,我现在不是小孩子啦。”
  大概所有的母亲都有这通病,无论孩子多大,有些事总是要交待的。
  所幸大宝不会像别的熊孩子那样,听着听着就起烦,让她少管闲事。
  他一向对傻妮好,也受跟她亲近,平时若不是读书习武,必会往她的院里去,陪着她说话。
  这时候傻妮多叮咛几句,他也听的高兴,并且都欣然应下。
  还反过来安慰她:“娘,你放心吧,大将军和沈二不在家,我们都收着呢,不会出去找事的。再说了,这丰安城也没什么好玩的,不过就是那么几条街而已。”
  他们可是从北盛京都城出来的,那里的繁华,不知道比丰安城多多少。
  母子俩站着说了一会儿话,傻妮心头刚起的不安,稍稍压下去一些,也便送他出门去了。
  只是,人的预感有时候还是挺灵的。
  大宝这一出去,还是出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