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第三百一十章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走出胡服坊…待几个姑娘上了马车。
  易小天意味深长的打量着曹仁…“任兄?今儿个,都是你安排的吧?”
  “哈哈…”一向沉默寡言的曹仁浅笑一声。“这都是大哥吩咐的…大哥说了,易兄是他最珍贵的朋友,易兄去市集上,必须享受最高的礼遇!”
  “所以,这次又让瞒兄破费了。”易小天微微摇头,倒是有些过意不去了…
  似乎…他猛然想到了什么。“对了?瞒兄呢?怎么不见他?”
  “大哥呀!”曹仁微微思索,旋即开口。“曹操招所有谋臣去商议下一步的动向了,大哥是他的首席谋士自然也要参加了。”
  “噢…”易小天点了点头…心里琢磨着,经此官渡一役,瞒兄在曹营里该也是水涨船高了吧?曹操必定对他更加看重。
  想到这儿,易小天还为瞒兄高兴来着,当然了也为自己高兴,瞒兄的地位越稳固,他易小天也越是有底气,毕竟身后有靠山嘛!
  “差点忘了…”曹仁想起了什么,他直接开口。“曹操此番召集谋士议事,商讨下一步的动向,似乎…谋士中有两种声音?”
  “唔…两种声音?”易小天重复了一遍。
  脑海中开始搜索官渡战后,有关曹营的信息与记载,别说…官渡之战的曹营,还真的为了一个话题而争执了许久。
  “对,两种声音,也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路线…”
  曹仁点了点头,他解释道…“诸位谋臣争执的焦点在于接下来的战略规划,是该是北上还是南下!”
  北上?南下?
  易小天心思急转,北上的话就不说了,一鼓作气平定北境,建立一个稳固的大后方。
  至于南下嘛,似乎…也有一些道理,孙策刚死不久,孙权才刚刚接掌权利,尚且稚嫩,错综复杂的局势下,人心不稳。这些都注定了,如今的东吴绝不是铁板一块儿…
  孙家人还没从丧事中走出来,这个时候,似乎正是最佳的南下时机,保不齐,兵锋所向,孙权就望风归降了呢?
  另外一个南下的目标是刘表,这家伙,曹操一向把他当成是一个座谈客,虽然势力大,但打仗的能力差,拿下他也是很有把握的。
  再说了,荆州人丁兴旺,商贾繁荣,这可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呀!
  看起来…孙权、刘表这两个软柿子,的确能引起曹操与所有谋臣的觊觎…
  可是…事实上,南下并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
  “任兄…”易小天急问曹仁,他的表情一下子变得严肃了许多,语调也变得一丝不苟。“在北上与南下的决议上?瞒兄怎么认为?”
  “这个…”曹仁踟蹰了一下。
  他深知,大哥曹操就是拿不定主意,故而才召集谋士讨论的,可是…这要怎么回答呢?
  “易兄,大哥似乎没有决断,他还在观望!”
  “不能观望了!”
  没曾想,曹仁的话刚刚脱口,易小天直接一摆手,语调也抬高了许多。
  “任兄,接下来我讲的话你务必牢记,尽快的告诉瞒兄。在北上与南下的决策上,不能有丝毫马虎,必须要即刻做出正确的决断,这甚至关系到曹操未来的大业以及咱们兄弟以后的荣华…”
  易小天的话,语气很重…整个样子也是十分的严肃认真。
  见这架势,曹仁可不敢大意,他当即竖起耳朵,默默的记下易兄的每一句言语。
  此时…易小天的话接着传出。
  “首先,南下孙权,现在还不是时候!咱们北方的士卒多为骑兵、步兵,擅长平原作战,最不擅长的是水战。别看孙权如今刚刚继任父兄的基业,可是…有一点瞒兄、任兄必须要搞清楚,孙权绝不是一个软柿子。”
  “孙策临终前曾留给孙权两句至关重要的话——‘带领江东将士冲锋陷阵,争夺天下,你不如我;任用贤能,团结部下保住江东,我不如你。’这说明什么,说明孙权在人心的归附上是一把好手,做的比他哥哥孙策更加出色。”
  “诚然,现如今,江东看似分崩离析。可实际上,在孙权的制衡与团结下,很快就能重新变成铁板一块,凭着曹操如今的水军还不足以闪击孙权;更不足以,在他稳固局面之前将他一举击溃…真的要打,保不齐就是旷日持久的大战,如今的曹操北方未定,南边他可拖延不起!”
  易小天讲了一大串…
  意思再明白不过,曹操与一众谋臣想多了。
  孙权绝不是一个软柿子,现在不是,以后更不是。所谓的…妄想一口把东吴吞下来,哪怕有这个胃口,关键是实力不允许呀。
  “易兄,我记下了!”曹仁重重的点了点头,将这番话一句句的记在脑中。
  “别慌,我这儿还没说完呢!”
  似乎,易小天这边才开了个头,他微微一扬手。“至于刘表,他的确是个软柿子,可现在还不是谋划荆州的时候。”
  讲到这儿,易小天眼眸缓缓的抬起,他望向北方。“如今袁绍刚刚崩溃,军心不稳,冀州百姓的情绪也不稳定,可以说整个北方无论是农耕、还是商贾,都进入了寒冬,这是它们最困难的时期…”
  “所谓趁你病,要你命!这个时候,该是趁热打铁,一鼓作气把袁氏彻底击破,若是反其道而行之,不北上,反倒是长途跋涉去进攻荆州,万一荆州拿不下来,袁绍这边恢复了元气,瞅准机会趁虚而入,卷土重来。到时候曹操可就腹背受敌,能挡得住么?”
  讲到这里,易小天话还没停。
  曹仁倒是抢先打断道。“易兄,这不对呀!官渡一战,袁绍折损了七十万兵马,单单投降曹操的就有四十万,如今…这四十万将士北归被拒,又重新投于曹营,袁绍从哪再恢复元气呢?他还有兵吗?”
  也不怪曹仁这么想…七十万士卒啊,这可不是跟你嘻嘻哈哈。
  合起来都能抵得上一座城池的人口了,这样惨重的损失,哪里是瞬间就能够弥补的?按照曹仁的思路,袁绍怕是没个十年、八年,根本没办法回复元气。
  讲完这一番话,曹仁拍拍脑门,似乎觉得自己讲的颇有道理…
  哪知道,易小天直接一摆手。
  “错,错,错!”
  一连三个错字,他直接将曹仁的观点给全盘否定。
  紧接着,易小天朗声反驳道。
  “任兄,你岂不闻——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
  ……